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 安新明//棉子褂褂

感恩相遇 后稷文苑

后稷宝葫芦  文苑新年礼

发刊制作:葛丽娟
协助制作:焦云竹  薛前发
走进安新明文字世界(2020.5.15)
走进安新明文字世界(2020.5—2020.12)
稷山安新明//枣乡人 照枣树 写枣树 编枣书
稷山安新明//山西省万荣中医院 引进治疗骨关节的“PRP"新疗法 疗效显著
稷山安新明//小医院里的大医生
稷山安新明//学无止境
胡根庆//赠安新明 许巧凤 陈小明(诗三首)
稷山安新明//写毛笔字
稷山安新明//新法疗顽症
稷山  安书瑶//快点!快点!——我最难忘的一句话
稷山安新明//春节讲家训
稷山 安新明  许全忠//怀念稷山原公安局长王斌烈士(上)
稷山 安新明  许全忠//怀念稷山原公安局长王斌烈士(下)
稷山 安新明//稷山县老干部局 组织老党员讲稷山党史、听红色故事,受到称赞
稷山 韩喜申//共产党员安新明的故事(上)
稷山 韩喜申//共产党员安新明的故事(下)
稷山 安新明//毛儿奇迹

稷山 安新明 许全忠//原中央军委工程兵副参谋长许德厚老先生事迹:参加黄崖洞保卫战

稷山 安新明//啤酒变味了

稷山 安新明//王村木娃趣事

棉子褂褂

稷山 安新明

棉子,稷山县方言把农民用老织布机织的土布,叫棉子。它是从人类有了衣着以来,以 棉花为原料,用原始的木 纺车和木织布机一梭一梭精心编织而成,这种工艺,可以说有几千年的传统历史了。

叫“棉子”,缘由究竟是什么,也没有人去细究,可能是晋南盛产棉花,用棉花纺成线线,织成土布的意思吧,反正多少年来老百姓都这么叫。

60年代,大都分农民从顶到底穿的棉子布,冬天里是中式对襟棉袄,没有裤带瓣的折叠式老棉裤,棉腰带,棉裤带,棉布老袜子,老布鞋,脚腕子上再系一棉腿带。夏天外面是白衫子,里头套个棉子做褂褂。棉子衣裳除了白,就是黑,染成篮色和灰色的棉子衣服几乎寥寥。

那时,稷山县城里的人们打扮就有些洋化了,纯粹城里人穿洋布(机制布)衣服,家是农村的时而夹杂着个别棉子衣服。因为,城里“干事”的人多,穿棉子自然觉的不是那么体面。走到街上只能从个儿,胖瘦,头形来分辨人,因为穿衣服色调单一都是黑和篮,有时,看后身,眊走数,像自己认识的某人,一吆喝大号,脸转来就傻眼了,人认错了,显的十分尴尬 。

1967年,我14岁。在稷山红旗中学上初中。那时,城里的学生占到全校学生的五分之一,大都是来自农村的学生。

一到夏天,农村上学的学生,都穿着代条纹的棉子布做成的褂褂。由于棉布没有弹性,加之夏天常常出汗,棉布褂褂做的较为宽大,肩部的搭带定两颗扣子,有的则用子母扣,有一多半的学生都穿这种棉子褂褂,若人羡慕。我们这些县城的子弟,穿的是细支棉纱机加工成汗衫。显得有些不合群。一天回家后,我缠着母亲,也想穿棉子背心。我父亲说:“这娃日怪,洋背心比棉子褂褂,舒服又吸汗,你反要穿棉子的。”不管咋说,我想穿。父亲只好托汾南的一家常来往的朋亲为我做一个。自从捎出信后,我扳着指头数天天,棉子褂褂成了我的梦想。没过几日,县城逢集,乡下的朋亲赶会时把做好棉子褂褂带到城里了。我赶忙去翻开衭衭,拿出一看,立马说不行。因为,这块棉子料是红道道加兰道道织成的。有了红道道就是女娃娃穿的,我要纯兰道道的布做下的。朋親婶婶也不觉得难堪,行!拿回去给我娃穿,给你寻一块兰道道的再做一件。又过了几日,棉子褂褂终于捎来了。我高兴的穿上黑了都没有脱。第二天,我高高兴兴地上学了。穿上不久,在褂褂上又加了个新内容。大家都找手工业综合社印字的,在褂褂上大致是衬衣的口袋的位置印了鲜红的“稷中”两个字,老远一看,就知道这是稷山红旗中学的学生。那高兴劲热了几个月,到了秋、 冬天贴身穿的也是它。但到了第二年,第三年的夏天,那件褂褂就不能再显摆了。因为,县上文化大革命形成了两派,即1月27日夺权的,和1月29号夺权的两个司令部,简称“七点子”、“九点子”。稷山红旗中学是造反派"七点子”的总部,学校学生大部分是这一派,掌权派是“九点子”。这两年,曾发生过几次大规模的武斗,还死了好几个人。穿上印字的褂褂,不定那会就挨打着祸哩,褂褂就放在坑上板箱内束之高搁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进入八十年代后,棉子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取而代之的大部分是斜纹,卡叽,条子绒,凡立丁,毛毕叽,而后发展成化学纤维织成的百余种布料。褂褂也由棉织的纯细纱支单一品种,增加了氯纶,冰絲等化纤类的新布料。越变越轻,越变越耐穿,越变越有弹性,越变越适合人体舒适感,越变价钱越高,一个好的品牌竟卖到几千元。这在以前连想都不敢想。

这些年,市场上忽而又复古式的出现了许多买花格和条纹棉子做被里,褥子和床单等床上用品,或许还有些生命力。因为,那一代人还有些怀旧感。正应了那句话:适者生存。人是如此,何恐物呢。

作者:安新明  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稷山广播电视局长,总编辑,曾任县经委主任,县商务局长,县经信局长,退休干部。县作协名誉主席,诗联学会名誉会长。曾出版《苜蓿花》、《桑梓情》《平安集》等书。多年活跃政坛,文坛。

——发刊制作:薛前发
协助制作:焦云竹  葛丽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