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信,我会因为没有父亲而感到庆幸

每当和朋友聊天,触碰到父亲这个话题,敏感的朋友总会小心翼翼,对我说:“不好意思。”我总说:“没关系,我不在意。”

朋友以为我只是故作不在意,可事实上,对于父亲这个角色的缺失,我不仅不在意,甚至会感到庆幸。

对,我会因为自己没有父亲而感到庆幸。

当我和母亲说起,她以为我只是想要安慰她的愧疚,好让她不要为没有给我提供一个所谓完整的家庭而感到难过,她说:“你说什么呢?哪有孩子不希望有父亲。”

我并不是从小就这么觉得,小时候我也渴望有一个父亲,渴望能像其他孩子一样骑在父亲的肩膀上,但当我成年后,越长大,越觉得其实没有父亲对我来说可能是件好事。

我不认为一个有父亲的家庭,一个有父亲的孩子才是幸福的,甚至,很多时候,恰恰是父亲这个角色的存在,才让母亲和孩子不够幸福。

我不否认父亲能为一个孩子带来的呵护和关照,但我所见更多的,是父亲这个角色对家庭,对孩子,以及对母亲,所带来的一种压迫。

那种压迫的根源是父权制,母亲在成为母亲后,更多是去付出,而父亲在成为父亲后,更多是去控制。

和父亲在北京生活的那段时间,他跟我讲起离婚的原因,其中一条是母亲想让我随母姓,而他认为这是在折损他的面子,让他上不了台,他觉得这是母亲所做最不能让他原谅的一件事。

当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就认定即便没有离婚,他也不可能是我所期望的父亲,我所期望的父亲,不是一个家庭的控制者。

这种因父权制而带来的压迫感,并不会给我更多精神的养料,相反,如果在那样的环境中成长,我害怕自己也变成和他一样的“父亲”。

我知道有很多男孩从小就以父亲为榜样,但我不是,当然,他很孝顺,他书法很好,某种意义上他也很正直。但和他在一起生活的几个月里,每一天我都告诉自己——还好你没有成为和他一样的人,你不会看不起女性,不会开女性的下流玩笑,你不会把婚姻的破裂完全归给一个女人。你不会那么虚荣,不会逢人就夸谈自己的成就。你不会那么谄媚,不会以和高管老板的合影为荣,不会随口就说“那谁谁谁我们一起吃过饭,有什么事找我就行”。你不会那么傲慢,不会在没有任何知识储备的情况下,在酒桌上大谈孔孟老庄,在街边对国际政治指指点点......他再婚之后,也并没有为那个新的家庭带来能令我憧憬的幸福。

我觉得拥有父亲之后,我失去的很可能会比我得到的更多,而他很可能会以一种过来人的口吻对我说:“男人就该这样。”

我和弟弟同母异父,他的父亲在他出生不久后便进了监狱,我对母亲说:“我这么说可能很过分,但我同样觉得,即便弟弟的父亲一直都在,他也不会获得更好的陪伴。”母亲说:“可能这就是咱娘儿仨的命吧......”

但我并不认为这是一种绝对的“苦命”。

弟弟很小的时候,问起他为什么没有父亲,我对他说:“有的孩子只有父亲,有的孩子只有母亲,有的孩子父母都有,但你要知道,即便你只有母亲,你得到的爱也不会比父母都有的孩子更少。”

古话说“长兄如父”,但我并不希望我在弟弟面前扮演类似父亲的角色,而是扮演一个能引导他更好成长的朋友的角色。

我希望引导他爱上阅读,从他识字开始,我送他的礼物都只有书,他喜欢提问,他会问:“天为什么是蓝的?”“云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学校食堂是免费的?”......

我希望引导他去共情别人的苦难,有一次他对我说,他们班有两个孩子,冬天都只能穿破破烂烂的衬衫,袜子几个月都不换,臭到老师都让他们换座位。我对他说:“那你会和他们说话和他们玩吗?”他说:“不会。”我说:“他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的家庭太苦,他们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这不是他们的问题,如果同学都孤立他们,他们会更难过。”他没有说话,我又问:“如果你是老师,除了换座位,让他们做到后排,你觉得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他沉默了一会儿,说:“我会让小朋友们能不能一起捐自己的衣服或者捐钱给他们换新衣服,我也会给他们买新的。”

我希望引导他去理解那些不一样的人,他喜欢和我分享看到的新鲜事,有一天凑在我耳边说:“我那天在街上看到一个不男不女的人,长的像个男的,穿的像个女的。”说完他嘻嘻嘻地笑,觉得很有趣,我对他说:“我们在出生之前都不能决定自己的性别,有的孩子可能很喜欢做女生,但爸爸妈妈把他生成了一个男生,有的可能很喜欢做男生,但却被生成了一个女生,所以他们长大后,可能会更想做他们愿意成为的人,他们很勇敢。”

我不知道这些东西对他来说有什么用,也不知道等他长大后还能记得多少,可能他会被环境所改变,但我希望我传递给他的这些东西,可以成为他的精神内核。

我不是不知道,那个所谓的我的父亲,之所以会成为我讨厌的人也并不完全都是他的错。决定他一生的因素与他生在何时、何地有很大关系。也就是说,他所生活的时代以及社会区域,决定了他了解世界的方式,以及他如何与他人与世界相处的方式。

迪迪埃在《回归故里》中写到,当知道父亲已经病重时,他仍然尽可能地拖延着不去看望父亲。对于这一行为他评论说:“我给母亲的解释是我憎恨父亲,但这不是真的。真相是,我'曾经恨’他,我希望将这种憎恨保留下去。我不想看到他现在衰弱的样子:这不是我憎恨的那个父亲。”他害怕因看到父亲的衰弱而生出怜悯,导致那种憎恨消失,导致他的内心不再自洽。

我也思考过,我这种庆幸自己没有父亲的心理,是不是一种为自己缺失父爱进行自我弥补自我合理的解释,是一种用以安慰自己的自欺。

我想了很久,这不是一种自欺,我就是庆幸自己没有父亲,但代价是母亲会更加辛苦,我无法让已经发生的一切回到过去,或者幻想“如果我没有出生,一切都没有发生就好了”,我能做的,就是让母亲不用那么辛苦,以及让弟弟感受到,没有父亲也可以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完整的人。

(0)

相关推荐

  • 26岁单亲妈妈独自抚养孩子,为了孩子吃的更好,自己靠泡面充饥

    最近,看了一个日本综艺节目,节目组在人流量较大的地方,通过帮接受采访的人支付高昂的计程车费用,获得到受访人家中进行拍摄的机会. 其中一次节目跟拍到一位在酒店工作的26岁单亲妈妈,19岁结婚生子,结婚2 ...

  • 用爸妈听得的语言与爸妈说话,这是成年孩子的责任

    Edvard Munch 尊敬的连叔: 您好!是新关注您的读者,现已经养成了每天读您文章的习惯,您的文章总是像一个睿智又温柔的引路人,感谢您带给我的一些启发,最近因为家里的规划和父母产生了分歧,想请教 ...

  • 【散文】 我的母亲 ‖ 蒋倩文

    我的母亲 蒋倩文 母亲今年80岁,头发全白,记忆力明显下降,腰板没以前硬朗,腿疾也越来越严重,走路总是蹒跚慢行.母亲应该安享幸福的晚年了,但就是这么一个个子矮小.走路蹒跚的老人,却用行动和智慧诠释着伟 ...

  • 30岁未婚的他成了5个孩子的父亲

    ua 12月26日 星期六 晴 在美国K-12学校工作的老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之外,都有一项艰巨的任务, 负责学生在校内的安全.并关注学生在校外的安全.如果学生成为家暴的对象或生活在不安全的居所,老师应 ...

  • 他是人生的一个迷/父亲

    序言: 爸爸是世界上最严肃的那个人,也是最孤独的那个人,沉重的父爱,你感受到了吗?外向的女孩子对于不善表达的爸爸也许回声区距离感或误解,而爸爸与妈妈表达爱的方式实属不同,但却多了些凝重与责任. 父母安 ...

  • 女子存30万买房被母亲威胁断绝关系,大骂赔钱货,“你的钱就是我们的钱!”

    出生在不好的家庭,不是我们的错. 作者:天生我才(富书作者) 来源: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 最近,看到一个令人很寒心的新闻. 安徽一女子拿着辛苦存下的30万准备给首付买房时,却遭到父母强烈反对. 不光父母 ...

  • 50岁于月仙车祸离世,成长细节被揭开:一生无儿无女的原因找到了

    原创作品,抄袭.洗稿必究 作者:梦鹿 (1) 在8月9日,这样一个普通无比的凌晨,在<乡村爱情>中饰演谢大脚的于月仙,在一场意外的车祸中离世. 圈中好友,包括章子怡.赵本山.小沈阳等等都发 ...

  • 父母在家的相处模式,决定孩子以后是否幸福,看看你们做到几个?

    现在这个社会,很多男人在外拼事业,而女人大多都承担起了家庭主妇的角色. 这种相处模式也造成了不良的局面,因为培养孩子成了母亲的事情,所以越来越多孩子的性格会变得比较孤僻. 且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 ...

  • 爸爸妈妈是真爱,孩子是“意外”,这竟然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每个家庭里父母对子女都倾注了无限的爱,都想把最好的给孩子,让他成为优秀的人.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才是良好的成长环境,心理和身体才能健康成长. 但现实却是,很多家庭有了孩子,爸爸妈妈任何一方都将孩子放在 ...

  • 老公放弃了手术台上的我

    我从未想过生活会如此不可预测.在短短几分钟内,一个词和一个真理将把我自以为是的幸福变成一个泡沫. 我仍然不能忘记9月7日那天,我哥哥来我家借钱.这是今年第三次了.他投资了一个小工厂,并把他所有的积蓄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