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潍坊文学爱好者“杨敏”散文《春的奏曲》

(0)

相关推荐

  • 山花烂漫:在春天里畅游

    在春天里畅游 河南焦作  山花烂漫 清晨,我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嗅着那泥土的芬芳,听着那悦耳的鸟叫声,心情美美的!路边的小草不知什么时候从土里都钻了出来,像一个个刚出生的小娃娃,欣喜 ...

  • 中国诗歌报【陕西诗人】贾虎虎篇(七)

    <中国诗歌报>纸刊选稿基地 马新朝,原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中国诗歌报编委会主任.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学院副院长.河南省诗歌学会会长. 作者小传:尖草:原名 ...

  • 【原创首发】秀美龙川文学个人专辑——孙明亮的诗

    高处不胜寒 ◎孙明亮 每走一步 脚下都是坎坷 想转身 父亲的一句叮嘱 打开黑暗的门缝 母亲在村口目光 越过一条条河流 翻过一道道山脊 将春光披在 希望的胸前 一夜之间 那些歌声 那些阳光 还有那些好看 ...

  • 春(散文)

    一年又一年,一岁一枯荣,春天像一个守信的朋友如约而至. 经过数月痛苦的修炼和沉默,春--终于抖落了压在身上的冰雪冻土,拍拍满身的尘埃,伸了伸懒腰,深深地呼吸着人间的烟火气,大大方方地走了出来,从此开启 ...

  • 【滋水·诗歌】 李文雅: 《落叶》同题组诗

      落叶   文/ 李文雅 很好.既然离去 是生命的必然,那 就走吧. 不作蝶的姿态 不作蝉的恋曲 一场风里来 就在一场风里挥手. 阳光,留给大地上的歌声 雨,也别缠绵了 多情的脚步. 我有我的处世之 ...

  • 当代诗人‖【李淑华的诗】

    作者简介 李淑华,笔名夏琼.1969年出生,山东茌平人.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茌平区作协副主席.在<绿风><草原><时代文学><齐鲁文学& ...

  • 冬夜燃情

    文〡飘忽轶男 枫叶红了 红色的枫 在严酷的风中 领略岁月的磨砺 寒霜的敲击坚强如铁 饱经生命的惊涛骇浪 从容砥柱中流 飞跃梢头那鲜红的高度 霜染的两鬓 淀积着生命的成熟 火红的颜色 玲珑赤城的心 与雾 ...

  • 山东潍坊文学爱好者“杨敏”散文《春天的气息》,,,

    春的奏曲<李敏作品> 春天的气息 春来了.天地间,由淡淡而浓郁的,由模糊而清晰的,由遥远而真实的,是春天的气息. 震耳的鞭炮.炮竹,耀眼的礼花.焰火,整整一个新春节日里,空气里都弥漫着火药 ...

  • 山东文学爱好者冉祥春(秋实)佳作欣赏

    踏春 文:秋实 脚踏大地觉温暖,百花萌动已无寒.麦苗返青一片绿,万物新装好河山.岸柳青青正吐蕊,小草萌动欲诉怨.游人如织汗浃背,侯鸟喳喳鱼儿欢. 2019.3.3 追梦 文:秋实 晓镜骤见容颜老,遥想 ...

  • 山东莘县文学爱好者“杨传伟”散文《莲子花》

    文/杨传伟 <莲子花>(散文)      花池的一角有一颗莲子树.初夏季节,它开出了许多团细碎的小花,紫白相间,很朴实,也很清新,像农村妇女的花衬衫.每次经过时,我总要扭头看它几眼,站在二 ...

  • 山东莘县文学爱好者“杨传伟”散文《夏》

    杨传伟 作品 夏    还没来得及观赏春花的烂漫,还没来得及品味春雨的甘醇,夏就推门进来了,打着赤膊,光着脚丫儿,像个不认生的孩子.    一切都更加蓬勃,一切都更加生机.花儿艳得放光,叶儿绿得流脂. ...

  • 山东莘县文学爱好者“杨传伟”散文《探娘记》

    杨传伟作品 探 娘 记    "娘,在家呀."电话接通了,我猜娘在家,因为我知道娘饭后爱串门且不拿手机.    "没,我在学章家串门子呢.你来呀?"瞧,我没猜准 ...

  • 山东莘县文学爱好者“杨传伟”散文《看荷》

    作者:杨传伟 看荷    不经意间向窗外一望,一片盈盈的绿进入视野.我心中一动:多么神奇的颜色啊!远远地,我如闻其清.如沐其爽,且清爽的入肺.入脾.入胃.入肠,从头到脚连所有的毛孔都觉顺畅,我觉得我真 ...

  • “春之韵”征文(062)山东乐陵文学爱好者“秋源”作品《感悟春天》

    "春之韵"征文(062) 文/秋源      感悟春天     一路杏花细雨,春天就这么朦朦胧胧地走来了.     滔滔春水悠悠东去,留下了我,以及我的思索.     在那&quo ...

  • “春之韵”征文(032)山东德州文学爱好者“夏雨”作品《清明》

    "春之韵"征文(032) 清明 文/夏雨 一直都在酝酿 断断续续的雨 不为古人的殇 只为那无以言表的痛 挥洒内心里的失望 春天的脚步 义无反顾 让冬的肆虐 以逃遁结束 杏洁桃艳 不 ...

  • 【散文小品】山东聊城文学爱好者“冰壶秋月”作品《童年的记忆 》

    图文/冰壶秋月     童年的记忆      外面传来了隔壁大妈的招喊声,又让去她家吃饭了.      那时候的家院没有围墙,翻过几个矮矮的土堆就能串好几个门,有时好几家的孩子在一起吃饭,不认识的还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