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中药之“最”,你都了解吗

中药有很多种,而有些中药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其药性更是作为组方的君或臣。想要了解、认识、应用中药,这些中药药性之最,一定要搞清楚,懂彼知此,才能应用自如,得心应手,我今天就给大家讲讲,常见的中药之最都有哪些?

补脾之最:山药

《本草纲目》认为:山药益肾气,健脾胃,润皮毛。所以,秋燥季节,最宜食用。色纯白的山药主要入肺,能温补肺气却不像人参那样迅猛,气味香甜而不干燥,可治肺虚久咳,效果非常好。

在日常生活中,炒食山药也能补脾健胃,养阴生津。所以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经常腹泻的人不妨常食山药。它不热不燥,为平补脾胃的良药,常被用来治疗脾胃虚弱、倦怠无力、食欲不振等。

清热解毒之最:金银花

据《中国药典》记载,金银花性味甘,寒。归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作用。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如果要清肺,则可以喝点金银花茶。取金银花、菊花、茉莉花适量,加入沸水泡茶饮用。可清热解毒,缓解咽喉肿痛。

但需注意的是,金银花请勿服用过量,否则会导致肠胃出现不适。

补血之最:当归

当归不仅有养血的作用,还有活血的功效,当归养血活血常用来缓解血虚,还可以促使血液循环,保持血液通畅,达到养血活血的效果,让人看起来气色好,面如桃花。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就有记载,说当归是抗老消斑、美容健肤的“妇人面药”。

补气之最:人参

中医学认为,人参味甘性平,归肺脾经,大补元气,扶正固本,如《神农本草经》记载: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人参自古就被誉为“众药之首”、“百草之王”、“上品君药”。在限定使用范围和剂量内,人参可作为药食两用。

安神之最:酸枣仁

酸枣仁是野酸枣的种子,是历代医家都认可的缓解失眠之药。枣仁入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

枣仁味甘、酸,性平,入心、肝、胆三经,具有宁心安神、养肝、敛汗的作用。可用于虚烦不眠、惊悸怔忡、健忘、虚汗、神经衰弱、烦渴等健康问题;也可用于心肾不足,体内虚热内扰所引起的虚烦失眠、心悸、健忘等。

酸枣面(酸枣干燥后连肉带核共研磨成粉)是一种传统食品,小孩吃可健脾胃消积食,补充维生素,强身健体。

活血之最:丹参

丹参味苦,性微寒,无毒。根入药,有活血化瘀、调经等功效。清代《本草便读》中记载:丹参,功同四物,能祛瘀以生新,善疗风而散结,性平和而走血……味甘苦以调经,不过专通营分。

丹参是中医遣方用药中活血化瘀的常用药,尤其针对胸闷胸痛问题,可有效缓解胸部血淤问题。

清痰之最:贝母

贝母,形似聚贝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传统中医认为贝母作用于心肺二经,有清热散结、化痰止咳的功效。

贝母蒸梨是大家熟知的一款膳食,一般是先将贝母浸泡至手捏上去有些软,梨不削皮,将梨从中间切成两半,剜去核,将贝母放入梨中,再将梨合上用绳子捆绑固定,一般蒸半小时即可。贝母较硬,建议提前浸泡,不宜用长时间蒸煮的办法,否则会让贝母的药性减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