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的衣带

喜欢柳永,不是因为他“杨柳岸,晓风残月。”更多的是柳永一生倒霉人科考。每次考试落榜,每次复习再考,失败后,可不服输的柳永就是沉不住气,居然由着性子写了首牢骚极盛而不知天高地厚的《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盏低唱。
人可以牛气,有骨气,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会成功。
著名小说家古龙先生亦是,我初中三年,就是古龙的系列小说陪伴过来的。看了古龙笔下那引起浪人风月,秦楼楚馆,我就连带着爱上了柳永。
王国维以三句宋词比作人生的三种境界,其一是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中间层次是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最高境界引用的是辛弃疾的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名列第二的柳永,一改婉约的作派,成为有地位的人生之旅。
柳永大约在一千零一十七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在当时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人生中的大作为。可谁知第一次考试就没有考上,名落孙山。于是轻轻一笑填词到:“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何等洒脱。五年后,第二次又没有考上,于是忍不住发牢骚,这样开始了倒霉的一生。
古龙就是柳永的粉丝,酒醒阑珊,红颜薄缘,浪子认识浪子,命中注定。流浪他乡,方能成才。其实,连耶和华也是,注定要远离故乡,逃出埃及,方让人相信他的智慧。
喜欢了柳永之后,自然就不知不觉间,真实地体验了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那分思念的痛苦。不过,人生的境界在此,至少还有个念想的人?怎么能说不幸福?
柳永有才,上达天阙,下到黎民。在那个没有电话,没有电子邮电,没有电视报纸,没有微博,没有抖音,没有直播平台的时代,他红及一时,粉丝无数,一首好词,靠口口相传,红遍大江南北。无奈,他不能为谁代言。只能交布衣,伴歌妓,喝黄酒。获得天下芳心之人,才气通达南北,却无法获取圣眷。“且去填词”注定他三十年功名就此别过。
近来,我越发被柳永这根柳丝紧紧地系着,为了“杨柳岸,晓风残月”;更为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还为他这个人,这身不由己的经历,和那歪打正着的成就,以及由此揭示出做人成事的道理。
李白、陶渊明求政不得而转战山水;白居易、苏轼,政治道路不顺而又求文心;王维,弘一,躲在山里而窥视京城;诸葛亮虽不求闻达,布衣躬耕,却暗暗积聚内力,一遇明主就出来建功立业。只有柳永另类,热情投身政治碰了一鼻子灰后,他转向市井深处,一头扎向老百姓,在此成就了他的文才,立起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面旗帜。
人就是这样,可以华丽深邃,也可以幽苦艰绝。不该是你的路,怎么挤也挤不上去。才华、时间、精力、意志、学识,还有环境,都可以运用,只要是对的,总有一个地方让你出彩。一如柳永。查宋史稿,发现宋真宗、宋仁宗两朝四次大考才中了进士,这四次共取士九百一十六人,这些与柳永同年的官员,早已被历史忘得干干净净,唯有柳永传记至今,幸矣,大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