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行业整形乱象屡禁不绝 将引发怎么样危害?

  随着当今社会的逐渐开放,整形已经不再是人们谈之色变的话题了,从80后到90后甚至是00后,从明星网红到普通民众,更多的人都开始想要通过整形来改变自己的容貌问题。

  在这巨大的市场需求带来的经济效益背后,医美市场鱼龙混杂,关于整形失败的新闻层出不穷,黑诊所在巨大的利益的驱动之下苟且偷生,误导消费者进行谋取暴利,医美行业的门开被严重的拉低。

  错误理解化下的“医美”概念

  我们先了解一下何为医美其中的“医”字:

  医疗美容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中均有定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指出,医疗美容是指使用药物以及手术、物理和其他损伤性或者侵入性手段进行的美容。《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则进一步细化,指出医疗美容是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

  在正规且正确的医疗美容当中依据其操作方式,医疗美容可主要分为手术类和非手术类两种:手术类包括五官美容、美体医疗、口腔医疗、皮肤美容和其他医疗;非手术类包括通过打针的方式添加填充物类、无创伤年轻化、激光美容。

  然而在实际的医美行业市场中,有很多非正规医美机构会刻意的稀释医美二字中“医”字的正确概念,拐弯抹角式的在对外宣传称“手工美容”、“不动刀”“无后遗症”等,想竭尽全力摆脱与“医”的关系,只为让消费者更好的接受医美相关的项目。但在事实上,他们通过不断的淡化医美的医疗的属性,不断的“卖点推销”的模式,只提“美容”却不提“医学”,这一现象将这医美行业的门槛严重的拉低的同时,也污染了行业的整体风气。

  这一现象从而也导致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于医美本身的理解存在偏差。大多数人广泛地认为“医美”=“美容”,并不能全面地说出医美的含义;即使是已经做过医美的部分女性,也没能做到清晰地理解这一概念。甚至有不少女性消费者认为,只有美容机构才能进行医美,正规的大型医院没有这一项目。

  “医疗美容”错误理解的原因

  这其中的原因就要“归功”于互联网+医美的模式了,互联网的医美线上平台不断对消费者传输的错误概念,我们可以看一看根据相关机构发布的《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目前的多数消费者在获取医美信息的渠道主要集中于生活美容类机构(如美容院、皮肤管理中心等)、熟人介绍、医美机构官网/APP、垂直医美网站及各类信息分享平台。

  在这其中,有很多的消费者是通过生活美容机构而了解到的医美,而这与生活美容机构主动宣传医美从而获取到消费者以求谋利的目的密切相关,而这是因为这一带有盈利目的的宣传不断的持续,医美的医疗属性也在消费者的概念中不断被淡化。

  然而正是因为这种错误性的“医美理解”,往往误导了消费者,对于很多的医美项目都知之甚少,甚至抱着以偏概全的态度认为医美的医生都是“无良”的,但殊不知,这些都建立在自己的认知度上,对于医疗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且整形医生只能解决医美消费者容貌形体上的一些问题,医生也不是万能的,解决不了心理上的一些问题。

  然而对于这种问题也有整形医生以它的方式在向消费者传达一些正确的理解,例如韩氏整形外科的韩啸院长,他做棉花糖丰胸这个手术的初衷就是将手术透明化,传递更好的技术,净化行业内的不正风气,且尽量的让消费者感觉舒适,虽然这其中也存在很多反面的声音,但归其一点,能将手术透明化展示在大众视野,本就是一种普及大众对于医疗美容的认知度。

  医美行业医生技术层次不齐

  医疗美容行业涉及范围很广,一名成熟的医美医生至少需要十年以上的外科基础,才能从容的应对各类血管神经以及各类项目术后反应症等复杂情况,且一名优秀的整形医生,需要的是综合性知识和解剖的立体感,持续、综合的学习能力是医美医生的基本要求。

  然而现实的情况确实,根据艾瑞咨询2020年发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机构约13,000家,医美行业实际从业医师数量为38,343名,但2018年卫健委统计年鉴显示整形外科专科医院医师数量仅3,680名。这其中存在了大量非合规医生,比如没有整形主治或主诊资质的低年资医生越级手术的、皮肤科或其他外科专业医师跨界手术的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专职做医美的科班医生都被影响着,行业的“乱象丛生”总是无法回避的形容词,那些并非专业出身非合规的医生为了谋取暴利,严重的污染着这个行业的风气。

  从目前坑蒙拐骗的行业乱象来看,如果不纠正,那么对于那些从事医美专业的正经医生是没有出路的,谁还想要钻研专业?都只看中了巨大的利益,终究是没出路的。

  作为医美行业内的人员必须要对求美的消费者进行正确的提醒并引导,医疗美容有别于生活美容,消费者也应该意识到这是一种医疗行为,对于医疗行为的好坏需要有客观的认知,在选择医疗美容机构时,无论是三甲医院,还是民营机构,消费者都应当对机构以及机构内的医生有充分的了解。

(0)

相关推荐

  • 医美和生美,二者之间该如何取舍

    据某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已远超2000亿元,有着将近两千万的消费人群.而在人均消费金额排名中,成都已然取代首尔,排名第一,紧随其后的4个城市分别为南京.上海.首尔.深圳. 2020 ...

  • 中国医美行业增速全球最快 “90后”已顶半边天,这些副作用你知道吗?

    中国医美行业增速全球最快 "90后"已顶半边天,这些副作用你知道吗? 来源:大众网2021-05-14 10:33 X "比起爱情,更相信肉毒杆菌,因为每次必定有效&qu ...

  • 医美凶险,整形需谨慎

    作者:龚进辉 众所周知,现在是看脸的时代,助推颜值经济盛行,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人越来越推崇整形,使医美行业呈现快速增速态势,互联网医美成为最热的风口之一. 赛迪顾问数据显示,2019年医疗美 ...

  • 医美下半场:服务为先、效率加冕、平台凸显

    今年4月新氧上市,其招股书显示2018年新氧的毛利率高达85.2%,暴利,是大家对医美行业的普遍认知. 据新浪2018年发布的行业数据显示,我国已经超过巴西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医美国家:而据BIMT ...

  • 六位亲历者分享医美这5年,寻找新未来

    中国医疗美容服务行业历经初期粗放式发展,最近步入自2010年以来的高速增长时期.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医疗美容正规市场规模自2014年的521亿元增至2018年的1217亿元,并于2016年首次 ...

  • 矛头直指3大行业痛点,“未来医美共生联盟”什么来头?

    未来医美共生联盟成立后,行业监管层.专家学者.生产企业.医美机构及投资机构等产业上下游将对人才培养.信用体系建设等工作形成有效推进力. 消费者对医美的接受程度在最近几年持续增加.据艾瑞咨询和广发证券发 ...

  • 在医美行业,京东为什么选择了新氧?

    一场多赢的合作. ID:lanmeih001 作者|关关 编辑|魏晓 国内领先的互联网医美医疗服务平台新氧,在618期间又有了新动态. 6月9日,新氧科技与京东健康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联合宣布, ...

  • 轻医美正在掏空95后的钱包,机构为何却赚不到钱?

    在疫情防控政策的号召下,今年有超过1亿人就地过年.就地过年有什么感想?住在深圳的95后阿雅兴奋地说,终于做了热玛吉,宅在家的这些日子里,脸也消肿了,就一个字,值.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阿雅就有尝试轻医美 ...

  • 暴利驱动下的医美互联网,步子是不是迈的太大了?

    最极客 最具极客精神的新媒体 最近的医美行业颇不平静. 9月16日,新氧方面表示,成都新氧互联网医院执业牌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已正式获批:9月28日,玻尿酸企业"爱美客&qu ...

  • 医美品牌官产业洞察:2021中国医美消费9大风尚

    以"零界限·致好美的我们"为主题的全球医美消费者星尚大会暨魔力星尚大赏颁奖盛典闭幕,本次大会由医美综艺<女魔头驾到>创始人郝格女士发起,态度美学和好美MCN共同主办,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