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科研写作学院原创,转载请在【后台】留言开白
作者简介:
张乃丽,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和中国经济史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领域研究,在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区域经济与国别经济(日本)、经济史等方面取得丰硕研究成果。曾在《国际贸易问题》、《经济学动态》、《国际经贸探索》、《现代日本经济》、《文史哲》、《经济集志》、《经济理论》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学术专著两部、译著两部。
在写作与方法(4):编辑审稿时第一看选题,第二看引言中介绍了论文写作的第一部分,那论文写作的第二部分就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内容就是你整个的那几部分,要有一个简单的介绍。研究方法刚才我们也提到了,研究方法的标准包括科学性、规范性、创造性、批判性、交叉性。我们讲在写硕博论文的时候,有的同学不重视,他觉得好像这些老师肯定不看,这是不对的。这个地方我们说一定要认真写你的论文中运用了哪些方法,甚至我们说有一些学校,就是说水平不太高的一些学校,在这个博士论文里面,他不要求这一块必须写,如果学校是这样要求,我没话说,但是我觉得你写了肯定没有坏处,是能够提高你的论文质量。第三个就是思路研究框架,第二三部分是不重复的,大家一定注意在写这几个方面,它是有一些区别的。要写出自己的特色,特别是研究思路,非常体现你的水平,研究内容可能还是你这几章大致的内容概括,而研究思路是你对课题整体的解读的一个思路,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的这样的一个思路。为什么我认为它是一个问题,然后我分几个步骤解释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怎么样来证实这个问题,结论是什么?为什么说我的结论具有一定的正当性等等,这整个的用文字来表达很不容易,写好研究思路,我觉得都是有一定功夫的。当然还有一个就是框架,实际上这个很简单,大部分学校也不太要求,但是我觉得从规范上来看,框架图大家好好画,也是可以加分的。最后主要的创新与研究不足的部分,在论文的最后一个地方也是要呈现出来的。那么这个地方怎么写?我们评价论文的时候,一定要看这个地方,先看看你自己怎么定义你自己的创新的,然后我们再看论文是不是符合你自己说的,或者是你自己是不是拔高了,还是没写出来,或者自己也不清楚等等,我们都会有一个判断。所以创新和研究不足一定要认真写,而且要写的有分量,有的三言两语,有的还挺谦虚,不好意思写,这些我觉得都没必要。比如我这个选题是非常新颖的,或者我研究的视角是不是新的,再一个材料是不是新?是不是一手资料?或者我经过研究得出来的观点是有什么样的一种创新?还有我们现在讲方法,那么在方法上除了大的方向,具体的方向,那么还有一些涉及到你这个课题,自己的一些新的方法。我们看现在学生们大部分都是我的研究课题研究视角很新,再一个就是我方法很新,我用什么实证方法解读了现在一个什么问题,之前的学者没有用这个方法解读这个问题,这种说法是比较普遍。但这是不是一种创新?因为方法它本身是放在那,这是不是一种创新,现在也是有争议的。所以还是怎么样能够写出来,就是真正的结合自己的实际,能够体现出来创新。而且重要一个方面就是结论上一定也要实事求是,我用了研究方法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之前的一些研究,在研究结论上没有体现这样的内容,我通过使用这种方法得出来这种结论,让大家能够认识到这个问题,而且具有一定重要性等等。这样一个分析和解读也是可以。另外一个就是概念术语的创新,现在在这个方面做的比较少,可能大家比较谨慎,可能也是因为要花些功夫。实际上一些概念的创新尝试和挑战一下未尝不可。因为我们说理论或者经济学的发展,也都存在着一些概念上的创新,从它的历史上来看,并不是一种不可去界定的,不敢去挑战的这样一个领域。从硕博论文这个角度,这4个方面一定要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