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诊室无血压计,无听诊器,无体温表,无化验单。纯中医看病,凭三根指头一支笔。不开西药,临床60年,...

哪儿有好中医 湖南篇

  他的诊室无血压计,无听诊器,无体温表,无化验单。纯中医看病,凭三根指头一支笔。不开西药,临床60年,诊治病患超百万

“我一生只做两件事:倾力临床、治病救人,传承经典、教书育人。”

这是一位中医临床大家,也是一位熟谙中医经典的名家。他行医60载,诊治病患数不胜数;通晓中医经典原著,让理论和实践互参互证。

他在大学讲授中医经典理论30年,专著被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大英博物馆和美国国会图书馆列为藏书。

2006年熊继柏受国家邀请,专程赴非洲为阿尔及利亚现任国家总统布特弗里卡先生治愈了疾病。

“有人曾问我是什么文化水平,我说我就是学徒出身。十三岁当学徒,当到十六岁当医生。当学徒的时候,什么事我都干过,给老师提尿壶,那是常事;打洗脸水、倒洗脚水,那也是常事;在药铺里下梭板,打扫卫生,扫厕所,这些事我都搞。”

“当一个好中医,必须三具备:第一,扎实的理论功底;第二,丰富的临证经验;第三,敏捷的思维反应。”熊继柏常对身边的学生说,学中医首先要熟读经典,要多读、多背,要肯下苦功夫。

他的诊室无血压计,无听诊器,无体温表,无化验单。他的看病“工具”就是三根指头。从不开西药、中成药,从不开“无汤头之方”,更不会做任何西医检查。他看病速度很快,从望闻问切到开出处方,通常用时5分钟。诊治中医内科、妇科、儿科等疾病,尤其是各种疑难病症及危急病症,总能做到“辨证如理乱丝,用药如解死结”,屡用中医药创造奇迹。

13岁习医,16岁独立行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60余年从未间断。其中,在农村行医22年,城市行医38年,诊治病患超100万人次,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中医临床家。熊继柏擅治内、妇、儿科各类疾病,尤擅诊治疑难重症。

这个人就是国医大师熊继柏。

学经典,背经典,练就中医“童子功”

熊继柏熟谙中医四大经典和临床诸家典籍,早年间去各地讲学,总有人问生僻的中医经典“冷题”,考验他的理论功底。可他思维敏捷、反应很快,听课者不仅不再为难他,还给他起了个绰号叫“问不倒”。

“勤奋读书、刻苦实践是中医成才的必由之路。”熊继柏的话掷地有声。

1942年,熊继柏出生于湖南石门县的山区农村。13岁那年,他拜常德地区有名的老中医胡岱峰为师。全班36名学生一起学习,没法做到人手一本书,胡先生就要求他们抄一本、读一本、背一本。熊继柏记忆力强,老先生规定一个月内背完的《雷公炮制药性赋》,他才学习了4个早晨,就能做到一字不漏背诵。

背完了接着就是《药性歌括四百味》。当时背了,但现在我不一定还记得。四大药性赋我还能背,要我写我还能写下来。《药性歌括四百味》我就写不下来了,连接不起来了。这就是第二本书。

第三本书——《医学三字经》。要说明的是,我读的书都是抄来的,不是原版的。第一,没有书买;第二,买不起。都是抄师傅的,抄了有错别字,师傅给你改正,改过来后再教一遍,让你去读,就这样的。

《四大药性赋》师傅没讲,《药性歌括四百味》也没讲,《医学三字经》讲了,讲得似懂非懂。“医之始,本岐黄”,岐伯和黄帝,就这么讲,那时我哪知道岐伯、黄帝是谁啊?“灵枢作,素问详”,灵枢是什么,素问又是什么,那时全不知道。“难经出,更洋洋”,“难经”是什么不知道,现在知道了。那时《医学三字经》全背。现在如果谁要我抄,我可以一个晚上给抄出来,不仅不要书本,而且绝对没错。这是第三本书。

第四本书是《脉诀》,包括《王叔和脉诀》和《濒湖脉诀》两本脉诀,这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诊断学。这是第四本书。

第五本书是《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讲的是诊断学。现在总结归类就是中药学、三字经、诊断学。

之后开始学方剂。首先是《局方》。《汤头歌诀》读完了,读陈修园的《时方歌括》,这两本书的方剂歌括我全能背,比如藿香正气汤:“和解藿香正气汤,苏叶白芷共藿香,陈半茯苓大腹草,厚朴桔梗引枣姜。”这是《金鉴》的。“藿香正气白芷苏,甘桔陈苓术朴俱,夏曲腹皮加姜枣,感伤岚障并能驱。”这是《时方歌括》的。这两本方剂书我都能背。

读完方剂后开始读内科学的书。内科第一本书是陈修园的《时方妙用》。“中风……风者,主外来之邪风而言也。中者,如矢石之中于人也。”像这样的话都要背,这就是接触内科学。

接触内科学以后,老师就开始跳跃式地教我了,这是我的第一个老师,胡岱峰老师,他是清朝秀才,古文功底好得不得了,他的古文真是学究式的。他说我能读书,不能跟大家一起读,要开小灶,因为我们那时候是一个班。让我开小灶就是学习《伤寒论》,读的是《伤寒论新注》。开始是读原文,老师的标准就是背。

背的同时也讲,比如给我讲猪肤汤,我问过一个问题,我问老师:猪肤是不是就是猪皮,老师回答说是,我说:“那是不是随便哪里的皮都可以?”“哎呀,你怎么问这样的问题呢?”老师说:“你怎么问这样的话,你问得出奇呀。”他感到奇怪。

又比如“五苓散,白饮和服”,我问“白饮”是什么,老师说:“白饮就是米汤啊。”就问这些东西,都是当时读书的灵感,所以永远都记得。就这样《伤寒论》我背下来了,背下来后就觉得这书读得差不多了,这样的书都能背下来,而且是搞不懂的书。我为什么现在始终念念不忘我这个老师,就是因为我这个老师引我入正门。如果没有这样的老师,我对经典不可能读得这么好。

殊不知,如此繁重课业实是胡岱峰先生的垂爱和倚重,老先生真是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对熊继柏培养和教诲。如是三年学徒,熊继柏在上述医学著述之外,还系统背诵了《医宗金鉴》的《伤寒心法要诀》《四诊心法要诀》《杂病心法要诀》《妇科心法要诀》《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大量的抄、读乃至通背,再结合胡老先生的答疑、纠错,熊继柏练就了扎扎实实的中医童子功,这些中医基础学习,成为熊继柏医学生涯牢不可摧的根基、取之不竭的源泉。

3年学徒时光,少年熊继柏大量抄写、诵读乃至通背多本中医典籍,老先生答疑释惑,让他练就了扎实的中医“童子功”。

攻读医书,如何才见成效?熊继柏认为,第一步是读懂,力求辨释文理、明晰医理;第二步是读熟,在反复研读中抓重点,熟记背诵;第三步是融会贯通,在把握理论的基础上反复临证应用,让理论和实践互参互证。

“达到第三步,才能真正做到由博返约,深入浅出,最终厚积薄发。”熊继柏说,以中医经典理论为指导,临床上才会得心应手、获得奇效。

现在就可以告诉大家了,我治病用的方来自哪些地方。开始不是讲了两本方剂学吗,这是基础,然后是《伤寒》方,《金匮》方,《医宗金鉴》方,程钟龄的方,傅青主的方,然后就是温病方,就这么多方,就来自这些地方。当然,以后还有一些杂家的方,比如张景岳的方,喻嘉言的方,李中梓的方,还有《审视瑶函》的方,那是个别现象,包括《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的方,那都是个别的方,不是全面的。

治病章法谨严,理法方药一应俱全

熊继柏擅治内科、妇科、儿科等疾病,尤擅诊治疑难重症。

1964年夏天,石门县乙脑流行,病死者无数。一位乙脑病人高热昏迷,抽搐不止,危在旦夕。熊继柏治疗后,病人痊愈了。自此,这位年轻的中医在当地医名大振。从那时起,熊继柏每天都要诊治大量患者。

1974年,石门县出现麻疹疫情。有几个村的疫情尤为严重,7天内死了8个孩子。当地政府把熊继柏调去抢救麻疹病人。两个多月时间,他几乎不眠不休,诊治了数千名病人,这些人中再没有因麻疹病死亡的人,乡亲们亲切地称他为“熊神医”。

农村行医22年,城市行医38年,熊继柏诊治病患数不胜数。找他看病的患者,有救护车送来的、担架抬来的,有挂着氧气筒的、插着呼吸机的。有些被西医“判了死刑”的病人,都被他治愈了。

“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要遵循中医传统法则,认真辨证施治。”这是熊老总结出来的核心思想。

他认为,临床治病不外乎三条:第一,望闻问切的功夫全面、熟练而敏锐;第二,临证特别注重辨证分析,要善于运用中医经典理论辨证,不论任何病症,都一定要辨清病变性质、病变部位;第三,注重因证选方,务必做到方证相符。

“从经典方到古代各家方,从内科方到妇科方、儿科方、外科方,我能熟练运用的方剂在1000首以上。”熊继柏说,理、法、方、药具备,坚持规矩、不乱章法,正是他临床诊治疾病卓有疗效的关键。

2010年,熊继柏带着16名博士,深入基层为病人服务,一天就看了1480个病人;今年6月30日,他率20名弟子在养天和中医馆开展残疾人义诊,为149名残疾人看病开方……

讲课从来不拿讲稿,条文滚瓜乱熟

37岁那年,熊继柏的人生发生重大转折,又多了一份职业——教师。

1979年,国家举行中医选拔考试。因成绩优异,他被调到湖南中医学院(现为湖南中医药大学)任教。

“我只有小学学历,突然调入高校当教师,身份巨变让我承受了不小的压力。为了教学,我刻苦钻研、开凿义理,提高个人中医理论知识,为讲学奠定基础。”熊继柏说。

怎样才能在课堂上讲好文辞古奥的中医经典?熊继柏注重知识性、逻辑性和趣味性,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地讲解理论,讲透重点、剖析难点。他讲课从不拿讲稿,但备课却十分精细,单是《黄帝内经》讲稿,就写了100多本。

在大学任教30年,他主讲《黄帝内经》《难经》《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经典课、主干课,为研究生、本科生授课超过8000学时。近年来,他在许多大学、医院作了200多堂大型学术讲座,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学教授。

他讲课从不拿讲稿,每一条经文、汤方,他不但能倒背如流,更能将自己的临床经验和辨证体会与之融会贯通,相得益彰,富有代表性的医案不胜枚举。那些或疑难或复杂的病例,在他用中医理论讲解和剖析下,总能诠释得深入浅出、清晰透彻。为了聆听这位“明星”教师授课,学生们会在打早饭前赶去教室占座,以至于校方不得不出台规定,旁听的外班生必须自带板凳。

2008年,熊继柏到某大学做讲座,盛况轰动一时,连走廊里都挤满了听众。为了“考倒”他,一个香港同行挑中医古籍中冷僻晦涩的条文,向熊继柏“发难”,却读错2个字的发音,被熊继柏当堂指正。从此,他对熊继柏佩服得五体投地,熊继柏也因此被学生们戏称为“问不倒”“中医界的易中天”。

迄今为止,熊继柏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撰写出版20本著作,其中10本阐述中医临床知识,10本聚焦中医经典理论。让他高兴的是,《内经理论精要》一书被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大英博物馆和美国国会图书馆列为藏书。他带出的100多名徒弟中,已有70名是正高职称,40多名为副高职称。

今年12月份,熊继柏酝酿已久的中医经典原著讲课班将开讲。他不仅亲自授课,还请来省内外的著名中医经典名师授课,为的就是让更多的人学懂学透经典著作。

“时至今日,我仍不敢有丝毫惰怠。”熊继柏说。他一周出诊四次、不定期外出讲学、研究撰写著作、帮学生修改论文……如今,熊继柏依旧是“超负荷”工作。在他看来,国医大师不是一顶花冠,而是一份责任,激励着自己继续扛起中医大旗,担起传道之责、救命重任。

一个真中医,应该有三个基本特点

我经常讲一个真中医,应该有三个基本特点

第一,理论功底扎实,不仅是经典著作要通熟,而且要方药娴熟。

这个扎实的理论功底是“冰冻三尺”,绝不是一两天、一年两年可以“冻”出来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不断地学习,在实践中学习。

第二,临床经验要丰富。

丰富的临床经验不是一年两年,不是十年八年可以积累起来的,看病的时间要长,地域要广泛,人群要广泛,病种要广泛。临床实践经验是日积月累出来的,即使这个病我从来没见过,我也可以根据理论去分辨。

第三就是思维敏捷。

一个好中医应该思维反应敏捷,看病时的反应要特别快,耳朵、眼睛、鼻子都应该灵敏,望诊、闻诊一定要快,要敏捷。如果没有敏捷的思维、快速的反应,你要对一个病人作出一个诊断,作出一个比较正确的诊断,那就不可能准而快。

我们有一句俗话叫“来神”,讲课的时候如果一“来神”,就会一个例子接一个例子讲得头头是道;看病的时候如果一“来神”,猛一想,就发现这是个什么病。

比如我昨天讲了个“奔豚”病案,我要不“来神”的话,那个离奇古怪的病症,就是想三天三夜,也不一定想到是“奔豚”。当时一来神,就想到了是个“奔豚”,这就是思维反应。我感觉有时候,人也有思维反应不快的时候。

比如我今天精神不好,我今天特别疲倦,我脑袋思维反应就慢,想不明白的时候是有的。艺术家、发明家们称这种“来神”为“灵感”!如果医生没有灵感,不“来神”,反应慢,那病人就是倒霉的时候了。

我曾经跟病人开玩笑,我说我看病特别快的时候,效果基本上是稳定的,见效就特别快。他们问我为什么?我说我在看病慢的时候,那是“老年痴呆症”快来了,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糊涂的时候,我不断地想啊想,总搞不明白,这是最伤脑筋的时候,这时对病人的诊治,往往把握不是很大。我在脑子里思绪高速运转的时候,别人看不到,我自己知道这是“灵感”来的时候。

总之,要做一名好的中医,一个就是理论基础要绝对扎实,第二个是临床经验肯定要丰富,第三个是思维反应要敏捷、快速。具备这么三点,临床治病的效果,肯定是稳定的。

德艺双馨,菩萨心肠

早上7点,在位于湖南长沙市中心的养天和中医馆,熊继柏的70个专家号已挂满。

一个坐轮椅的中年男子来到熊继柏跟前,神情十分凝重。他患有多发性骨髓瘤,腰痛了5个月,近来双腿已不能站立行走。

熊继柏把脉问诊,开出药方,随后又追问一句:“你是哪里人?”

“郴州嘉禾。”

“来一次长沙不容易,我给你开30服药。别着急,抓紧治,有办法的。”熊继柏轻声安慰着病人。

听到这句话,男子如释重负,热泪盈眶。

只要出门诊,熊继柏总是早上五点半起床,六点半到诊室,无论刮风下雨,一分钟都不会延误,几十年来都是如此。由于长期久坐,熊继柏腰椎间盘突出症很严重,曾有一次疼得下不了床,他不顾家人反对,硬是躺在担架上,让弟子抬进了诊室。2006年以前,熊继柏每天门诊量达到100多人,尽管累得筋疲力尽,但遇到两种病人,他都会无条件加号:一是危重症病人;二是外地来的病人,特别是农村来的病人。“他们特别不容易,花费大量的路费和住宿费,如果来了不给看,良心会受到谴责。”熊继柏说。

他看病特别照顾6种人:抬担架或坐轮椅来求诊的危重病人;残疾人;80岁以上老人和3岁以下小孩;癌症的重症患者;从外省来的;边远山区来的,尤其是农村来的,再苦再累也要看完。他动情地说:“农民太辛苦,收入低,生病以后跑到城里要路费,住宿吃饭要花钱,看病更要钱,能够为他们减轻点负担就尽量减轻一点。”

只要是他坐诊的日子,来自全国各地的病人挤满诊室。

如今医学发达,各种高精诊疗仪器可以把人体的五脏六腑看得一清二楚。但熊继柏摸脉看病不是借助仪器,靠的是一块布垫,一支笔,一本处方笺。他的诊室无血压计,无听诊器,无体温表,无化验单;酷爱中医的他从不开西药,从不开中成药;从不开无汤头之方,坚持用地地道道的“纯中医中药”治病。

他自创的黄芪虫藤饮、葛根姜黄散、玄贝止嗽散、散偏痛丸等名方,药味精,见效快,救人无数,彰显了熊继柏对中医的虔诚与深情。

医案

1、黑汗“怪病”

长沙一位35岁医学教师患流黑汗的“怪病”,晚上不出白天出,全身发黑,全国多家大医院诊断为内分泌失调,服用西药难奏效。刘老师羞于见人,意志消沉,心乱如麻。熊继柏教授诊断为阴虚自汗,而不是阴虚盗汗,问题出在肾脏,肾阴虚致虚热自汗。处方知柏地黄汤治肾脏虚热,外加龙骨、牡蛎帮助止汗,不出一个月,黑汗止了。几个诊疗回合,病人痊愈,容光焕发。

2、肺癌脑转移

北京中建集团40多岁的张某,2011年肺癌手术后化疗半年,出现脑转移,站不稳,头昏头痛厉害,求诊于熊继柏教授。熊继柏教授诊此乃正气内虚、并兼痰凝毒聚,需扶正益气与化痰祛瘀贯穿于治疗始终。熊继柏教授清楚地记得,病人第一次是被人“抬”进诊室,第二次是“扶”进来的,第三次是亲友“陪”着来的,第四次却是自己“走”来的。而今,张某每年从北京来长沙两次复查,对熊继柏教授感激涕零。

3、鼻窒

张某某,男,7岁5个月,长沙市郊人。2008年12月15日初诊。

患者家长诉近日感风寒,鼻塞、流浊涕7天,伴咽部红痛,扁桃体轻度红肿,舌红,苔薄黄,脉弦略数。类似病情常发。

辨证:肺经蕴热。

治法:清热散邪,宣肺通窍。

主方:苍耳子散合玄贝甘桔汤。

处方:苍耳子15克,辛夷15克,白芷10克,薄荷10克,玄参15克,浙贝15克,甘草6克,黄芩8克,桑白皮10克。5剂,水煎服。

二诊:鼻塞、浊涕诸症悉减,前方再进5剂。

分析:《诸病源候论》载:“肺主气,……,其气通鼻。若肺脏调和,则鼻气通利而知香臭;若风冷伤于脏腑,……,邪害空窍,鼻气不宣,而为齆也。”伤风鼻塞,反复发作,邪热伏肺,壅阻鼻窍。本方有宣肺散邪通窍之功,故收取良效。

4、瘰疬

罗某某,男,20岁,常德人。2009年9月10日初诊。患者自诉右颈部串状结节,质中等,轻度压痛,边清,可推移,伴口苦,常有心烦,神疲,眵多,舌淡胖,苔薄白,脉细略数。

辨证:肝郁气滞,血瘀痰结。

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主方:消瘰丸加味。

处方:玄参15克,生牡蛎20 克,浙贝30 克,柴胡10克,郁金15克,青皮10克,橘核15克,西参10 克,蛇舌草20 克,黄芩6 克,夏枯球15 克,菊花10克,刺蒺藜15克。15剂,水煎服。

二诊:口苦、眵多、疲乏减轻,仍心烦,少寐,舌淡,苔薄白,脉细。海藻消瘰丸加味:海藻20克,昆布15克,玄参15克,生牡蛎20 克,浙贝30 克,郁金15克,青皮10克,橘核15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柴胡10克,西参10 克,蛇舌草20 克,黄芩6 克,夏枯球15 克,天葵子15 克,连翘15 克。15剂,水煎服。

三诊:颈部结节痛消,质变软,舌淡,苔薄白,脉细。上方加炮甲10克,15剂,水煎服。嘱病人可将此方制成丸剂服用,以便持续治疗。

按:瘰疬一症,多由肝郁气结,脾失健运,痰湿结聚。《洞天奥旨》:“治法止有三也:其一治在肝胆,……”本案以海藻消瘰丸加味,软坚散结,疏肝解郁,活血袪瘀,故使诸症悉减。

5、噬血细胞综合征

一位曾下过几次病危通知的“噬血细胞综合征”病人,高烧41.5摄氏度,全身斑疹、黄疸。家人抱着一线希望,找到熊继柏。他辨其病机为热毒入血分,予以《千金方》中犀角解毒汤,5剂药后退烧,20剂后,病人斑疹、黄疸皆退,临床指征消失,生活、工作恢复正常。

6、右乳下肿起筷子粗细的一条凸线,直插小腹

  一位30多岁的女性患者,从右乳下肿起筷子粗细的一条凸线,直插小腹,疼痛拒按。西医诊断为肋间神经炎,打针、服药均无效。熊继柏辨其病位为肝经循行部位,病机为肝失疏泄、气滞血瘀,予以血府逐瘀汤加玄胡,20服药后治愈。

    7、忍小便而手掌痛

刘女士68岁,初次就诊时是因为小便频数,而且只要不马上排掉、稍微忍一下就会出问题。一般人忍尿是膀胱胀痛,可她是两手的手掌心正中与手腕相连处胀痛,且胀痛会逐步加剧,如果马上去厕所把小便一解,就不疼了。

患者曾到医院去看病,做了膀胱镜,又化验了小便,结果都正常,没有蛋白尿,没有血尿,也没发现什么细菌,膀胱也没有肿瘤。于是又给手掌照片,骨头是好的,外表看也没长什么东西。一般来说,临床上疑难病有三个特点:症状特异,诊断不明,治疗无效,无疑刘女士的这个怪病可视为疑难病。究竟该如何治疗呢?对这个患者的辨证,我仅仅花了30秒,但是她的处方,我足足想了3分钟。

患者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没治好?膀胱胀尿怎么痛到手心来了?手心跟膀胱有什么关系?这时我们需要想到手掌处的两个穴位,一个是劳宫穴,另一个是神门穴,这正是刘女士疼痛部位所在,它们是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所经过的位置。抓住了这一点,就有了思路。

为什么膀胱尿胀的时候会影响到手掌疼呢?因为膀胱由肾所主,膀胱者,“水腑”也,肾者,“水脏”也;而心是火脏,水是克制火的,因此,中医理论中就有“水气凌心”的病理。但通常我们所讲的水气凌心证,它是欺凌心脏,从而出现胸闷、心悸、气短、头晕目眩等不适。可是,这个病人,水气也是凌心的,但它没有“凌”到心脏所在的部位,而是“凌”到它经脉所过的部位——手掌心了。《灵枢·经脉》中有一句原文:“心手少阴之脉……是主心所生病者……掌心热痛”,而这个患者只是只痛不热罢了。所以,我只花了30秒就把问题想清楚了,那就是“水气凌心”,只是“凌”到手少阴经的经脉了。

病理弄清楚了,那么用什么方呢?利水的药,解决膀胱气化的药多得很,五苓散、茯苓甘草汤、茯苓泽泻汤、猪苓汤、苓桂术甘汤……该选哪一个?要解决膀胱的水、解决膀胱气化是没问题的,问题就在于什么药能到这个位置去止痛?这是难点所在。

我整整想了3分钟,突然想到一个春泽汤,春泽汤是五苓散(泽泻、茯苓、猪苓、肉桂、白术)加人参,可我又一想,人参是益气的,于患者无益,于是我将人参改成丹参,不就可以通心脉了吗?最后,这个病人的方,就是用了标准的、完整的五苓散加丹参,而且丹参用了30克,其他的药都是常用量(10-15克)。10付药服过后,患者复诊时说“现在憋尿手掌已经不疼了”。

关于这个病,古人没有记载,除了《灵枢·经脉》有了这么一笔记载之外,再也没有哪位医家在医书上明确记载了“忍小便就手掌心胀痛”这样的医案。所以,这个案例就得到这么一个经验。

8、鼻头发黑

这是个26岁的姑娘,主要问题是。初次见到她时,整个鼻头(中医称鼻准)是黑的,远远看去就像没有洗干净,仔细一看,又像是个黑痣,没有突出皮肤的那种。漂漂亮亮的一个姑娘,却是个“黑鼻子”,严重影响美观,患者很是着急。

经过仔细询问后得知,她的这个黑斑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一年多前出现的,发病时并不严重,只是后来变得越来越黑。不是因为某种疾病,也没有受伤,患病后没有给予特殊治疗,也没有去过美容院做美白。

于是,我问了一句话:“你的胃里有没有什么不舒服?”果然,这位姑娘说胃中经常不舒服,吃多了不舒服,饿了也不舒服,吃冷的不舒服,吃辣的也不舒服,尤其是怄了气,更不舒服。用她自己的话说:“胃里不舒服我还能受得了,可是只要胃中不舒服,就会马上就反应到鼻子,鼻子黑得更厉害。”很明显,患者鼻头发黑和中焦脾胃有直接的关联。

为什么鼻头发黑和脾胃有关呢?中医认为,鼻头属脾,鼻翼属胃,整个鼻子由脾胃所主,结合患者“舌苔薄黄腻”得知胃中有湿热。那么病因就找到了,这就是胃中湿热造成的瘀阻,反映到它所主的外表部位。因此,要治疗这个患者鼻准头的黑斑,就一定要清除中焦脾胃的湿热,如果离开了脾胃,这个病肯定是治不好的。

所以,我马上想到了朱丹溪的越鞠丸。越鞠丸由五味药组成,分别是香附、川芎、栀子、苍术、六神曲,越鞠丸为理血剂,具有理气解郁、宽中除满的功效,是个常用方。原方越鞠丸里没有祛瘀的药,于是我加了点祛瘀的当归尾、红花。因为找到了病根,这位姑娘服药1个月后,鼻头的黑斑就完全消掉了。

9、多发深部脓肿

这位患者来自科威特,39岁,是一名飞行员,主要问题是全身长脓包,会阴部、腹股沟、腋窝、颈部等部位,肌肉深层频发肿块,发则持久不溃,疼痛难忍,已有5年之久,西医诊断为多发性深部脓疡。在科威特治过,也到美国治过,每次都要局部切开排脓,但问题是切了又长,长了又切,已切过30余刀。

我看到这个病人的时候,他躺在床上不能下地,说话声音低微,有气无力,发着低烧,左侧腹股沟处还长有一个脓包未切除。不能吃饭,只能喝一点牛奶,身上到处是刀口,横一刀、竖一刀,样子很是凄惨。舌淡苔薄,脉象虚细。

这个病人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深部的脓疡接二连三地长,这是主要问题;但另一个问题,也是首先要解决的,是病人的虚弱证候,“把人救了再说,然后再来治病”,这是我当时确定的治疗方案。开什么方呢?我开了一个香贝养荣汤。香贝养荣汤是外科常用方,由白术、人参、茯苓、陈皮、地黄、川芎等药物组成。10付之后,病人能够吃饭了,可以起床走路了,还跑到长沙看风景去了。这下好办了,下一步就开始治疗那个肿块。

这个脓包是个什么病呢?按照中医外科的辨证纲领,应该分阴阳。“阴者”为深层的脓肿,称为疽,是不发热、不易溃、流水的;“阳者”为浅表的脓肿,称为痈,是发热的、易溃的、流脓血的。那这个病人算痈还是算疽?我虽然把这个病治好了,但到现在都还没有搞清楚,说是疽吧,可切开后是脓血;算痈吧,可根本流不到浅表来。所以我只好给它用了个西医的病名——深部溃脓。

要解决“深部溃脓”该用什么方?为什么它老是在里面化脓,不能透出表层呢?想来想去,我用了一个黄芪透脓散,黄芪透脓散可以补气、透脓,即使脓肿治不好,让它透到表层来,也好处理些,可以敷金黄散,也可以敷二味拔毒散。当时就是这么想的,治不好没关系,先顶出来再说。

脓肿透出体表后该如何治疗呢?我顺便问了一句:“你们科威特是什么气候?”他说热天的温度最高可达63℃,我吓了一跳,那不热死人吗?我心想,科威特这么个温度,怪不得他们要戴条披巾,又要挡沙,又要挡灰,还要遮太阳。在这种环境下,肯定是热毒深伏,瘀热内结,使得脓肿反复发作,所以又开了一个犀黄丸,只有四味药——乳香、没药、犀牛黄、麝香,药到病除。

10、乳腺癌

去年来个日本病人,是乳腺癌。在日本手术切除以后,腋窝下又长了个肿块,像乒乓球那么大,又让她开刀,她不想开刀了,长春中医药大学有位老师跟她是同学,要她到湖南来找我,她就从日本跑到湖南,千里迢迢到这儿来。

治疗了三个月,给她把这个肿块消了。西医不理解:中医怎么会消这个肿块呢?它不知道中医有祛瘀的治法,有消肿瘤的治法,所谓“结者散之”、“坚者削之”。

这就是中医的长处,也是我们中医看病的特点。我讲课和看病时,说我的中医是正儿八经的真中医,我从来没说过我是名中医,我只讲我是个真中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