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城——宛丘淮阳建都历史 转贴
“古今談形勝者,率貴陽明,陽明者東南也。故崑崙為天地之中,自古神州赤縣號為中國,乃居崑崙東南。豫為九州之中,陳為樂土,亦在豫東南。蓋東南者顯陽明之地,陽和之所鍾也,形勝之所趨也。昔伏羲仰觀俯察,肇居是土,諒無取而矣,雖女媧神農不能易也。後世即尙險固,不能定都而建國置郡,亙在也。今觀其地雖廣平,無名山大川,其形勢咸自嵩而來,有西銘以昭其觔絡,有汝穎以通其血脈,有谷蔡以流其穢污,南襟淮蔡荊塗諸山揖拱於前,北枕魏梁河濟之流環繞於後,右挹外方之秀,右控孟諸之糜,居中山之沖要,乃西楚之名都。周为三恪之首,宋稱諸輔之雄,勁兵之處,用文之國。舟車駢會誠為財賦之區,禮教夙閒允稱英賢之藪。古跡多於列郡,見建置之頻具,土壤饒於他邦,知君民之富庶。為諸藩之控扼,實東南之都會。”
——清顺治《陈州志》
“淮阳县”一词为汉语政区地名,淮阳县今属河南省周口市。古人以水北、山南为阳, 水南、山北为阴。历史上的淮阳,无论行政区划如何沿革,一直处于淮河以北地区,故称此地为“淮阳”。
淮阳建城历史悠久,考古发现和典籍记载均表明,远在新石器时代,此地已是中原一大都会。
1.平粮台古城
1979-1980年,河南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在今淮阳县城东南4公里处大朱庄西南地两次发掘,发现一座龙山时代古城遗址,定名为“平粮台遗址”,现为国务院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曹桂岑《河南发现一座龙山文化古城址》,《河南日报》1981年1月25日)
平粮台古城址平面呈正方形,城内面积3.4万多平方米,包括城垣和外侧附加部分则达五万多平方米。现存城垣顶宽8-10米,底宽13米,西南角保存完好,东、南两侧破坏严重,采用小版筑堆筑法。在南北城垣的中部均发现缺口和路土,为古城的南北城门,南门两边各发现一座门卫房遗址。南门道路土下30厘米埋有节节相扣的陶制排水管道,残长5米,管道每节长35-45厘米,一端稍细,直径23-26厘米,一端稍粗,直径27-32厘米。整个管道,北端高于南端,利于城内污水向外排放。平粮台陶排水管道是我国发现最早的城市公共污水排放系统。
平粮台遗址另发现有房址10余座,陶窑3座,墓葬16座,灰坑260个。H15灰坑发现铜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