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世走笔』温馨浪漫的元宵节是最具传统浪漫意味的情人节

元宵节随笔
文丨郑文林
春节前后,有两个重要的节日,一个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另外一个是西方的情人节。
就名称而言,西方的情人节更易使人产生无限美好的遐想。但是它的起源却充满了血腥的味道,一点也不浪漫。公元270年2月14日,一位衣衫褴褛的教士被从监狱拖出来执行了绞刑。这个人叫瓦伦丁,一位牧师。绞死他的理由很荒诞,因为瓦伦丁偷偷地在教堂为年轻的爱侣们主持婚礼。罗马皇帝克劳狄乌斯二世认为已婚的青年战士因为牵挂太多而没有战斗力,于是颁布了一条史上最荒唐的法令,严禁士兵结婚,已结婚的婚姻作废。但这依然挡不住年轻人对爱情的追求。这样为了年轻人的爱情,瓦伦丁死了。为了纪念这位勇敢的教士,这一天被确定为情人节。这是西方情人节流传最广的版本,所以西方的情人节又叫瓦伦丁节。真的了解了这段历史,不知道那些送玫瑰和巧克力的情人们作何感想。
在中国,正月十五元宵节还有上元节的别名,这是因为道教的鼻祖就出生在这一天,它是道教的重大节日。道教的历史太过悠久,那么不妨确认实有其事。元宵节名称的来历,却别有一番滋味。

汉武帝统治下的长安,都市自古繁华。深宫中的美丽姑娘元宵思念家人不已,几欲轻生。恰在此时,她遇到了东方朔。慨然应允帮忙的东方朔尽展其柔肠侠骨,但是,诙谐机智也碰到了一个难题:怎样走出深宫而又合情合理呢?于是,就有了民间呈给汉武帝的偈语: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我们都知道,这是东方朔那家伙耍的花招。汉武帝果然中招,颁旨正月十五长安城挂灯、放焰火,作出满城烟火的样子,让百姓入城观灯以消灾。其实,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未必看不透东方朔的伎俩,这未必不是他与民同乐的游戏之心而已。
正月十五这天在我们的民间如此重要而浪漫,以致于历代文人雅士莫不有诗文记载这一天的繁华。北宋的文学家欧阳修有一首词,道尽了元宵节的华丽与浪漫。词曰:“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给了我们无限美好的遐想,元宵节灯笼满街,照如白昼,赴约遍寻情人不见,蓦然回首,伊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也只有在中国传统的元宵节,才能发生如此美丽而浪漫的爱情故事,因此,明代诸多戏剧大家就偏爱这一天傍晚,于是男女主人公观灯相识拉开了他们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的序幕。我们甚至可以猜想,受到东方朔帮助的元宵姑娘必定见到了家人,未来也肯定会见到情人,没准就是最早的观灯相识的爱情故事。

老家的习俗,年前新婚的夫妇,正月十二到正月十五,要到新媳妇的娘家居住,新姑爷自然是门上的骄客,受到特殊礼遇。正月十五这天晚上,要放焰火,天一擦黑,爆竹声声连绵不绝,飞上天的焰火颜色各异,花式繁多,天空就像流星雨盛开的花朵装扮的花园,分外漂亮。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农历正月十五都是个很特别的日子,过了这天,就标志着传统春节的结束。如今放焰火习俗犹在,而观灯的雅致已经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细细想来,焰火其实可以不放,观灯倒是无论如何都要恢复起来,让古代观灯猜谜的雅致重回人间,岂非快事一件?这样还会给情人们一个更加美好的相识的机会。
西方有情人节,但它远不如中国元宵节温馨、浪漫。遍翻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元宵节这天有情人观灯约会,其情调无纤毫瑕疵,岂非我们国家最具传统浪漫意味的情人节?

作者:郑文林 图: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