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宏||李家大院红灯笼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从而有利于鉴古知今,更好地发挥『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正能量。

最早去过晋商重镇祁县的乔家大院、渠家大院,也去过气魄更为恢宏的灵石县王院大院和榆次常家庄园,为其各具特色的建筑布局、精湛的砖石木雕艺术和蕴藏于屋檐厅堂的经商之道所吸引和叹服。前几年闻听万荣县有个李家大院,开发成为新的旅游景点,此次随作家采风团来到万荣,遂了一览李家大院的愿望。而李家大院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满院屋檐下悬挂着的标有善字的红灯笼。

每临晋商大院,总会看到四处悬挂的红灯笼,已成为喜庆、吉祥的象征符号。历史上大都是逢年过节才挂灯笼的,叫做张灯结彩。如今开发的晋商大院则四季挂灯,成为一道标志性的景观。李家大院的红灯笼与众不同,每一盏红灯笼上都亮着一个大大的“善”字,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感染力。

参观中导游讲了李家行善的一个故事:光绪三年河东大旱,麻雀都饿得从树上掉下来。李家决定倾囊解救周围十三个县的灾民。于是李家所在的阎景村成为河东民间赈灾救助的中心,大批银元和粮食调往各地,络绎不绝的灾民前来李家开设的赈灾点吃饭。这一善举足以震撼人心。“李善人”的声名不径而走传遍了黄河沿岸河东大地。或许从那时起,李家院落屋檐下的灯笼就标上了大大的善字。

这个“善”字和“善文化”,显然是李家大院所承袭的晋商文化的内核与灵魂。

这个观点在大院一道醒目的“善”字照壁前得到印证。这道照壁正中凸显一个诺大的“善”字,四周写有365个不同字体的“善”字,犹如繁星熠熠满壁生辉。大家纷纷在壁前留影,我想李家当年构筑“善”字照壁的初衷,许是勉励和提醒家人一年365天都要行善啊!

李家大院在建筑规模上绵延宏阔,与常家庄园、王家大院呈三足鼎立之势;在精神内涵上与其他晋商大院各有千秋,而在承袭与弘扬“善文化”上无疑更胜一筹。李家到了第十五代李道行又增添了新的元素,不但留学英伦,还娶回一个英国妻子麦氏,一时传为佳话。我在这一对异国夫妻的塑像前驻足,观赏大院里部分欧式风格的建筑,为民国年间李家开放的胸襟与生活方式而感叹。李家世代崇尚与弘扬“善文化”,究其原由,既源自中华文化“与人为善”的传统,也吸纳了西方文化中“慈善”的内容,中西文化的融合使得李家的“善文化”更为深厚与绵长。

遍布于李家大院的楹联、格言,大都与“善”有关,可以说是对善字红灯笼的精辟诠释。我在笔记本上匆匆录了几幅:

善本商家气象仁风习习还播雨;信为历代荣光德业惶惶总励人。

仁为福地一生乐;善作良田百代耕。

仁德永炳三生路高山仰止;慈善常开两扇门大道景行。

有限人生应以良心挑日月;无穷世界当留至善写春秋。

还有过道墙壁上的一则格言,分外引人注目:善无大小,善无多少,善无止境,善不等待,善不图报。短短二十字,层层递进,俨然是一篇以善为主题的论文纲要了。

从大院正门返回,不由回头仰望,门楣上方标着“广善门”,两侧是著名书法家赵望进书写的隶体对联:“一部沧桑身后留画梁几许依山独秀;百年风雨门前有善亩万千与我同耕”。此联极具概括性,表达了李家大院建筑历经沧桑独具价值与魅力,而李氏家族善行天下所留下的精神财富还需后人继承。李家大院的红灯笼隐没在了身后,但红灯笼上标着的善字仍亮在我的心空。

作者简介:梁志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曾任太原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协主席、《城市文学》主编,山西省诗人协会副主席。文学创作一级。出版诗集《冶炼太阳》《行走的向日葵》《俯首人间》,四卷史诗《华夏创世神歌》,长篇自传《太阳下的向日葵:一个正统文人的全息档案》等20多种。诗歌曾获《诗刊》1981至1982年度优秀作品奖、全国乌金奖、首届全国绿风诗歌奖等,入选苏教版《高二语文读本》和多种年度诗歌选本。

留言之窗

*梁志宏|| 碛口李家山听歌

*梁志宏||母亲也是提灯人

*梁志宏||乾坤湾远眺

后土祠怀古
*再访大禹渡
*苍凉的虞坂古盐道

山西文史交流平台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办的一个微信公众平台, 本平台优先选登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民俗以及非遗保护等方面的文史稿件及图片,弥补省内各地文史典籍缺失。注意事项:

1、文史来稿要求原创,1500字以上,引用史料必须注明出处,图片说明来源,素材切勿抄袭,文责自负;稿件附上有关照片及作者简介,均以附件形式发邮箱:scgsjzb@163.com。

2、本平台发布的原创作品,赞赏10元以下(含10元)作平台运作,赞赏10元以上部分按70%作稿酬发给作者,在作品推出一月内支付。请加主编微信sczb0972,以便发放稿酬。

3、特别敬告:在其他微信平台推出标注原创的作品不要再投本平台。

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民俗、文物考证以及非遗等文化  

对此感兴趣的朋友  请关注 文史艺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