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堂--梁冬对话王东岳3-脱去神话外衣的上古时代
我们所知道的上古历史究竟是真是假?
王东岳:闻一多当年根据甲骨文说:禹不过是一条虫。
梁冬:这是有道理的。王东岳:这个话并不是全然没有道理的。我们所了解的封建制度究竟是对是错?
王东岳:秦始皇统一天下已经不是封建时代了,封建时代在中国就结束了。 独立学者王东岳、主持人梁冬透过甲骨文,发现历史的蛛丝马迹,为您梳理中国文化的演化进程,探寻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
01
—
中国文化从头说起
王老师在上一期节目讲到说整个西方现代文明,其基础来自于哲学思考,然后到科学,然后要求事情一直往前走,不断进步。这当然给现代人带来了很多文明的生活和惬意的生活,但是也埋下了巨大的灾难。

现在所有的所谓担忧的问题:气候问题、环境问题、污染问题等等问题,其实都是和科学的,或者说科技的无限制膨胀有关。那么与此相对应的是整个农业文明保存得比较好的中国文化的这部分东西,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参照。但也相信中国文化一定也要根据地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想要知道怎么去,一定要知道是怎么来的。

所以从这期节目开始,就要比较专注地去聊到中国从上古时期的文化一直往下走,怎么走到今天的。可能要花一些时间能够有机缘通过散点透视的方法浮光掠影的了解一下这个过程,其实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难得的一次补课。也许绝大部分的人都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成为今天这样的人。

细说从头就是中国人的文化最早是从所谓殷商时期开始,或者更早一点点《三坟》《五典》。

实际上现在一说中国是从三皇五帝起始。 从黄帝、炎帝说起,然后说到尧、舜、禹。实际上黄帝、炎帝都是传说,因为现在确实没有资料能够证明,所以都是传说。
待续:乙.梁冬对话王东岳3-非神话的上古时代.乙.[从“帝”字说起--夏至商]
02
—
从“帝”字说起-夏至商
先来看看这个“帝”字。它画的是一个倒三角,女阴符号,然后画一个川,横向的穿通符号;然后再画一个纵向的穿通符号。这个符号的意思就是现在的“皇帝”的这个“帝”。这个倒三角的意思很显然指的是一个女主,她垂直朝下的子子孙孙都是她的后代,然后横向上七大姑八大姨都是她的血缘,这样的一个人才是帝。帝就是以她为核心的,最初母系社会一定是用给女主的,而不是用给轩辕黄帝或者炎帝这样男人的。

中国人习惯于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相传在上古炎帝和黄帝时期逐渐形成了华夏民族,又经过数千年的繁衍变成了今天的中华民族。其实黄帝和炎帝并不是帝王,而是古书中记载的远古时代黄河流域的两个部落首领。

要探讨黄帝文化,需要以夏文化的认定作为基础,而夏文化又是以对商周文化的确定为前提的。由于有了甲骨文的考古发现,目前商周文化已被基本确定,而商周之前的历史则交织在《史记》等后世典籍和传说故事当中了。

那么尧舜禹也是传说,因为尧舜禹时代也肯定不是天下共主。所以闻一多说:禹不过是一条虫,他这个话是有甲骨文上的根据的。看甲骨文,“尧”是画三个土字,然后底下画一个把头埋了的人,再在人上面又画了一横,这就是繁体字的“堯”,这字显然是指一个人被土埋了。

再看“舜”是指:上面一个手爪,这是一只手伸出来的样子,底下一个穿通符号,指这个人要有穿通行为,底下两只脚,画两个脚印,这就是现在所说的“舜帝”的“舜”。一看就是上面被埋的人有人把他往上拉,他的脚底下往上蹬,把自己从土里刨出来。

再来看“禹”早期在甲骨文上它就是画一个虫 ,其意思就是头探出来了,把人拉出来了。

“尧舜禹”这个字画的就是人从土里拉上来的全过程。现在说不清这是怎么回事,但是闻一多当年根据甲骨文说:禹不过是一条虫。这话并不是全然没有道理的,今天很多人批他这句话,其实还是得先理解它是怎么回事。

看当时的古书比如《尧典》它就记载天下万国,说尧的时代是天下万国,说舜是“班瑞于群后”。也就是说当时天下是成千上万个氏族社会或者部落社会,并不是一个天下共主的状态。

直到《战国策》还在讲甚至直到《荀子》的书里会看到说大禹的时代还是天下万国,可见当时还没有真正形成国家概念。可以想到当时一定是氏族社会为主的,很多国家,一个村就是一个国,像现在一个张家村、李家村都是血缘关系,都是一村子人都是七大姑八大姨的关系。古代时候人口密度比较低,没有现在这么多。但是其底下到处都是氏族部落,某一个部落或者某一个氏族联合体的影响力比较大,于是尧舜禹很可能是当时影响力比较大的酋长。

而到商代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商代的时候是一个酋帮国或者叫酋长国的,有点像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那样。联邦是那种酋长联邦,是这样一个形式。唐汉先生根据甲骨文研究就提出一个推测,不把它当定论来讲,学界也有很多争论,商代的时候就会出现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做天干用的字,其实很可能当年是这十个部落的图腾符号,其酋长就会用这十个名字来标志自己。

比如“甲”这个字,实际上就是当年最早的盾牌,先画一个最早的盾牌就是这个样子,以后在上面覆盖一兽皮就是现在的“甲”字。它以后慢慢甲骨文,金文样子慢慢转化的。

比如说“乙”,在甲骨文就画了一条绳索的意思。古代制绳索是很不容易的,要找见长纤维然后要揉搓,这不是一般人能干的。

所以这一个“乙”字就代表了其部族主要生产绳索工具的。
待续:丙.梁冬对话王东岳3-非神话的上古时代.丙.[从殷商至西周]
03
—
从殷商至西周
与美洲的动植物图腾不同,殷商时期的氏族名称还有更多自我技艺展示的成份。而天干更是直接以其本意代表着不同氏族不同的技能。郭沫若也认为:“商之先王的庙号都有甲乙丙丁壬癸文字”。那么商朝这种各部族各司其职的组织形式是如何被打破的呢?商朝又是如何覆灭的呢?

在中国比如说商纣王时期开始,还没有所谓的集权,没有一个共主,还是大家轮流坐庄的。 那为什么会出现所谓的商纣王呢? 到了后来比如像“丙”指的是钻木取火的工具。所以说现在用“丙“就有彪炳,丙就有带火的意思。那么丁就是铜锭,这部族特别适合于做青铜。戊己庚辛都是这样,就不再往下说了。这十个部族都是两合部族,也就是说这两个部族之间是要有基因交换的,就是两合部族,甲乙是一个两合就形成了甲乙,丙丁是一个两合,戊己两合、庚辛两合、壬癸两合,这样就有五大部族。

出现五大部族轮流执政,能看到这种痕迹,在甲骨文里看商代的王,就是轮流执政的过程中最后就轮替不协。比如说最后权力就慢慢跑到了庚辛,乙和丁三个部族在轮流了。到了帝辛也就是商纣王,他把部族中心迁到自己的所在地,部族所在地朝歌,然后不再给大家轮替了。于是其他部族的人就开始反对,就发生内讧了,比如微子、比干,就是被商纣王剖了心的。比干、微子、箕子可能是其他部族的人,后来内部不协,于是在西歧,陕西这边,远在中原以外的另一部族联合起来,就把商纣王灭掉了。历史其实也就这样的,也并不是说他有多么残忍,残暴。

所以商纣王说他残暴,胜者诬,胜者就要说他:'当时我为什么把你推翻。'得找个理由,所以给商纣王上面加很多罪名,商纣王到底有多坏,现在搞不清楚,反正他是败了,任由胜者说。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然后到了西周的时候,周代的时候早期仍然是轮流执政的。
待续:丁.梁冬对话王东岳3-非神话的上古时代.丁.[从西周至东周]
04
—
从西周至东周
现在知道姜子牙直钩钓鱼,周文王去把姜子牙请来只是个传说,他不可能这样去找一个军师。看《诗经》里就有很明确的记载,记载周文王的祖父叫古公亶父,说他当年是“陶复陶穴,未有家室”。在当年很落后,不如中原,都是挖的地穴住的,住的是窑洞,没有房子,没有家室是这个意思,后来他“来朝走马,爰及姜女”,说他后来过河,过了渭河后和渭河边上岐山的姜姓部族两合,然后才形成了他们这个部族,所以姜姓和姬姓是两合部族。所以姜子牙很可能是姜姓部族的酋长。

文王是姬姓部族的酋长,然后他们两合部族联起来,形成一个主要的部落。以后就会有轮流执政,就打下天下了以后,姜姓和姬姓两个部族也在轮流执政。轮流执政到了周幽王的时候,这幽王部族拉住权力不放,另一个部族不满,于是引来西戎(西边的蛮人)把他消灭掉了,于是西周灭亡,往东边迁。

平王东迁,东周开始,其仍然保留了这制度。现在怎么知道他有可能是这制度呢?因为在周代的早期有一个叫昭王和穆王的人,现在发现那以后的埋葬是按昭穆制度埋葬的。昭穆制度主要是指上古时期祖庙及墓地的排列制度,始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左方称“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始祖的右方称“穆”。同一辈的人相继为君,则昭穆相同,比如周文王称昭,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则成穆,因此又有左昭右穆或文昭武穆一说。

前面皇帝埋了以后,下一位就是他的孙子,孙子的孙子一直在这一系埋;然后儿子,儿子的孙子,再其孙子的孙子这是隔代埋,分两路两系埋,这叫昭穆制度。实际上表达的是早期原始氏族社会和氏族部族的时候,各自的王死了,或者是所有部族人死了要埋在自己的氏族公墓。
所以周以后的历史还留有这个痕迹,虽然不能肯定一定就是昭穆制度、轮流更替,但至少说这痕迹存在,在墓葬制度里是有所表达的。

待续:戊.梁冬对话王东岳3-非神话的上古时代.戊.[天下共主的封建制]
05
—
天下共主的封建制
天下共主的事,直到商以后到周的时候才开始。周开始的天下共主还不是中央集权制,那时是典型的封建制。实际上中国的封建制仅指周代800多年,到了秦始皇统一天下已经不是封建时代了,封建时代在中国就结束了。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是“君主专制体制”,封建是分封建制,才叫封建。秦始皇把分封制度都取消了,施行郡县制,一律由君主一路委派下来,就是说县长都是由中央委派的,一路委派下去,这样子就不能称为分封建制了。

现在所说的封建制概念是从西方引进来的,而西方的英国当年封建制一直保留到资产阶级革命,之所以能资本主义革命,各个封建主能够牵制国王的权利,所以在1215年就能有大宪章运动,就是所有的封建主联合起来跟国王签一个协议,说国王有哪些权利,哪些权利是大家的,国王权利的权限在哪。封建主对帝王是有牵制的,这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当时社会结构先提条件。中国如果真是封建制,明代以前进入资本主义了。

所以说只有在周代的那八百年,中国是典型的封建制。当然这是西方概念,拿西方概念来套中国历史,也只有这八百年能套上。秦以后就叫君主专制体制了,跟分封建制已经连不上了。

所以大家把概念不是搞得太对,那么就会对历史有很多很多的误读,就会产生很多问题。
待续:己.梁冬对话王东岳3-非神话的上古时代.己.[《易》之“鬼”“神”]
06
—
巫通“鬼”“神”就是祖宗
刚讲到周朝,肯定要讲周文王,中国文化里《易经》是很重要的,周文王演“易”,《易》有三个阶段:伏羲、文王和孔子。《易经》和占卜的时候,为什么在中国古代,尤其商周时候,殷商时期的占卜非常流行,那时候的占卜是不是真的很灵,为什么现在就不灵了呢?或者没有那么灵了呢?

先说《易》,最好不用“卜”这个字。“卜”原本是指用甲骨,就是用龟甲和牛肩胛骨,然后在火上烧,烧出裂纹来,会发出“卜”一声响才会裂。“卜”这个字就这样来的。

“占”是指《易经》早期是把残骨摆在地上摆符号的。后来大家把符号越摆越复杂了,于是就开始用一种草叫做蓍(shī)草,这种草是个四棱茎。把这草掰开在地上摆符号,所以蓍草用《易经》来算卦叫做筮(shī)发的音跟这草的发音是一致的。

那为什么古人早期文化都是占卜文化呢?现在得说巫文化。“巫”这个字,上面一横,中间一横底,底下一横,上指天,下指地,巫师是通天地的,通神的。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人,是指男人/女人、死人/活人。总而言之尤其是指死人/活人,巫就指通天地,通鬼神的人。

中国人所说的鬼神不是西方的人格神,比如西方有个上帝或者古希腊时代的众神,中国人的神不是这样的。中国人讲的神都是自己的人,比如自己祖先死了。看“神”字在《易经》里讲:“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 什么叫鬼呢?许愼在《说文》里讲鬼是“人所归为鬼”。

就是说人死了就是归回去了,回到来的那地方去了,这叫鬼。中国字所有的字的一个发音在过去一定是有关联的。所以过去古人是写错别字的,今天就叫通假。今天人不写错别字了,其实会写错别字的人才有文化。所以读古书的时候,觉得满是错别字其实是通假字,就跟有文化的人说下流都叫风流一样:))那么看“鬼”就是“人所归为鬼”,“鬼”就是“归来”的“归”。就是说你自己活人,死了回到你原来的地方这叫鬼。

可见中国人所说的鬼和神,没有分化开来,所以叫天人合一,就是我们的鬼和神就是我们的祖宗。
待续:庚.梁冬对话王东岳3-非神话的上古时代.庚.[“天人合一”最原始的价值]
07
—
“天人合一”最原始的价值
西方人为什么不讲天人合一了?他们分化了,把天、地、自然界和人中间加了一个鬼神,然后西方人认为神缔造万物,缔造人,人跟自然的关系已经不重要了,人最重要的关系是跟神的关系。所以西方人没有天人合一的理念了。

而东方农业文明是靠天吃饭的,天上下雨你才能安宁,所以是天人合一,鬼和神都是自己的祖宗,不用在中间隔个什么东西。天人合一的理念在中国就保持下来,它是农业文明的产物,是最原始的前神学时期的一种文化理念,比当年神学时期的文化理念还原始还早。

大家不要认为落后的东西就是不好的东西,恰恰在这的意思就是越原始的东西,越落后的东西它价值越高。就像现在拿这个杯子:一个八千年的杯子和一个八个月的杯子肯定八千年的杯子更有价值。所以人类最古代时候的人类文明,人类的生存跟自然贴得很近。

就像一棵小树,刚刚长了一个小树苗,站在上面把这小树苗看得很清楚,树是什么的一定知道得很清楚;等它长成大树,枝叶繁茂,站在上面看树时,已经不知道树是啥样的了,可能是这片叶子,可能是这一个分支;其实树干,树根,全都不知道是怎么样的了,就糊涂了,是因为树分化得太大了。

那么人类原始的时候,虽然落后、思维方式简单,虽然信息量低,可是其看到的却是最根本的问题。因为那时候其首先看到的是跟其生存最关键的问题,后来繁化了,生活没有朝最生存的方向上跑,而是朝奢侈的方向上跑了,离自己的根系就越来越远了。

王东岳老师从来不主张,把中国文化说成是,比如老子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现在的宇宙论,王东岳老师不同意这种说法。就是说不要拿现代科学的东西跟古人复比,然后说古人比现代人还聪明,不是那回事儿。古代人就是落后,就是原始,可他的价值就在其原始!因为其原始,所以看到的东西是跟生存最切近的东西,用最简单的方式表达,表达得很朴素,却可能包含了最重要的真理。

然后今天得用非常复杂的宇宙论,相对论来解释这宇宙。古代人当时说出来的东西,跟你现在说的很像,这并不是说当时就发展到这水平了,也不是说其智慧比现在的科学还高,而是说他处在的那原始位置上,使其很容易一眼就看到问题的关键。

这太重要了!所以家里面有个老人很重要,因为这老人时间活得够长,他更了解事情的本质和真相。所以我们看问题不仅要往前看,还要往后看,当然这和中国文化所谓国学,是有很重要紧密的关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