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陈立胜:“良知”与“种子”:王阳明思想之中的植物隐喻
相关推荐
-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二)
图片/宁静喜悦 手机摄于鼋头渚 接着上一篇继续记录行其庭先生疏解<大学>中的"本末",听先生妙讲儒释道三家在"本末"上的异同.差别来阐述" ...
-
不要操心你的人生但要操心你的良知
不要操心你的人生 但要操心你的良知 我们经常反其道而行之 每天都在操心自己的人生 情感.财富.健康-- 却很少去关注自己的心 殊不知只有我们的心好 其他的一切也会跟着好起来 这就是境随心转. 一棵大 ...
-
坚守初心 勇敢质疑
致良知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认真读一本书 致良知 时刻觉察自己,时刻在心上做功夫.我们为自己学,但已经为他人做了有益的事.利人利己永远是同时的,越践行,越知 ...
-
林国胜||《中庸》科学思想之初探
作者简介 林国胜,硕士.高级职称.儒学学研者.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在本公众号首发.敬请关注.谢谢! 摘要 现有的研究对<中庸>的伦理德性论述的比较多,而对其所含的科学性探讨的较少,为此本文试图 ...
-
王阳明思想的主要精髓是什么?
王阳明的影响力之大,令人吃惊.他有很多学生,后来还分成了不同的学派,其中有几位还颇为出名.这种情况,在其他大学者中还能约略找到几个.但是,下面的情况,只能属于他一个人了--明朝灭亡后,不止一个智者说过 ...
-
新书 | 陈立胜《从“修身”到“工夫”:儒家内圣学的开显与转折》(2021)
叢書:東亞儒學研究叢書(30) 台北: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21年. 內容簡介 源遠流長的「修身」傳統大致可劃分為四個時代:(1)隨著遊士階層出現,而於春秋戰國之際形成了德行培育的時代,修身目標是「君 ...
-
王阳明思想的当代意义(上·下)
王阳明思想的当代意义(上) 王阳明思想的当代意义(下)
-
复旦哲学王子王德峰:王阳明思想的当代意义(下)
复旦哲学王子王德峰:王阳明思想的当代意义(下)
-
复旦哲学王子王德峰:王阳明思想的当代意义(上)
复旦哲学王子王德峰:王阳明思想的当代意义(上)
-
“万物同体”:王阳明思想的晚年发展
演讲人:陈来 演讲地点:中国政法大学网络讲座 演讲时间:二〇二一年一月 明正德十六年至嘉靖六年(1521-1527),王阳明居住在越城生活讲学,在这六年中,没有任官的行政事务,没有平定叛乱的戎马征战, ...
-
陈立胜:恻隐之心:“同感”、“同情”与“在世基调” | 西东合集
一.问题的提出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告子上>):"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最能体现儒家对人性理解的一个关 ...
-
老子说:“天之道,不争而善胜”,老子和管仲思想的一个共同点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来分享老子的<道德经>,今天我们分享第72-75篇,这四篇内容其实都是讲老子的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的,而老子提出的方法也是秉持了道家"无为而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