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凛寒冬,古人怎样御寒取暖
相关推荐
-
寒冷的冬天,古人如何取暖?(上)
天气渐寒 取暖成了关键词 古人有哪些取暖方式呢?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问刘十九>写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清中期 掐丝珐琅火盆 故宫博物院藏 白居易所说的 ...
-
凛凛寒冬,古人取暖有妙招
每天读国学 01-13 14:02 进入冬季,防寒保暖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暖气.热水袋.羽绒服--各种取暖工具纷纷登场,那么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古人过冬,是否真的是一场与寒冷的博弈呢 ...
-
古人御寒取暖之术
相信大家对刚过去的"超级寒潮"记忆犹新.1月23日,在这股"霸王级"寒潮的压制下,北京周六白天的最高气温仅-13℃,为58年来最低昼温.不仅如此,全国范围内不少 ...
-
从文物看看古人如何御寒(便携取暖用具)
手炉 专供冬季暖手用的小件器物.多数手炉的通高不过18cm,长15cm.宽10cm左右,以圆形.椭圆形为基本形状,再加以装饰性的变化.手炉结构分外壳和内胆两层.外壳可根据需要用漆器.铜器.珐琅等工艺进 ...
-
寒冬,用文字取暖
寒冬,用文字取暖
-
保暖有方!原来古人这样御寒!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没有空调暖气电热毯的古代,古人们也不会让自己冻着的. 不信吗?看一看这些有名的古画,绘声绘色地记录了古人御寒过冬的情景,是不是很有趣也颇有些借鉴意义呢? 清·吕焕成 <春 ...
-
民工寒冬泡脚御寒,打工40年存45万儿子结婚一次花光
晚上6点,当城市夜生活还刚刚开始,城市边缘的工棚里的民工兄弟,泡过脚后已经开始上床.民工周晓钟打工40年,除了十几年前盖了一栋房子,存的45万在2016年儿子结婚时一次花完.图为周晓钟在泡脚. 寒潮来 ...
-
从文物看看古人如何御寒
手炉 专供冬季暖手用的小件器物.多数手炉的通高不过18cm,长15cm.宽10cm左右,以圆形.椭圆形为基本形状,再加以装饰性的变化.手炉结构分外壳和内胆两层.外壳可根据需要用漆器.铜器.珐琅等工艺进 ...
-
散文|| 寒冬,用文字取暖
寒冬,用文字取暖 一场十年难遇的倾城大雪之后,气温还没有回暖,走出房门,寒气逼人,空气仿佛都要凝固似的.索性,关上房门,开始研墨弄字.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文字的,只是觉得与文字邂逅,就好像邂逅一 ...
-
熬过寒冬 古人靠这些 取暖神器
寒潮阵阵来,让人瑟瑟发抖的冬天最是难熬.现代人有空调.有暖气.有暖宝宝.有羽绒服--古人是靠什么才能熬过寒冬?其实,古代也有不少取暖神器,有些还在南京展出过.各种神器的发明,让古人安度寒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