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国禁止出境的八件国宝,任何一件凭借如今科技,都很难复制!

中国拥有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在悠远而漫长的时光长河中,许多刻印有历史印记的珍贵文物被保存了下来,随着社会的发现,我国文物出国展览的情况越来越多,不可避免的增加了文物受到损害的可能性,为了更好得保护珍贵的孤品和易损品,我国相继确定了一批禁止出国展出的文物目录,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几个不允许出国的珍贵文物。

1.曾侯乙尊盘

1978年在发掘位于湖北随州的曾侯乙墓的时候,出土了几十件青铜器,曾侯乙尊盘是青铜器中做工最为精美和复杂的一件。

在古代,尊为盛酒的器物,而盘则是盛水,曾侯乙尊盘是由曾侯乙尊和曾侯乙盘两个部分共同组成,合计高度只有42厘米,但是仅仅曾侯乙尊上就装饰有28条蟠龙和32条的蟠螭。

整个尊体虽然有多处的焊接点却能做到如同浑然一体般不留痕迹,盘体上细密的蟠龙和蟠螭的装饰更是抢夺天工。这件尊盘的镂空纹路更是让人感觉鬼斧神工。因为其复杂的镂空工艺,曾侯乙尊盘被大家公认为春秋时期做工最为精美细致的青铜器。

2.明代凤冠

1957年发掘定陵,因为当时落后的技术导致大批珍贵文物没有保存下来,但还是尽最大的努力使定陵出土的明代凤冠得以完好保存。

同时还出土了四顶凤冠,按照考古发现,属于孝端、孝靖两位皇后各2顶,包括有三龙二凤冠、九龙九凤冠、十二龙九凤冠和六龙三凤冠。

从名字不难发现,凤冠的装饰主要就是龙凤,龙是用金丝编织的镂空立体龙,凤就是用已经绝迹的翠鸟羽毛粘贴而成,色彩艳丽经久不退。凤冠还装饰有珍珠宝石等珍贵的珠宝。装饰最多凤冠有宝石128块,珍珠5449颗,其价值无法估量。

3.春秋莲鹤方壶

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郑的大墓。据考古确定出土的数百件文物,为春秋时期郑国国君子婴的大墓,其大部分出土文物都为当时祭祀所用。莲鹤方壶就在其中,为青铜所制,遍布壶身的各种附加的装饰,用其精湛的工艺水平反应出了春秋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和西周时截然不同,并且反映出当时郑国先进的青铜工艺。

4.铸客大铜鼎

1933年有人盗挖安徽省寿县朱家集的楚王墓,盗取了不少的文物,其中有一小部分被当时的安徽省收缴,抗战爆发后被运往后方,当时国民党撤退往台湾的时候运走了大批的珍贵文物,铸客大方鼎由于时间紧迫没有被装上船。铸客是由于鼎口的铭文“铸客”二字而得名,是出土的自周代以来最大最重的鼎,可以炖下一头牛,可想而知其规模。

5.朱然墓出土的漆木屐

1984年安徽马鞍山的朱然墓中出土了大量的漆器,其中就有一双漆木屐,和现在的木屐的样子基本上一样,朱然墓是属于三国时期,距今已经有1700多年,所以这双漆木屐是中国年代最久远的了,这也证明了漆木屐是中国人最早发明,在唐朝传到了日本,才被日本人广泛使用,流传至今。

6.曾侯乙编钟

春秋战国时期编钟风靡一时,这套编钟包括六十五件青铜器,在1978年出土于曾侯乙墓,这套两千多年前的精美乐器,代表着我国古代人民的音乐赏析水平,证明了我国在战国时代不但在青铜铸造工艺上有着极高的工艺水平,其高超的音乐性能还被称之为稀世珍宝。

7.青铜神树

1986年四川广汉因为当地的砖厂施工发现了三星堆遗址,其中就有断成数截的青铜树,以及装饰物碎片。1996年,历经10年的时间,才把青铜树修复完成,整个青铜树的树干高396厘米。表现出了扶桑树和太阳神鸟的关系,反应出了古代人民祭祀求雨以及丰收的行为。青铜树共有8株,制作于3000多年前,其精湛的铸造工艺让现代人还惊叹不已。

 8.墙盘

1976年陕西扶风庄白家村的村民在平整土地的时候,发现了一批青铜器,据考察是西周时期,其中一个青铜盘上有二百多个铭文,专家分辨后认为这个盘子为西周时期一个名叫墙的人所做,墙出身于微氏家族。铭文刻有西周七位君王和墙的六代先祖的事迹。这是时代最早字数最多的青铜铭文作品了。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