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死后,身为皇长子的豪格为什么斗不过多尔衮?惊人真相曝光

大家好,我们的星河讲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大清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清朝第二任皇帝皇太极与清军入关迁徙驾崩,年仅五十二岁,由于皇太极死前毫无征兆,属于突然驾崩,因此其生前并未来得及公布继承人,因为在皇太极驾崩之后之初的那段时间,清朝的皇位面临着多人争抢的局面,如果任由当时的形势发展下去,初建的大清很可能自乱阵脚,不要说入关统治中原,就连其本身的安定发展,恐怕度难以保证。就当是的形势而言,最有可能继承皇太极皇位的实际上有两个人选,一个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一个是皇太极的十四弟睿亲王多尔衮,这两人身后也代表着不同的势力,最终经过角逐, 虽然多尔衮和豪格都没有成为新皇帝,但是实质上多尔衮却凭借着摄政王的身份攫取了清朝的最高权力。那么为何拥有皇太极长子贵重身份的豪格最终没能斗得过多尔衮呢?三个原因决定了豪格失败:

首先,豪格的资历和功绩无法与多尔衮相比: 就多尔衮与豪格两人在太祖、太宗两朝的功绩相比,豪格实际上是远逊于多尔衮的,虽然两人都为清初时期的武将,两人的武功有大多数都建功于皇太极时期,但相对豪格而言,多尔衮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豪格的功劳与多尔衮相比,犹如萤火之光与皓月之明。皇太极生前,多尔衮就曾多次进军蒙古察哈尔部,并多次打败察哈尔,因为功勋卓著,多尔衮还被皇太极封为“墨尔根戴青”的美号。后来多尔衮还随皇太极出兵,一路南下,不仅突破明朝边塞,攻陷通州,并且兵锋直逼北京城下,就连来驰援北京的祖大寿和袁崇焕,也被多尔衮率军击溃,大凌河一战,多尔衮亲自上阵,大败明军。

崇德元年,皇太极正式称帝,多尔衮亦因战功卓著而被封为“和硕睿亲王”,自此成为崇德一朝人气最高的武将。相比多尔衮的资历和功绩,豪格就明显逊色多了,虽然豪格再崇德元年也获封了“和硕肃亲王”的爵位,但是在当时的多次战役和征战中,豪格都是以副手的身份协同多尔衮作战的。并且崇德六年,豪格还因错被皇太极降为郡王。多尔衮辈分比豪格高,自然资历深厚,战功又比多豪格卓著,自然地位也比豪格要高。 其次,豪格曾因杀妻之事声誉受损形象被抹黑: 实际上就当是豪格所拥有的优势而言,其并不比多尔衮差太多,首先从出身方面,虽然皇太极生前从未明示豪格为继承人,但是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的这一事实毋庸置疑,按照父死子继的立长传统,好个按说是毫无疑问的新君人选,并且当时朝中德高望重的礼亲王代善以及郑亲王济尔哈朗倾向于豪格为帝。但是相比这些优势而言,豪格也有着他致命的软肋,而这些软肋最终让其形象受损,并且与皇位失之交臂。

豪格的软肋是什么呢?那就是他曾在皇太极生前时为了讨好皇太极而将他的结发妻子哈达纳喇氏杀死,实际上哈达纳喇氏并无罪过,只不过她的母亲获罪皇太极,而豪格为了与其划清界限,也为了讨好自己的父皇,因此将无辜的结发妻子哈达纳喇氏杀害。虽然豪格此举意在讨好皇太极,但是皇太极却并不买账,反而认为豪格是一个无情无义之人,这件事情在崇德一朝也闹得沸沸扬扬,人尽皆知,出于为尊者讳的原因,人们明面上并未多言,但是实际上豪格却因为此事而形象受损,这也是后来其政敌攻讦其的原因之一。 第三,豪格的总体实力不及多尔衮强大: 皇太极死后,当时的八旗军队被不同的降灵锁掌握,睿亲王多尔衮掌控清军八旗中的两个白旗,这两旗的人员属于多尔衮的王牌军,是由多尔衮经过多年征战一手带出来的,对多尔衮的命令也是绝对服从,是多尔衮真真正正的嫡系。皇太极虽然给豪格留下了两黄旗这两支清军部队中地位最高的军队。但是说到底这两支部队所效忠的还是皇太极,豪格实际上并未能完全驾驭这两旗的官兵,并且皇太极死后这两旗的实际控制权掌握在了皇太极的遗孀、豪格的嫡母孝端太后手中,这位倾向于多尔衮掌权的嫡母也根本没有实心实意的想把它交给豪格。所以豪格表面实力虽然也很强盛,但是实际上却没有多少用户自己的兵力可用,谁掌握了军队,谁便有发言权,这一点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所以就当时的实力而言,多尔衮是完胜豪格的。

虽然多尔衮在与豪格的争斗中取得了完胜,但是没有名正言顺登基理由的他也无法成为大清的皇帝因此,多尔衮只能退而求其次,扶植一个傀儡的小皇帝,而自己则以摄政王的身份,成为了清朝初年最为有权势的宗室亲贵,也是清初的无冕之王。而这一切都是他与豪格博弈之后胜出的结果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