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检查下,哪有情怀可言

狗棚里有位狗子扒了一波万科的底裤:

大致内容就是万科在楼层里面回填了建筑垃圾(建筑垃圾肯定是不允许回填的,我个人猜测图纸要求回填的应该是轻质材料,比如发泡混凝土),结果被小业主凿开后发现了,事情逐渐闹大,闹到了抖音上。

现在抖音啊啥的自媒体确实是个好东西,什么人的声音都可以被放大。以前那种控制部分媒体就可以控制舆论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咯。

这种事情发生在一般地产身上可以理解,毕竟工程是人干的,还是一帮素质不高的农民工师傅们干的,插科打诨偷鸡摸狗之事在工地这个大染缸里再常见不过了。但是这种事发生在优等生万科身上就有点尴尬了,在普通老百姓心中,万科就是房地产的翘楚、房地产良心的底线,它这面旗帜要是倒了,那中国的房地产工程口碑基本就没救了。

就像狗棚里同行业的狗子疑惑的,“咋回事啊,评估那么多,咋还出事呢?”

说到评估,即时我现在已经离开了工地也不再需要接受评估的摧残,但我依旧对评估恨之入骨。我就觉得评估有个Bug,就像我回的那一句一样,“因为评估不查这个吧。

第三方评估体系是个好东西,但是它限定了现场工程师的工作范围和内容,使得活生生的工程师们就仿佛么得感情的检查机器一样只盯着检查体系和表格里有的那几样东西,至于其他表上没有的东西,无论性质的恶劣程度、后果的大小,一律不管,因为这无关检查分数,更无关自己屁股下的椅子。

这种评估体系,利弊参半,但总的来说我觉得是弊大于利的。

我们公司也有第三方检查体系,工程层面非常非常看重这个东西。重视到什么程度呢?如果分数不理想,标段负责和项目经理可以直接滚蛋,项目总留岗查看或者降职另行安排。

就因为这破东西,不少相对优秀的中高层人员“被主动”地走了;不少项目停工迎检导致交付或者竣备延期...

竣备或者交付延期好歹是之后的事情,眼前的事情是质量检查,如果质量检查都过不去,那还谈个屁之后的事情。”这就是我们当时的内心真实写照。

在项目上的时候,觉得第三方质量检查就是一切,任何事情都可以为它开道...

现在到公司平台了,看了公司的当年工作指标,嗯,质量检查成绩这一项...占比不到十分之一,甚至不如合约按时完成结算工作的考量,更不如小业主满意度这一专项工作。

这就是上下管理侧重点出现严重偏差导致的现场工程师、中层管理人员有限的精力并没有集中到该集中的地方,继而对项目、对公司都产生了极不利的影响。

昨天还有个万科的工程师来找我咨询,问我司怎么样,想加盟我司。

其他比如什么小地产想来我还是非常欢迎的,但是万科的工程师还是别了吧,哪有平地不待往坑里跳的理儿?

现在的央企,哪还和你讲情怀哦,都是和你讲规矩,成绩不行就地免职,天王老子也帮不了你。谁叫共产党员都是讲原则的呢。

倒是私企讲点情怀,领导一句话说留下你就留下你,撅着屁股干事领钱的员工也不敢有啥想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