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酷爱读书看报,百岁老人生活有妙招!

姓名:李景文
性别:男
籍贯:羊庄镇腰庄村
出生日期:1913年3月15日
最爱吃的食物:小米粥、馒头
最爱做的事:和儿子一起读书看报
最幸福的事:儿孙满堂,个个有出息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5月22日,在羊庄镇腰庄村一个农家小院里,传来阵阵读书声。走进小院方知,正在诵读《三字经》的是该村已经103的老人李景文。在村民眼中,老人既熟知天文地理,又乐于助人,是远近皆知的“热心肠”、“百事通”。

热爱学习 坚信知识改变命运
“在俺小时候,能够读书,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幸运的是,俺当时跟着舅舅生活了几年,表弟在私塾读书,俺跟着陪读,也学到了许多知识。”老人看到有人来访,忙放在手中的书籍,起身迎到小院门口,一边热情地招呼大家进门,一边聊起了自己曾经读书的经历。
老人回忆着年轻时的点滴生活,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说真心话,在过去那个年代,能读上书的大都是富家子弟,俺也算沾了表弟的光。”老人说,自从第一天走进私塾,听到先生们解读诗词,他便爱上了学习,告诫自己一定要把书念好。
一晃几年的光景就这样过去了,老人从私塾回到家,为了全家人的生计,不得不把时间全部用在农活上。即便如此,老人还是依然保留着读书的习惯,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会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让自己沉浸在书的海洋里。
“父亲爱学习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我们兄弟三人,我们之所以能拥有今天的成果,和他老人家当年的'逼学’有极大关系。”老人的大儿子李厚岭说,他在父亲的教育下,顺利完成了高中学业,后来在公安部门退休,退休后就一直陪在父亲身边,和他老人家一起重拾书本,学起了唐诗宋词。
老人的三个儿子都有出息,也都读过书,孙辈们更是一个比一个强。“大孙子定居国外了,每年都会回来几次,给俺带点国外特产,还会给俺讲讲西方国家的生活,真羡慕孩子们现在的生活。”老人拿着孙子们的照片,感慨道。
心胸豁达 一辈子坚持练书法
“李爷爷不仅爱读书看报,而且还喜欢书法呢。虽然没有书法家写得好,但是,对于他这个年龄的老人来说,也算是很好了。”邻居们听闻有人来探访老人,纷纷赶到老人的小院凑热闹。
听到晚辈们如此夸赞自己,老人高兴地合不拢嘴,忙起身来到里屋,将自己的文房四宝取了出来。“别看我父亲的'装备’简单,其实,每天他只要练起字来,总会忘记时间,甚至连饭也顾不得吃。”李厚岭一边招呼来访者喝水,一边忙着帮父亲研磨。
“中国梦。”大家一边看老人书写,一边大声读着老人的作品。是啊,中国梦,是抒写出了老人对祖国的一种热爱之情,也融入了他此生的众多故事。
“毛笔字是中国字的代表,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心寄祖国。”这是老人在孙子临出国时送给他们的寄语,如今,被大儿子一字不落地摘抄下来,挂在了家中,时刻想着父亲的教导。
老人说,读书和写字是分不开的,平时,他除了读一些诗词外,还会读一些传记与史书,像《毛泽东自传》《上下五千年》等。“凡事都要坚持,现在有的年轻人对一件事的热情度少则几天,多则几个月便消失了,其实,每个人都应坚持做一件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日积月累,人的思想和眼界也会随之开阔起来。”
与人为善 邻居眼中的热心肠
“李大爷可是俺们这里远近有名的热心肠,现在正是村民们忙着收获大樱桃的时节,老人家每天还会拄着拐杖到田间地头转上几圈,询问大家是否需要帮助。”老人的邻居刘娟说,每次看到老人来“探班”,即使手头的农活再忙,大家也都会停下来,听他老人家唠唠家常。
“我们能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和他老人家还有他的儿子是分不开的。”刘娟告诉记者,村里如今种满了大樱桃,说起种植大樱桃的故事,大家就不由自主地为老人父子竖起大拇指。
原来,李厚岭在山亭区上班时,看到当地引进了大樱桃种植术,为了让家乡的父老乡亲都能过上幸福的日子,他苦心学习种植方法,又让自己的侄辈们用心种植,后来带动全村人一起致富。
“当时,我把山亭区种植大樱桃的事向父亲讲了讲,谁知,他老人家却记在了心里,几天后,非让我把这门种植技术学到手,将来带领村民一起种植。”李厚岭说,父亲总是有向远处看的头脑,在父亲的鼓励下,他一直向父亲一样,坚持在公益道路上前行。
李厚岭说,老人平时为人处事非常和善,生活作息也十分有规律,能够如此长寿,和他的心胸豁达分不开。“父亲的声望在村里非常高。”李厚岭一边听着老父亲的教诲,一边夸起自己的父亲,父子二人,有说有笑地来到山下,望着满山的大樱桃树,老人开心地笑了。
(记者 冯清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