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基、中诊、中药、方剂该怎么学?

深圳正安文化 中医老师潘毅 今天

本  期  导  读

呵护我们的家人的健康不仅仅是有爱心和耐心就够了,还需要有知识和智慧,不然很有可能会好心办坏事。

学习的初衷

我是中医一年通10期的学员,2019年8月份完成了一年通课程的学习,后来担任中医一年通13期的助教。

走进中医一年通的课堂,一是因为我从小酷爱传统文化,对扁鹊、华佗、孙思邈等古代神医的故事非常感兴趣,我觉得学中医是一件既神圣,又富有神秘浪漫色彩的事情。

二是我自幼体弱,再加上天生完美主义的性格,做事特别认真,所以这么多年的学习工作下来,对自己健康的消耗和透支非常严重。

比正常人怕冷、容易疲劳、缺乏精力、说话有气无力、经常懒得说话,睡眠质量低、情绪容易低落……

对于我这种亚健康的身体情况,西医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自己看微信上的中医科普文章,也是经常被一堆中医术语绕晕,尤其是搞不清楚该怎么辩证和辨体质。

有一天,偶然在喜马拉雅听到了潘毅老师的「中医文化必修课」,大有相见恨晚之感,迫不及待报名了深圳一年通课程。

学习一年后的改变

1.中医知识理论上的收获

这一年跟潘老师学习效率非常高。用一年时间建立起了中医的知识体系和框架,有了基本的中医思维,以此为基础,再自己看其它中医书籍或中医文章,就比较轻松了。

2.中医实践上的收获

(1)日常疾病大部分情况自己就可调理解决。

自己和家人的一些不适,比如,头痛、喉咙痛、落枕、牙痛、流鼻涕鼻塞、吃多、胃痛、自汗等,大部分情况下可以通过外治、食疗、中成药或者简单的方药解决。

(2)养生:

◆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注意防范风、寒、暑、湿、燥、火、疠气……对身体的侵犯

◆ 调体质:养成了经常用中药材煲汤的习惯。主要选用药食同源的中药材,结合自己的体质和当下节气特点,选择健脾祛湿、补气、补血、祛寒、补阳……的食材

◆ 睡眠和运动,艾灸、疏通经络……自己和家人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都在提升。

(3)提升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中医思维的智慧就是中国哲学的智慧,通过学习中医我增加了对古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理解,对于书法、国画、古琴、古文诗词的学习都非常有启发,而且学习中医使人增长智慧,对于修身养性、为人处事也有帮助,因为中医讲究平衡。

一年的课程,我是怎样学习的?

参加一年的课程,每个月平均上课4天,对我来说体力和时间都是不小的挑战。但潘老师上课妙趣横生、旁征博引,虽然累,但还是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对于学习来说,课程设置有先天的优势,就让我在课下节省了不少记忆和梳理的时间。

比如,一年通最基础的四门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诊》《中药》《方剂》是潘毅老师一人主讲,这样的好处是能够前后贯通,前后铺垫。

例如:《中基》讲到气虚病机,潘老师就把心气虚、脾气虚、肾气虚、肺气虚的表现都讲到了(这其实是中诊脏腑辨证的内容),又顺便把人参、黄芪、白术等补气类的药物说出来了(这其实是中药学的内容),顺便又提了补气的经典方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这其实是方剂的内容)。

《中诊》讲气虚证,就会提到补气药和方。到脏腑辨证时,讲到心气虚、肺气虚、脾气虚、肾气虚,会要求大家解释每一个症状产生的原理,相当于复习了中基。又会给大家提常用的补心气、补肺气、补脾气、补肾气的药和方是哪些。

讲到中药,很多药前面已经听熟了;讲方剂,比如讲补中益气汤,老师先列出这个方的主治证的表现,让大家先辨证(中诊),解释每一个症状(中基),然后学生开方,师生讨论,再对照原方,随证加减,这样下来,讲方剂的时候相当于中基、中诊、中药方剂全都复习了。

有潘老师的详细讲解和举一反三地师生问答,再加上课堂上能随时提问,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就会变得轻松很多。

每次课的随堂小测试环节,也对大家的复习起到督促和查漏补缺的作用。

课后也能及时回听课堂录音,另外,结合助教发在群内的课堂知识点,复习很方便。

听课之余,我自己也做了很多整理和复习,下面是我总结的各学科学习和记忆方法。

中基、中诊、中药、方剂

✦ 记忆方法 ✦

中基

重点是阴阳五行,藏象,致病因素,气血津液精

记忆背各级标题,以及出自经典医籍句子

虚症(阴阳气血精),实证(风寒暑湿燥火,痰饮,淤血……)

中诊

四诊(望闻问切)+脏腑辩证(相当于复习中基讲过的内容,重点,但难度不大)+其他辩证(六经辩证,八纲辩证,气血津液辩证,三焦辩证……稍微难一点,不是重点)

中药

一共二十类。以功效为重点,留意每个药的四气(寒热温凉或平),至少要知道偏热还是偏凉,主治可以通过功效推,五味和归经(可以根据功效推),用法用量,用法大部分是水煎服,稍微留意部分外用和入丸散剂的药即可。用量记特殊的(有毒药物,用量特别大或者特别小的)。

1.背每一类有哪些药。

方法:

1)硬背:反复读,录下来反复听

2)趣味记忆:画图、编故事、编诗

2.记每一类中每一个药,先记每类中的重点药常用药,比较不同药之间的异同(对比记忆)

例如:

◆ 紫苏和生姜:同(散寒解表,解鱼蟹毒)不同(紫苏行气宽中,生姜解半夏生南星之毒,生姜温肺止咳、温胃止呕)

 龙骨和牡蛎:龙骨:平肝潜阳、重镇安神、收敛固摄。龙骨的这三个功效,再加上软坚散结就是牡蛎的功效。

3.记特殊用法(包煎、先煎、后下、另炖、入丸散)

4.把有共同作用的药拎出来记(安胎、通鼻窍、明目、清肝、透疹、清心……)

方剂

1.所有的方记主治——方名。最好是能看到主治想到对应的方。

2.五味药以下记组成。

3.找不同方之间的联系。

例如:

麻黄汤、麻杏石甘汤、大青龙汤为一组。

◆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麻杏桂甘)——外感风寒

◆麻杏石甘汤: 麻黄、杏仁、石膏、炙甘草——外寒里热,以里热为主

◆大青龙汤:麻黄、桂枝、杏仁、石膏、炙甘草、生姜、大枣——外寒里热,以外寒为主

一年通学完能达到什么水平?

一年通学完之后,究竟能达到什么水平程度?这是很多同学关心的问题。据我的体会和观察,一年通毕业之后:

(1)首先是可以在辨证水平上进升一大步。

同学们都能系统掌握正确的中医辨证思路和方法,四诊参合之后能够进行辨证(包括辨体质),在主要的大方向上是不会出问题的。

在你不懂辨证的时候,选个养生产品都会有困惑。养生产品有时候注明:阴虚体质不建议食用,或不适合痰湿体质……诸如此类。

假如,我连阴虚、痰湿是什么都分辨不了,我怎么能确定自己或者家人适不适合?如果家人湿气、痰湿比较重,而恰恰选择了燕窝、银耳等滋腻的补品,就会适得其反。

(2)可以根据辨证得到对应的经典方、中成药或适合的单味药方。

另外,拿到医生开的一个方,能够看出这个方是干什么用的,如果了解患者的情况,甚至可以看出这个方开得好还是不好。

用中医知识和智慧

呵护好家人的健康

古人常说:「为人父母者不知医,是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

为什么呢?

学了中医你才知道,对于天生体质偏寒又脾虚的孩子,不适合每天吃水果,应该减少或者避免寒凉饮食,固护阳气养脾胃。

学了中医你就知道,年迈的父母不适合大量进补,因为老年人的运化能力下降,吃进去化不掉,会增加身体的负担,导致疾病。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报道,子女为尽孝心,给老人炖补品吃,结果没想到诱发致命的重大疾病。老年人要选择健脾胃易消化的食物,而且要控制食量。

呵护我们的家人的健康不仅仅是有爱心和耐心就够了,还需要有知识和智慧,不然很有可能会好心办坏事。

版权声明:
1.本文内容来源「深圳正安文化」。
2.部分图源:正安文化广州。
(0)

相关推荐

  • 中医内科辩证方剂

    中医内科辩证方剂

  • 我艰辛的中医求学路

    〓 第 1357 期 〓 文|薛燕芳  编辑|王成海 我是王成海老师在察右后旗一中任教时的学生,考住大学却赶上了毕业就失业的年代,包分配没了,改并轨了.高考时候没闹明白啥意思,走上社会才知道大名叫扩招 ...

  • 不要争论了,这些情况下就该看中医!你知道不?(上)

    内容:广东省名中医曾庆明教授谈什么情况下看中医 什么是气虚体质?气虚的具体表现?如何正确使用白参进补? 为什么深圳很多阳虚之人?阳虚的辩证点?阳虚为什么用红参? <内经><针灸大成& ...

  • “是药三分毒”之我见

    近年来,流行全民补钙补各种维生素,似乎人人都缺钙.缺维生素.从中医角度来看,我们平时一日三餐,吃五谷杂粮,阴阳气血自然会平衡,并不会出现偏盛偏衰的情况.既然不病,也就不需要服药.需知"是药三 ...

  • 『男性健康』中药方: 男子血精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 辨 证 ] 精室瘀血. [ 治 法 ] 活血通络,消炎止血. [ 方 名 ] 通瘀消炎汤. [ 组 成 ] 丹参10克,红花10克,桃仁10克,延胡索10克,乳香3克,没药3克,银 ...

  • 中医治脑梗塞中药方剂有哪些

    脑梗塞是中老年经常"遇到"的心脑血管疾病,对患者身体有很大的危害,现在对于脑梗塞治疗并不容易,不仅需要选择一种最佳的治疗方法,而且需要长期耐心诊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中医学在我国有 ...

  • 『荨麻疹』中药方--急性荨麻疹中药方剂

    中药方剂(一) [ 辨 证 ] 风热邪气搏于营血所致. [ 治 法 ] 疏风解表,清热止痒. [ 方 名 ] 荆防方. [ 组 成 ] 荆芥穗6克,防风6克,僵蚕6克,浮萍6克,生甘草6克,金银花12 ...

  • 『荨麻疹』中药方--顽固性荨麻疹中药方剂

    中药方剂(一) [ 辨 证 ] 血热蕴湿结于肌脸. [ 治 法 ] 凉血.疏风.祛湿. [ 方 名 ] 驱疹汤. [ 组 成 ] 白藓皮30克,生地24克,槐花24克,苦参15克,蝉衣12克,丹皮12 ...

  • 『麻疹』中药方--小儿麻疹中药方剂二

    小儿麻疹中药方剂: 处方(一) [辨证]麻疹出而未透. [治法]透疹除邪. [方名]加减达邪饮. [组成]柴胡2. 4克,荆芥3克,防风3克,川贝3克,赤芍6克,山楂肉9克,枳壳3克,陈皮1.5克,甘 ...

  • 『麻疹』中药方--麻疹合并肺炎中药方剂

    处方(一) [辨证]疹毒未净内陷于肺,灼津成痰,耗伤肺阴. [治法]清热化痰,养阴解毒. [方名]加减前胡汤. [组成]前胡3克,杏仁3克,桑叶3克,知母3克,麦冬3克,金银花9克,天花粉3克,板蓝根 ...

  • 『麻疹』中药方--小儿麻疹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麻疹出而未透. [治法]透疹除邪. [方名]加减达邪饮. [组成]柴胡2. 4克,荆芥3克,防风3克,川贝3克,赤芍6克,山楂肉9克,枳壳3克,陈皮1.5克,甘草3克,薄荷1. ...

  • 『皮炎』中药方--传染性湿疹样皮炎中药方剂

    中药方剂(一) [ 辨 证 ] 风湿热毒,蕴蒸皮肤. [ 治 法 ] 凉血清热,利湿解毒. [ 方 名 ] 加味利湿解毒饮. [ 组 成 ] 鲜生地30克,京赤芍15克,粉丹皮9克,四季青30克,银花 ...

  • 『腮腺炎』中药方: 流行性腮腺炎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 辨 证 ] 风温毒邪,邪壅少阳,热毒内阻. [ 治 法 ]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 方 名 ] 清热解毒饮. [ 组 成 ] 金银花15克,野菊花15克,牛蒡子10克,紫背天葵子 ...

  • 『口腔集』中药方: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热毒壅阻咽喉.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方名]复方蒲公英汤. [组成]蒲公英60克,大青叶30克,黄芩24克,丹皮12克,赤芍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