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 | 这3种小儿常见病 家长要知道如何预防哦!

开学啦

丞林寄语:

“青青园中葵,悠悠寸草心”,百般呵护的孩子第一次远离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的小集体。

作为孩子妈妈的您,是如释重负?还是恋恋不舍?

其实在丞林看来:接下来,家长刚想喘口气,却迎来了对孩子免疫力的大考验,新的问题又……

孩子终究要长大,坦然面对吧!

1

风寒及流感

每年的开学季都会有大量的儿童流感病例,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流感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学校、托幼机构人口密集,学生们相互接触密切,病毒传播速度相当快。

2

风寒感冒秋季是的高发季节,由于气温不稳定,昼夜温差大,孩子极易受凉感冒。

3

对于阴虚体质的孩子秋燥很容易造成慢性咽喉炎、鼻燥、咽燥;而对于有内热体质的孩子也是极大考验。有句古话说“体无内热,不宜招致外感”。内热多少由于食积或心肝火旺造成的。

如何推拿治疗?

对于这个季节的感冒多和天气忽冷忽热有关,多是外感造成的咳嗽、发热、咽痛、流鼻涕等症状。但也有许多内热体质孩子,表现出热象比如:睡觉不安稳、下眼睑红、有眼屎、手心热等。

推拿解表基础方:顺外八卦、小天心、一窝风、清天河、关三腑一、分阳、清肺、平肝、揉太阳

对于既有外感又有内热的患儿可以:变“关三腑一”为“腑三关一”,加清胃,清大小肠

如何预防流感?

  • 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 勤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 经常开窗通风,适量运动、充分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 咳嗽打喷嚏要掩住口鼻,不要对着他人,流感病人要佩戴口罩。

  • 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的场所;尽量佩戴口罩。

2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夏秋季常见的多发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本病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以肠道病毒EV71型和CA16型最为常见。全年均可发生,每年5-7月份是流行高峰期,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丘疱疹、溃疡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可导致死亡。虽然秋季气温稍降,但是一开学,“熊孩子”们高度密集,一旦有孩子患病中招,自然就很容易传染给其他小伙伴了。

一般预防措施

远离手足口病有“十八字方针”:

勤洗手  勤通风

喝开水  吃熟食

晒衣被  打疫苗

  • 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

  • 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消毒,奶瓶、餐具等使用前后应清洗消毒;

  • 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 不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 减少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 若发现孩子出现发热,手掌、脚底或口腔等部位出现水泡、皮疹等症状应该及时带小孩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

特异性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近半数(40%左右)普通病例、大部分(约70%以上)重症病例、绝大部分(约90%以上)死亡病例由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引起。

肠道病毒EV71型灭活疫苗是预防EV71感染的特异性的措施。家长可本着自愿自费的原则为6月龄-5岁的婴幼儿接种EV71疫苗。

识重症、早救治:

家长要学会早期识别重症病例的表现和特点,一旦发现手足口病患儿具有以下表现特征,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立即到定点医院诊治:

  1. 持续高热不退;

  2. 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3. 呼吸增快、心率增快;

  4. 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患儿可出现全身出冷汗,手脚冰凉,皮肤花纹;

  5. 高血压;

  6.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7. 高血糖;可有多尿、口渴、多饮等表现。不管年龄大小均可表现为呕吐。此外,儿童可诉说有头痛、视物模糊,小婴儿可出现前囟张力增高等表现。

3

病毒性腹泻(秋季腹泻)

小儿病毒性腹泻俗称秋季腹泻,属感染性腹泻范畴,是儿科中的常见多发病。在我国秋季腹泻发病高峰中80%为病毒感染所致,而其中的40%—60%以上为轮状病毒。

症状特点

6个月--2岁,起病急,恶心、呕吐,腹泻次数每日6次以上,甚至数十次,大便呈黄色或黄绿色水样便,不含脓血及粘液,有时呈白色米汤样或蛋花汤样便,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黏液,也可有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

推拿处方

基础方: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补脾、清补肺、补肾阳、清补肝、清天河、关三腑一、分阳、合阴阳、小横纹、清小肠、清补大肠、摩腹、捏脊、上推七节骨、揉龟尾。

辨证加减:如孩子久治不愈,或失治误治造成伤阴耗气(四肢不温、泄泻完谷不化等)则加揉二马、补肾阳、上三关。

防控措施

预防腹泻病的主要措施是“把好一张口”,防止病从口入,做到“五要五不要”。

“五要”

饭前便后要洗手

买回海产要煮熟

隔餐食物要热透

生熟食品要分开

出现症状要就诊

“五不要”

生水未煮不要喝

无牌餐饮不光顾

腐烂食品不要吃

暴饮暴食不可取

未消毒(患者污染)物品不要碰

患者排泄物污染的厕所、餐具、地面、地拖、门拉手、衣物,要使用漂白粉、漂白精、过氧乙酸、戊二醛等进行消毒。

出现腹泻症状,要及时就诊,切忌随意使用抗生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