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想起走山路去卖菜的日子,写完后,我流泪了

01

70后,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

那时候,我们多半住在乡下,还有很多人住在山旮旯里,不管去哪里,都要翻山越岭,走山路成为了家常便饭。

那些年,山里没有摩托车,甚至连拖拉机都很少见。稍微偏远一些的地方,连拖拉机路都没有,一出门就是一条山路,不管去哪里,都只能靠“走着去”。

出生在农村的人,生活很苦,但再苦也要好好活下去。

“飞出山窝变凤凰”,是我们的梦想。记得上学那会,老师问我们:“长大以后,你要干什么啊?”

我们说:“我要当科学家、教育家、航海家、天文学家......”

那时候的我们,很单纯,脑海里常常浮现这样的话:不管当了什么“家”,都能够去大城市生活,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

还有很多同学,什么“家”都不想,只要能够“过上好日子”就行。

为了理想,我们坚持读书。总是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读书是出路,可是读书的钱从哪里来?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是一个大问题,尤其是有几个孩子的家庭。

我的父母生了三个孩子,我是最小的,上面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

每到开学前几天,母亲就急得团团转,因为学费的事情发愁。

那些年,为了赚学费,母亲想了很多办法。去集市卖菜,是一个主要的办法。

每到赶集日,母亲就早早起来,拿着手电筒到菜园里摘菜,然后急急忙忙往集市赶。

从我家到集市,有六里多山路。

母亲挑着担子,还要提着篮子,走得很辛苦。可是,母亲不能停下来,因为赶集的人,上午很多,到了中午时分,基本上就散去了。还有,菜贩子也赶早,他们要把菜及时用拖拉机运到城里去。

走山路去卖菜的日子,成为了一道无法抹去的记忆。

02

想起农贸市场那碗酸菜面。

我六岁那年的一个夏日,乡里集市上,有花鼓戏看。

我和母亲商量:“妈,明天你去集市卖菜,我也要去。”

母亲说:“哦,你想去看戏吧。你得早起才行。”

那天早晨五点多,我就起来了。山路弯弯曲曲,还有些陡,我走得很慢,母亲使劲催我。

到了集市,母亲去农贸市场卖菜,我去临时戏台看戏。

时间 很快到了中午十二点,母亲卖完了菜,到戏台来找我:“走了那么远的路,又站了这么久,一定饿了吧。走,我们去农贸市场吃面。”

母亲点了一碗酸菜面。我问母亲:“你不饿吗?”

母亲说:“我刚刚买了包子吃,不饿。”

我真的有些饿了,一口气把面吃了个底朝天。

在苦难的日子里,一碗酸菜面,就足够让我回味很久。酸酸辣辣的味道,唇齿留香。我很想再去尝一尝面的味道。

后来,母亲去集市卖菜,回来的时候,偶尔会带上一两个包子。包子的味道没有酸辣面的味道好,但是我很满足。

我拿着包子的时候,问母亲:“你不要吗?”

母亲说:“我在农贸市场,吃过酸菜面了,现在不饿。”

我羡慕母亲,居然可以常常吃到酸菜面。

时隔多年,我长大了,母亲也变老了。我们举家从农村搬到了县城居住。

突然有一天,母亲说:“我想去老家看看。”

我开车送母亲去老家,路过集市的时候,母亲执意要下车看看。

我们再一次坐在了农贸市场的面馆里,点了两碗酸菜面。幸运的是,面馆的老板居然一直没有换,只是变老了很多。

老板一眼就认出了母亲:“这么多年不见,你怎么舍得吃面了?你不要馒头啦?”

母亲说:“别说了,那时候,家里穷,哪舍得吃面。不过我要谢谢你,每次卖包子给我,都少算了几分钱。”

馒头?我愕然了,以前,母亲从未吃过酸辣面。

老板说:“你啊,真的不懂事。一个馒头几分钱,一碗面一块钱,一个包子几角钱。一般的人,哪舍得吃面,还不是买个馒头,应付一下。”

我忽然想起一句话:在孩子和母亲之间,母亲始终是一只超载的轮船,任凭风吹浪打,历经千辛万苦也心甘情愿。

母亲走山路去集市卖菜的身影,在我的心里愈发高大生动,我的生命是母亲给的,我的学识是母亲给的,我的美好生活是母亲管养的......哎,山路弯弯,多亏了母亲。

03

想起独自走山路去卖菜的时光。

山那边有一个收购点。每个月的一、十一、二十一日,有菜贩子开着拖拉机来收蔬菜。

暑假时,母亲说:“这段时间,家里农活很多。明天,卖菜的任务就交给你了。”

天刚蒙蒙亮,我就挑着担子往屋后的山路走去。天上有星星月亮,脚下有风,但是我却感觉到头皮发麻。我真的担心,路边有蛇或者其它动物冒出来,还有风吹过野草的声音,有些吓人。

从家到收购点有十二里路的样子,具体要走多久,我不知道,但是我必须走快些。母亲告诉我,菜贩子在上午九点多,就会离开。

突然,脚下一滑,我狠狠地摔出去了。肩上的担子,也摔出去了。好一些青菜倒出来了,菜叶也被划烂了。

到了收购点,菜贩子皱着眉头说:“这些菜,都受伤了,价格要低一点。”

我抿着嘴,没有说话,真的担心,菜贩子拒绝收购。

我回到家的时候,把钱给了母亲,然后很小声地说:“妈,这些菜,少得了一块多钱。因为我摔跤了......”

母亲低头看着我:“摔痛了么?我真的不应该让你独自走那么远的路。”

那一次,虽然我的膝盖上有淤青的痕迹,但是我浑然不觉得很痛。这就是长大的滋味吧,我想。

04

70后的人,多半是苦难中长大人。

走山路,卖菜,喂猪,放牛,插秧割稻子......这样的农活,我们都做过。

那时候的日子很苦,也很无奈。

呼啦一下,童年就不见了,我们也是奔五的人了,有的人,已经五十多岁了。但是我们依旧是负重前行,苦日子并没有到头。

因为家里穷,我们学会了勤俭节约,也学会了力所能及地赚钱。一条山路,承载了太多的回忆。

走过很长的一段山路,就到了城市,就到了世界各地。但是总有一截山路,会让人苦不堪言。

再回首,往事历历在目,眼里不觉有泪。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0)

相关推荐

  • 以丹枫路店智慧农贸市场为例,郑州市持续加大公益性农贸市场建设力度

    近年来,郑州市以布局科学化.环境特色化.业态多元化.运行智慧化.管理规范化的"五化"农贸市场"郑州模式"为引领,依托"市投集市"国有标准化农 ...

  • 黄晓娥卖菜(原创)

    图文无关    额济纳旗胡杨林/姜林齐/拍摄作者于小燕,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在<中国社区报><中国审计报><检察日报><甘肃日报><山西日报> ...

  • 繁华落尽,对你依然笑颜如花(二)

    繁华落尽,对你依然笑颜如花(二)          人生就是这么喜怒无常.读书时,发愤图强是为了改变命运,一种是主观上刻意的专心,一种是客观上的高瞻远瞩,我属于后者,经过空中楼阁般的现实磨砺才对生活有 ...

  • 腌酸菜和酸菜的N种吃法

    腌酸菜可是一件不小的工程,关键是数量多.那会儿谁家要是不腌一两缸酸菜,就不算正经过日子的人家.多大的缸呢?总得有六七岁孩子那么高吧!用大肚缸装进去两个孩子是不成问题的. 先把白菜外层的枯叶剥掉,打理得 ...

  • 如果你嫌上班苦,请去这3个地方看看

    文 / 灯火阑珊 知乎上曾经有人问:"上班虽然每天坐在办公室里,但是依然非常辛苦,实在坚持不下去了怎么办?" 一位高赞回答:"没有一份工作不辛苦,想想身上背负太多人的期望 ...

  • 犹记母亲腌酸菜

    吃过酸菜,再吃啥都没味.长久不吃几筷子,就浑身松垮,提不起精神,像吸毒的犯瘾,偷盗的手痒.反正一日没酸菜,见啥都不爱. 一入初冬,母亲便开始张落着腌菜,新鲜的白菜,萝卜,大葱,洋姜等一样一样买回来.淘 ...

  • 卖藕记

    卖藕记

  • 跟着母亲去卖菜

    跟着母亲去卖菜 我读小学的时候,家里经济条件还是很困难的.孩子多.挣钱的活道少,是当时很多农村家庭的真实写照.作为家里最大的孩子,虽然成绩每次都是班里的前几名,可是又因了家庭困难,让我在自卑与自负间不 ...

  • 谁说粉条不起眼?

    三联美食 天南海北,一起吃喝. 90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本文为「三联美食」原创内容 『淀粉凝结出一场味觉盛宴.』 小时候跟着母亲赶集,印象最深的场面就是挑选各类食材:菜得扒开帮子看看,绝不能选菜芯 ...

  • 凌晨4点,9岁姐弟走2小时山路去卖菜,心不穷的孩子,让人敬畏

    在短视频平台,布谷妈看到一个叫'小浩弟'的拍摄者.他记录了很多大山里的孩子,也展现了隐藏在角落里,我们难以触及的一面. 一:姐弟俩在寒风中卖核桃 拍摄者穿梭在大山里时,看到一对姐弟蹲坐在马路边卖核桃. ...

  • 民间故事:老翁去卖菜,秤砣掉入河中不沉底,一句话后秤砣沉底了

    本故事为<民间故事>系列之第676期,感谢各位! 明朝末年,巨野县有一个姓王的老翁.他膝下无儿无女,老伴儿前几年也得病离世了.王老翁就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开了一片菜地,种一些瓜果蔬菜拿到镇子上 ...

  • 写给奔波在外的70后:家,已经是一个回不去的地方了,写完流泪了

    打开WiFi万能钥匙,查看更多图片 渐渐地,渐渐地,我们这批70后,已经奔五了.人到五十,都是一些经历了人生岁月风风雨雨的人了,更是一个吃过苦,流过泪,扛过生活艰难险阻的人.到了这个年龄,特别是那些奔 ...

  • 女子赶集去卖菜,回家途中却迷了路,乞丐一把将她推进了大门里

    话说在古时候,沧县有一个姓郑的女子.这位姓郑的女子在17岁那一年,嫁给了邻村一个叫王有才的男人. 王家人忠厚.老实,对待郑氏很好.郑氏出身贫寒,但她自幼心善.懂事理,又知道孝敬双方父母,王家和郑家对于 ...

  • 女子拖着病体,带着重病女儿凌晨起床去卖菜,流泪称自己不敢倒下

    每隔两天,我就得从村里到几十里外的县城市场去卖菜,为此,凌晨四点我就得打着电筒下地摘菜.早晨六点,我就把还在睡梦中的女儿抱起来出门,怕走迟了路上热,市场还难以找到卖菜的摊位.电动车在路上颠簸着,车上女 ...

  • 为啥是个互联网公司,都想去卖菜,还费劲脑筋亏着本卖?

    未来人们在精神文化上的需求需要一个像交通枢纽一样的交互中心,不只是交易,还需要有交流和互动.而这需要社区电商来满足,包括社区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等. 文:中外管理 任慧媛 责任编辑:胸怀天下 本来, ...

  • 丁有山不能去卖菜了

    这里就是丁有山铺面所在的东西向小街 由于一名航空货运员工被确诊感染新冠,而这名员工居住地是在一个叫云龙的镇子,这个镇子据报道已经被封闭限流了. 云龙镇算是名镇,是冯白驹的故乡,是琼崖红军改编旧址.琼崖 ...

  • 这轮中国酱酒的风口,其实你不要去卖酒?给茅台镇后浪们的私信……

    这是山荣说酒公众号的第559篇原创文章 谈起酱酒的人才问题,有人感慨说,『老一辈的酒师,大多五六十岁了.茅台镇的技术人才青黄不接啊!』 昨天我说,<对中国酱酒的未来,我盲目乐观!>对茅台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