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的“大洋”竟是一个赏赐符牌,专家看过后说:难得的文物
银元又称“大洋”、“光洋”、“袁大头”,是民国时期的代表性货币,如今存世较多。一般来说,真品银元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而赝品银元却一文不值。可是您也许不知道,有一种“假银元”却极为珍贵,甚至可以被称为宝贝。至于它究竟是什么?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吉林省四平市,地处松辽平原中部腹地,属于辽宁、吉林、蒙古三省交界处,是一处汉民族最早开发的东北城市。抗日战争时期,吉林长春为伪满国的首都,而四平市也受到波及,故此留下了不少当年的伪满文物。
1987年的一天,老张吃过午饭后,便在自家的古玩店数起了银元,近些天来,他又进了一批“袁大头”,这令他感到非常满意,眼前的银元色泽光亮且质地饱满,自忖应该可以卖一个好价钱。正在此时,古玩店的门被推开了,一位打扮时髦的小伙子走了进来。

小伙子刚刚进门,便对着老张吵嚷,询问其是否收购银元。老张见有顾客上门,赶忙笑脸相迎,要求检验一下银元的成色。可当小伙子将银元从口袋里掏出后,老张顿时有些大跌眼镜。按照正常来说,普通的银元正面为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头像,背面则是“壹圆”的字样与飞龙图案,并在上方环列制造年月文字。可是小伙子手中银元,却与“袁大头”毫无关系,其正面图案中心标有篆体“赏牌”二字,两旁为二龙盘旋相扶,而在外圈部位,有八个三角等距分割成的隶体八字,上为“钦命”,下为“陆军”,左为“大臣”,右为“校阅”,银元背面中心也是龙形图案,其外绕有楷体书写的“宣统庚戌冬月造”七字。除此之外,银元顶部还镶嵌有一根银条,附带一串链环。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老张自出道以来,亲眼品鉴过银元无数,却从未见过如此奇怪的物件。老张一边打量着银元,一边探听小伙子口中的价格,小伙子也是直爽之人,开口便要3000块,并且不能还价。老张沉吟半晌,心里思索手中的银洋虽然质地纯厚且保存完好,但是以3000元收购,自己还是有些不放心,因此只能将银元交还,并婉言拒绝。
小伙子见此情景也不懊恼,当即将银元揣入口袋扬长而去,只留下老张自己回味银元的余韵。他抱着胳膊倚靠在门口向外观望,只见小伙子虽然逡巡于各家古董店铺,但是一直进进出出,显然未能将银元卖掉,大概是店主们都怕收到假货。老张见小伙子再次路过自家门口,于是摆手将其再次招呼到面前,两人又是一番讨价还价,最终老张以1500元的价格将银元收购。

老张将“假银元”买下后,便坐下研究了半天,但是依然未能揭开它神秘的身份,于是只能将其放置在抽屉中,以便日后研究。过了半个月,老张需要去一趟北京进货,便突然想起了这枚“假银元”,随即将其顺手放入口袋之内。
北京是首都城市,也是古董专家云集之地,当老张将“假银元”掏出之后,老朋友王专家瞬间眼前一亮,连称此物是“好东西”,它并不是所谓的“银元”,而是一枚阅兵符牌,紧接着,王专家便为老张讲起了阅兵符牌的来历。原来,在《清史稿》中,就有关于阅兵符牌的记载,该符牌曾是清代皇室赐予陆军大臣荫昌的重要之物。

王专家指出,符牌文字中的"宣统",是溥仪年号,"庚戌"为宣统二年,也就是1910年,而"冬月造"则代表其为12月所铸造。据《清史稿》中描述,在1910年12月4日,清廷开始进行兵制改革,并设置了陆军大臣,就任的官员名字为荫昌。一年之后,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清朝被彻底推翻,而该阅兵符牌也可能成为了清朝最后一枚御赐赏牌。至于符牌之上镶嵌的银条和链环,多半是由荫昌自己加上去的东西,目的可能是便于携带。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感叹,原来老张所谓的“假银元”,居然是一枚具有极大历史意义的孤品文物,它不仅象征着清王朝的覆灭,同时也见证了当时社会制度的一次重要变革,称其为“宝贝”,真是名副其实。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