伤寒论厥阴疑案及半表半里的由来
相关推荐
-
《伤寒》的三阴三阳六经理论及经方,还汲取...
<伤寒>的三阴三阳六经理论及经方,还汲取了<汤液经法>的有关阴阳理论及方剂的精华. <汤液经法>是我国最早把阴阳五行理论应用于中医临床的中医药元典,内容有" ...
-
倪海厦《伤寒论》概要
医圣张仲景为集经方之大成者,以内经热论中六经辨症的思路,很适当地将古人传下的经典汤方,用六经辨症的法则,来让后学者都能很精准地使用经方. 我们用一个图来给诸位一个概念,所谓的五运六气中的六气,在一天的 ...
-
用八纲理论解释伤寒论六经体系
学习中医的人都知道,要学习中医经典,尤其是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经典的重中之重,甚至可以说:不读伤寒,难以成中医大家! 我是南方医科大学2006年本科中医学专业,在学校系统学习了中 ...
-
《易演伤寒论》独辟蹊径《伤寒论·厥阴篇》332条
《易演伤寒论》独辟蹊径《伤寒论&#183;厥阴篇》332条
-
浅析太极图在《伤寒论-厥阴篇》的时空间转换
<易演伤寒论>作者:刘东军 "厥阴篇"论厥阴病,不单是厥阴经的厥阴病,其实六经各有各自的厥阴病.换一种思维,换一种基础,就会读出医圣的绝伦高妙之处. 厥阴篇论厥阴经的厥 ...
-
《伤寒论》部分经方名称的由来
《伤寒论》部分经方名称的由来
-
厥阴者,半表半里之阴证也
历来,诸多医家都认为厥阴病疑难,厥阴病也被称为"千古疑案",尤其对于<伤寒论>中厥阴病的提纲(第326条):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 ...
-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半表半里部之小柴胡汤证之第148条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半表半里部之小柴胡汤证之第148条 中部病辩证 一.少阳病 二.少阴病 三.部证 小柴胡汤证 148.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 口不欲食,大便 ...
-
《伤寒论》中未提及的厥阴中风主方
图*广州中医药大学李赛美教授 六经皆有中风,非独太阳,然仲景三阴三阳体系中仅设有桂枝汤疗太阳中风,厥阴中风并无症状及主治方剂,仅以脉象论预后: 李赛美教授试从厥阴中风的概念及病机,结合各家注解,探究其 ...
-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半表半里部之干姜附子汤证之第61条
中部病辩证 一.少阳病 二.少阴病 三.部证 四.合病.合证 3.干姜附子汤证 少阴太阴合证 61.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
-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半表半里部之栀子豉汤证之第221条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半表半里部之栀子豉汤证之第221条 中部病辩证 一.少阳病 1.纲领证 3.栀子豉汤证 221.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 ...
-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半表半里部之少阴病纲领证之第281条
中部病辩证 一.少阳病 二.少阴病 1.纲领证 28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山田氏云:但字下,脱"恶寒"二字,当补之.何则?但者,示无他事之辞,但头汗出,余处无汗.不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