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句话书法执笔要诀
对于书法的初学者来说,写字手抖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这其中可以总结出三个原因:
一、练习不够。
有人会说,多练习就会克服手抖的问题。这当然是对的。但练习不是盲目地重复书写,而是要有一定的方法。而方法又分为技术层面的,和心理层面的。

书圣王羲之
二、技术不熟。
避免手抖的技术主要就是执笔。简单说,就是执笔要舒适和放松。概括起来就这几句话:指实、掌虚、腕活、肘悬、肩放松。
三、心存杂念。
未下笔之前,已经有心理压力。信心不足,总认为自己写不好。这就需要心理层面的调整。

神龙本《兰亭序》,局部
为了解决书法手抖的问题,包括上面所说的技术层面和心理层面,我总结出下面四句话:
象管指轻衔,
虚掌握空拳。
处纸如落印,
心诚气神全。
下面对每句话做个简单的解释。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象管指轻衔
象管就是笔管,手指要轻轻地衔着笔管。所谓“衔”,就是不要太执着、固执,不要执笔太紧。就像嘴里衔着烟,而不是用牙咬着。
这是技术层面的,但也涉及心理层面。执笔轻而不紧,也是为了减轻心理压力,不要过度紧张,心理要放松。

大明万历年制的御用毛笔
但上面不是说要“指实”吗,这里为什么又说要“轻”呢?
“指实”是对于“掌虚”来说的。另外,这里所说的“轻衔”,是在未下笔之前,执笔取势之时。落笔后和书写过程中,不由自主地就越来越紧了,以便运笔。但如果书写过程中出现过度把持的情况,就要再次调整姿态和心态,重新恢复“指轻衔”的状态。
虚掌握空拳
这就是“掌虚”。有人说,手执笔时,手掌里可以握个鸡蛋。这只是形象的比喻,未必真的要在虚掌中容下一个鸡蛋。

古人的执笔
但相对于接触笔管的手指,掌心要空虚着就对了。不要用手紧抱着毛笔,那样既不利于运笔,也容易造成心理紧张。
处纸如落印
褚遂良曾说:用笔当如印印泥。什么意思呢?
可以理解为笔尖处纸要稳、要实。心里能感觉到笔尖能抓住纸、墨能渗入纸,而不是笔尖在纸上过于漂浮、滑动,要有所“阻力”。

褚遂良《大字阴符经》,局部
此时的笔、墨、纸要融为一体,而不是笔是笔、墨是墨、纸是纸,三者分离。
古人也将这种状态形容为“力透纸背”、“如锥划沙”等,都是这个意思。
心诚气神全
这句说的主要是心理层面。
所谓“心诚”,就是要心无杂念,不要胡思乱想。心情处于自然平常的状态,不要有压力,不要过度把持。如周濂溪所说:诚则无事矣。

周敦颐,世称濂溪先生
写字是手、臂等肢体的运动,而肢体的运动则要靠气来充实。气全则手不抖,气亏则手抖。而运气的则是神,神凝则气全,神散则气亏。
别看书法写字就坐在那儿,其实这也是个力气活。气力足的人写了一张纸的字,依然气不长出、面不更色,气力亏的人写两三个字就气喘吁吁了。所以书法也是一种气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