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赶 集

赶   集

李志明||山东

商品经济还不是很发达的年代,特别是农村,购买日用商品除了供销合作社,再就是农贸集市了。我们那里的集市,每五天是一个商品交易日,也叫“大集”;到大集上买卖、交易商品,也就是北方俗称的“赶集”。

七十年代上小学时,如果星期天赶上大集,有时就跟着大人一块去赶集。那时的大集上可谓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收入虽然普遍不高,但是人们赶集的心情却是非常高涨的。

通往集市的大道从我们村穿行而过,我们家就住在街边。有一年冬天,跟着爷爷去赶集,我们挎起篮子一出门,街上已经有很多去赶集的人了,也有很多小孩跟着大人去赶集:边走、边左蹦右跳的,一点也不感觉累的样子。那时基本是以步行为主,也有推着独轮车去,那一般都是买猪或者是买粮食一类的。一路上,人们互相搭讪、边走边聊,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都能聊得来。从我们家到集市有五六公里的路程,一路上和差不多大的小孩边嬉闹、边玩耍。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穿过城区,就是集市了。到了集市后,人们就自动分散,开始各自赶集逛市。

赶集的人群,一般在青菜市上逛的比较多,冬季一般就是买点大白菜、萝卜之类的。集市很大,还有粮食市、活禽市、猪羊市、牲口市、杂货市,木制家具市和木材市等。集市上人头攒动、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卖菜人使用的秤都是以前的钩秤,把菜放到秤盘里,一手提着秤杆的系,一手拨秤砣系,买菜的人两眼直盯着秤杆,生怕卖菜的人少给了。菜买好后就放进提篮或是网兜里,那时没有方便袋,更看不到白色的污染垃圾。集市上的肉店一般都是用包装纸把肉包好,买肉的人再放进提篮或是网兜里;要是在夏天,有时也会用蓖麻叶子包的,纯粹无污染的绿色包装。

爷爷总爱打听一下粮食多少钱一斤,以及各种杂粮的价格。那时的人们,不管是需要买的,还是不需要买的,都喜欢打听一下,还有各种干鲜蔬菜、禽蛋等。跟着爷爷在集市上逛了一段时间,看到了一个卖炒花生的,这下心里可乐开了花,一毛钱的炒花生,装进口袋里,掏出一个剥去外壳,放进嘴里一嚼,啊!那叫一个解馋,周围还有人投来羡慕的眼神呢!那时在农村,孩子们还不知道什么叫做副食品的年代,跟着大人去赶集,一个胡萝卜也能换来一副天真满足的笑脸。

爷爷买了几个青皮萝卜,是准备回家腌制咸菜的,他腌制的咸菜非常好吃,带有花椒面的萝卜干,就着喝玉米面粥,就是现在也觉着是一种享受。用咸菜缸腌制脆生生的萝卜、咸菜,经常切上一小块放到嘴里可解解馋,可惜现在很少有人自己腌制咸菜了,那种诱人的味道只能留在记忆里了。跟着爷爷提着萝卜往回走,经过城区又买了点甜面酱,冬天一般是用大葱蘸着吃的,小孩子有时会用手蘸一下,往嘴里一抿,那个味道也足以解馋。那时,只要有点咸菜或是大葱蘸酱,不用做菜,就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饭,生活是简单而快乐。

出了城区,路上同行的人又多了起来,又是一路热热闹闹、谈笑风生地往回赶。

口袋里的炒花生,一路不舍得吃完,留下几个回家可向村里别的小朋友炫耀:“今天跟着爷爷去赶集了,还买了炒花生”。那些小朋友,有的羡慕;有的会说,上次也跟着大人去赶集了,也买了炒花生。那时,一毛钱的炒花生,可是农村孩子冬天都在盼望的美食呀!

现在,大小超市随处可见琳琅满目的商品,看得眼花缭乱,各种副食品是应有尽有、想买就买。只是感觉不到小时候赶集的那种心情了,因为那时候赶集,赶的就是一种心情,一种难以忘却的情怀。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李志明,60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人。自幼喜欢阅读,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0)

相关推荐

  • 不忘吃肉

    不忘吃肉 □解启胜 七十年代初出生的我,一天两餐稀饭也吃不上,每天肚子饿得咕咕叫.那时,过年才有一碗整整齐齐的"看肉",每次客人来家,放在桌上摆摆样子,只到正月十五过后,才&quo ...

  • 偶家仙奇遇记之集市诡事

    集市诡事 责编黄元大仙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音频录制 贰飞文传(微信公众号:贰飞说说说) 我讲一下我自己的亲身经历,那是2003年,爸爸在河北张家口市狼窝村的煤矿打工,有很多都是邯郸的老乡,妈妈为了 ...

  • 微图说:农村上街买东西叫“赶大集”,还有赶集最爱喝的那碗羊肉汤

    哪儿人多,哪儿就吸引人往那钻,是集市上的风景. 集市起源于史前人们的聚集交易,随着经济发展,集市越来越少了,也越来越来越没有了当初质朴的味道. 讨价还价的百姓,买的是实惠,卖的是剩余. 随着年轻人进城 ...

  • 大集碎语

    远处有花开,或许是一样的色彩,但不同的风会教会它们用不同的姿态面对不同的现在.你没见过--所以觉得不需要那些,我也可以永远.可以完美起将来. 我也没见过,所以我边走边猜.边猜边爱.边爱边考虑自己该对自 ...

  • 【随笔】集句诗与刘社教学兄

    集句诗与刘社教学兄 我是2017年通过屈军生认识刘兄,刘兄平时工作外地,很少回家,所以我们一直是通过网络形式交流的.刘兄学识十分渊博,尤其是古诗词方面很有造诣.刘兄每有所得,必然与我分享.耳濡目染,我 ...

  • 山东聊城文学爱好者“端木召文”生活随笔合集《忆当年》

    原创/木头  七言六首:简装修·抒怀 其一 回想二十多年前, 搬家啥也没有添: 如今脑海翻一遍, 愧对爱人心发酸.  其二 爱人退休没一年, 早年心愿得实现: 辛辛苦苦为装修, 家中旧貌变新颜. 其三 ...

  • 点滴集(随笔2)赵书成

    点滴集(一) 2009.6.16 (1)主宰滚滚向前的巨大齿轮,并没有噪音,而那些迟迟不前者,往往发出吱吱不停的声响. (2)饱学之士,绝不傲视他人. (3)装满水的瓶子,倒很宁静,半瓶子咣咣响个不停 ...

  • 随笔|磨镜集

    磨 镜 题记 以铜为镜,是古时候的事情了.铜镜需磨,才能照得清晰.磨镜是一种比喻,选用这样的比喻,也许只证明我甘愿做一个落后于时代的人.

  • 【随笔】乾州蕞娃:我读《秋耕集》

    [前言]<秋耕集>是解彭山老师2009年出版的一本诗文集,因为机缘未到无缘相识,所以直到半月前在崔岳老师的书房中才得以见到这本书.看到书本封面上的那副画,突然想到"山巅一寺一壶酒 ...

  • 【随笔】​读贾平凹《抱散集》有感

    读贾平凹<抱散集>有感 作者  蔺莹 在我上小学时,有次听邻居们议论贾平凹,其中有一句话我记得很清楚,他们说丹凤有个贾平凹,专门写文章的,文章里尽是糟蹋商洛人的话,哎呀呀,把咱商洛人写的以 ...

  • 【随笔】《当代新儒学八大家集》推荐

    <当代新儒学八大家集>推荐 乾州蕞娃 <当代新儒学八大家集>展现了现代新儒家学者梁漱溟丶熊十力丶张君劢(mài,努力)丶冯友兰丶方东美丶唐君毅丶牟宗三丶徐复观等人的思想. 本套 ...

  • 【随笔】《石墨芳华——秦汉魏晋南北朝碑刻拓本集》 读书笔记

    <石墨芳华--秦汉魏晋南北朝碑刻拓本集> 读书笔记 乾州蕞娃 <石墨芳华--秦汉魏晋南北朝碑刻拓本集>是陕西省收藏家协会古籍碑帖专业委员会2018年6月所出版的一本图册.图册分 ...

  • 【随笔】《梁实秋散文》第二集读后感

    <梁实秋散文>第二集读后感 乾州蕞娃 最初知道梁实秋,是在上初一那会.我们的语文老师在讲授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时候,课文第9自然段中作者猜测自己之所以被送到三味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