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宗禔:如何拉好京剧旦角西皮唱腔?

一、这段是拉旦角腔和技巧的“开蒙段”

传统的旦角西皮原板腔,实际只有两句腔,分别用在第一句唱词和第二句唱词上,这段就是如此,还有如《打渔杀家》和《风还巢》等。第三句起就是“连句腔”,无过门。

本段是京胡或演员的开蒙段,京胡的旦角西皮原板拉法差不多都在里头,当然也包括拉旦角的西皮技巧。请务必练好,打好基础。

二、也是拉老生西皮三眼的受益段

因为,拉老生西皮三眼所要求的左手回滑音、抹音和下滑音技巧及中短分弓的结实运弓和它是一样的。这些要求你在本唱段中达不到,那你的老生三眼也不可能拉好听了。二者稍不同的是:老生的稍快些,唱腔音符主要在内弦,61235,音准就容易多了,而旦在外弦,3561,还常常高低音大跳出现,音准就难了。

无论是旦原板还是老生三眼,主要是拉出平稳节奏(右手基本功)和左手技巧的味道,不然就是“流水帳”。

三、托唱拉情

这是对专业琴师的要求,既便拉这段很一般的唱段也要这样。下面是几处与“大众拉法”不同的地方:

1 “将本”的两个3不是都用抹音,第一个3我用打音,使技巧清新,不雷同,有轻重之分。

2 “皇恩”的7用回滑音技巧的抖弓,之前36拍用内外推连弓,一般的拉法是36 /7 76。这一小变化后产生的“味道”和情感语气是不一样的。

3 “一门”的5音用推弓回滑,不用外在的两个5推拉。

4 “祸”的1不拉破坏旋律完整性的内弦1,而是拉含蓄连贯,讲究 音准与音色的高音1,加上2音“小掛音”(不要拉成滑音)。

总之,这段要拉出“君臣父子”的论理道德背景依据,它和《凤还巢》中唱的“我本当”西皮原板的情形不同,和《捡柴》的原板更是不同了。

四、 对旦角西皮唱中高音1的处理

对旦角西皮唱中的高音1,京胡是拉内1还是拉外弦1,虽说不很严格,但还是有效果好与坏之分,正如我在上帖中所举“祸”的延长1我拉外弦1,若拉内1效果就不同了,就显得拉法粗糙了。

新代琴师比较讲究,慎重考虑,而老代琴师常用内1,例子很多,仅举《凤还巢》“本应当”原板:随(母亲)、胡乱(走)、(见姐)夫、朱千(岁)。(摘自某名家演出唱本72、73页,慢板中也很多,不举了)。我认为拉高音1更贴唱,更好听,当然对三指的音准会带耒些困难。

五、 西皮高音1反复弓时的三指回滑是“业余味”

评论四说的是高低选择,这里讲错误技巧使用。在末句“祸”上的高音1不要用“业余味”的三指回滑,在此处,包括西皮导板或很多地方的高音1,专业拉得是“平音”,或“泛按音”(在这里不符合演唱情绪),而很多业余朋友常常用“三指回滑”动作。你是否也这样?

六、 拉不好旦角西皮原板的主要毛病

“唱得好才能拉得好”,这是对专业琴师的要求,对业余也是如此。这段虽说简单,几乎都是八分音符的中弓,但比老生的皮黄原板要难,原因是业余朋友对旦角西皮原板流畅而稳的演唱特征把握不好,往往快,或忽快忽慢。再加上中弓不规范而引起的音虚,音杂,不实,推拉不连贯等,那一定是“叫人坐不住”,不舒服的效果。因此,我在讲课中这样说“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段拉得是否悦耳”。

七、传统唱段在节奏和速度的处理上很讲究“圆”字

“圆”就是快与慢的变化都要有预感,要自然,不能忽快忽慢。请听如下我的“圆”处理:

第一句“修上”腔,“修”之前的 3.4 35

第二句“吾皇”腔,“奏”两拍

末句“禍”腔,“禍”之前的 6.1 35

这三句渐慢的腔都是从这些音符上有预感,有准备的。

因此,当今舞台的现状要防止什么都是“快、快、快”。

八、要学会“轻顿弓”

它的符号是空三角,第一句腔中就有三处,几个学生的汇报都没拉出来,要么硬,要么为顿而顿,很不自然。“轻顿弓”在伴奏旦唱段时很重要,尤其拉程时没有它,那你不是在拉程派。

掌握“轻顿弓”是需要运弓动作的规范,不然你纵然心里有,也会力不从心。很可能拉了一辈子的花脸唱(要短强弓、顿弓)和旦角唱(要轻顿弓)听起耒都一样,“平淡”。也可能发生在专业琴师中。

九、拉旦角西皮尤其要注意音准

拉好本段的关键三奌之三是音准,因为,旦角的有些腔调中京胡音符需要用内外弦不断交叉,左手型不好是不容易拉准的。不准时几样乐器在一起就更不悦耳了。再举如下例:

《凤还巢》中原板第一句,慢板“神清骨俊”大腔,南梆子的“程雪娥生耒薄命”大腔。

张派《龙凤呈祥》慢板“配孟光”光大腔,又“兄長”大腔。

《望江亭》中南梆子“穿红举案”迂回腔。

会拉这几段的老琴票请检查自己。专业琴师同样要注意。

十、悟性

我常对学生说“作为好的专业琴师不但双手要好,脑子也要好才行”。双手好就是双手的基本功和技巧要好,脑子好就对前人的东西要有继承又有发展,俗话说“要有独特处理,不是关中活儿”。如李慕良和何顺信二位先生等就是这类大师。

(0)

相关推荐

  • 对京胡声音的判断是件复杂的事情

    京胡是京剧托腔保调的主奏乐器,一把好京胡,在高水平琴师的手里,能拉出天籁之声,为优美的唱腔增色不少. 怎样才算是出好音的京胡?这个问题颇为复杂.因为京胡制作的材质不同,制作师在尺寸匹配上的差异,蒙皮的 ...

  • 林宗禔:怎样把京剧唱谱改造成琴谱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首先我要指明的,也许你们也知道,唱谱不能当京胡演奏谱来拉,所以要准备一份详细的琴谱来学,最好是录音和出谱者是同一位琴师.如果不是,加上您又不会听录音改写琴谱,那我提几点学习要领试 ...

  • 林宗禔:照出版的谱子拉不出味道,怎么办?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有人问"我不会改谱,照出版的谱子拉不出味道,是否有规律?"我的回答如下: 首先我要指明的是,也许你们也知道,唱谱不能当京胡演奏谱来拉,所以要准备一份详细的琴谱 ...

  • 林宗禔:京胡各类配件在使用中应注意些什么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一.轴子 (1)拧轴子不要使劲往前顶,避免破坏轴子与担子上轴孔的严密配合.正确的拧轴动作是:大拇指放在轴子前端上方或下方的担子上,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扶握轴子,小指的第一关节顶着轴 ...

  • 京胡演奏家林宗禔告诉您怎样正确使用京胡

    一.轴子 (1)拧轴子不要使劲往前顶,避免破坏轴子与担子上轴孔的严密配合.正确的拧轴动作是: 大拇指放在轴子前端上方或下方的担子上,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扶握轴子,小指的第一关节顶着轴子末端.如果音拧过头 ...

  • 林宗禔:京胡日常使用中确保音色几点建议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为取得好琴声,我有以下几点主要经验和作法,供专业琴师参考. 1.我在任何时候都坚决避免"阴阳弦"(内弦低)和始终注意音准.因为,在"阴阳弦" ...

  • 林宗禔:京胡的'击指”特点,装饰音及二黄“上滑音”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来源:京胡网) 一."击指"是以短促有力的击弦动作,并配合短促有力的运弓,这是含有目的性的技巧.它强调了京剧唱腔特有的顿挫之美.而传统中类似的技巧是属于习惯 ...

  • 林宗禔:业余琴师如何购京胡

    你到商店买电器产品只需认定品牌型号就能满意,购京胡可没这么容易,因为京胡是由自然材料制成,十把琴十个样.价钱的高低不完全说明质量的好坏,外观好不一定就出好声,而外观差也不一定不出好声,这完全取决于制作 ...

  • 林宗禔:京胡技巧的“特性”、“发展”和“个性”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京胡技巧有三个状态:"特性"."发展"和"个性". 一.京胡的有些技巧和民族乐器,特别是和地方戏中的主奏乐器是相同的. ...

  • 林宗禔:关于操琴的七字技法及其应用

    七字技法,是我近五十年操琴生涯的总结,其中有传统的技法,也有我个人实践过的新技法和新名称,如"击指","垫指","闪指","抹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