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女儿林洁1
相关推荐
- 
                             
                            
秋日好时光
秋日好时光 天气突然冷了,早晨穿少了还有点瑟瑟发抖.想想冬天觉得挺难熬的. 最主要的是冬天的时候浑身冷,手伸出来冰凉,还怎么写作业? 咱们大江苏没有暖气,取暖基本靠抖.只有这个时候不冷也不热,挺适合 ...
 - 
                             
                            
我的大美二帅7——给女儿的信
我的大美二帅7--给女儿的信 文/吴海勤 琪琪: 见字如面! 转眼间,曾经那个大眼睛.长睫毛,有点羞怯的的你已经长成一位亭亭玉立的姑娘.很欣慰你靠自己的努力,成长为一个善良正直.孝顺体贴的好孩子,你常 ...
 - 
                             
                            
她们,感动了家长,也感动了我,看看能否打动你?
「您在教育上有任何问题,欢迎留言」 点上方蓝标即可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 哪个孩子最打动你,请你点赞! "为孩子点赞"活动启动以来,家长朋友积极参与,收到来稿30余篇,符合要求的 ...
 - 
                             
                            
谢丽洁:儿童节---写给女儿
[总第141802期] 儿童节---写给女儿 作者:谢丽洁 以前 总是期盼 你们快些长大 而现在 却有些不愿让你们长大 长大就等于放飞 不在妈妈身边 不在妈妈眼下 多想留住时光却无法阻止时间的步伐 每 ...
 - 
                             
                            
刘晓林:写给女儿的一封信
写给女儿的一封信 刘晓林 孩子!你已经认识并会写一些字了,我想在这时给你郑重地写一封信--把我这半生的人生感受和社会经验讲给你,至于你能最终理解多少?认可多少?接受多少?全凭造化,我不奢求. 我是你的 ...
 - 
                             
                            
看了84年前林徽因写给女儿的信,才明白一个孩子能见到的最大世面,其实是父母
看了84年前林徽因写给女儿的信,才明白一个孩子能见到的最大世面,其实是父母
 - 
                             
                            
80多年前林徽因写给女儿的家书曝光,海量珍贵照片展出
在最近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的"栋梁--梁思成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文献展"中,一封80多年前林徽因写给女儿梁再冰的珍贵家书曝光. 林徽因与女儿梁再冰 1929年9月 那是1937年7 ...
 - 
                             
                            
看了84年前林徽因写给女儿的信,我再也不想骂她了
作者:我是王耳朵 1 75年前,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的梁思成,在清华创办了建筑系. 同年,17岁的女儿梁再冰报考该系,以两分之差落榜. 这事,对把毕生精力倾注于中国建筑事业的 ...
 - 
                             
                            
【洞庭作家】喻春林/写在女儿生日时
写在女儿生日时 作者:喻春林 今天是女儿的生日,回顾她的成长经历,真是感慨不已. 24年前的今天,一个飘雪的日子,下午2:47分,女儿提前从天上降落到了人间.因那时无知,虽然到处贴满了优生优育的宣 ...
 - 
                             
                            
“读了三遍也不嫌多”,长沙高三女生父亲写给女儿的信看哭无数家长
"期待你长大,又害怕你长大." "结果很重要,但过程才是人生,人生是个过程." "你的情感世界,我们绝不同意屈从,也不赞成将就--" 5月4 ...
 - 
                             
                            
奥巴马写给女儿的信:停止在做的这17件事!(建议收藏)
这是一封细致入微的家书,非常感人,贵为总统的奥巴马给女儿的信亲切.自然.朴实.没有大话.套话,说的全是家常,17条建议都非常具体.每一条都可以做得到,每一条都有益,行文的语气没有作为父亲或者总统的&q ...
 - 
                             
                            
写给女儿的话之——阶层跨越
大部分人的天花板都是父母,原生家庭就是普通老百姓,很少有人能冲破实现阶层跨越.原生家庭的天花板是最难冲破的,因为你的起跑线就是父母,人在30岁之前的认知.资源.选择都往往受限于此,即便你通过学习,开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