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琐忆】姜在武||感慨霜降与冬天

感慨霜降与冬天
姜在武
今年23日霜降,预示着从23日开始迈向了冬季。南方还好,风虽然有点凉,加点薄毛衣,一外罩就可抵御。而北方的老家恐怕要暖裤、暖衣才能奏呼,而我的第二故乡辽宁鞍山,虽说是屋里暖气开启,屋外要棉衣棉裤了,这才刚刚入冬。祖国幅员辽阔,南北距离长,相对温度差距拉开,今天笔者就亲身经历的三个地方剖析一下冬天的各地时光和温差。
我是76年兵,76年2月28日随着火车咣当、咣当从老家的连云港往北穿过几个省份来到了辽宁鞍山,新兵营就设在鞍钢三车厂,下车后虽然是三月份真正体验了东北的天气,我们新兵都是棉衣、棉裤,里面衫着绒衣、绒裤、棉帽、大头鞋,穿上这些苯重苯重的,走起来棉裤两腿磨得沙沙响,喘口气雾气冲多远,那才叫一个真正的冷。

右为笔者(新兵营通信员),左为赣榆籍战友刘勤发(新兵八连通信员)刚到东北时的棉衣棉裤。

在辽宁鞍山时的战友(本乡镇)
从新兵连下到汽车连后,一到冬天屋里的确暖呼,供暖是鞍钢供暖,是鞍钢热处理的余热水(当时),但外面温度低的时候零下20多度也是够冷的,岀车有时得带上大衣。到了二团机关后,机关几幢办公楼和前面家属楼供暖,机关有专门的锅炉房和供暖设备,一到冬天我记得好象是10月15日开始供暖,要是在屋里穿衫衣绒衣即可,但出外就得棉衣、棉裤。甚至晚上团首长要视察工地,我们岀车也得穿好,晚上穿上绵羊毛大衣。
在团小车班时的羊毛大衣
团首长视察的工地,连队战友们工地施工很辛苦,搅拌机、震动棒,木棒声,砖坯声混凝土声,辟哩叭啦地声呀,温度又低,有时候工地得保温加防冻剂才能施工。
对于冬季真正感慨的是82年年底我调入基建工程兵第三技校,我背起背包,挎上黄包,手里提上行李包上了鞍山至大连的火车,火车上玻璃都叫雾气蒙一层雾,就中间圆圈,火车上往外一瞧,大地一片白茫茫,人儿鸟儿难见上,往远看山呀,地呀,树呀白白一层冰和霜,心里想这就是典型的霜降后的冬季。
70至80年代行驶在东北的火车
第二天上午先回家暂住,那时间和以前的连云港赣榆老家冬天天气也是比较冷,最冷的时侯也能达到零下近10度,并且沒有什么取暖设备,农村家家户户烧暖炕,老年人手里抱个火炉子,就是干柴、草的余热,弄进泥烧的小盆,捧在手上取暖。也是大人小孩冬天穿着棉衣棉裤棉鞋,都是自家手工做的,走起路来苯重坠腿 小时侯老家下雪很大,早晨起床家家户户各扫门前雪,雪慢慢化时,屋上滴下的水成冰溜子了,好长好长的,河里池塘里的水结成厚厚的一层冰,我们儿伴在冰上溜冰,坐上自己做的小雪耙,抛甩子,那真是快乐。
过去老家雪后的屋檐下的冰溜子
儿时就这样的自制冰耙
83年7月我从基建工程兵第三技校转业回到老家工作,那时虽然到了冬天天气比较冷,人们的生活条件好多了,单位有锅炉房,办公室楼房有暖气,个人家陆续装上了冷暖空调,那时江苏泰州的春兰空调比现在的格力、美的红火,好多人家里冬天也装上微型锅炉自己烧,自己家供暖。人们的生活条件逐年提高,带来了生活质量的变化。

过去家里有条件的按装的土暖气炉

时间节奏到了2014年,我们家双胞俩孙子降生,我们随着儿子定居在广州,尽家庭义务带俩孙子,广州的天气到了冬天,温度就象老家春秋一样,最低温度很少到零度,一般情况下都在高度12度至5度左右,一刮风也是冷嗖嗖滴,但太阳一出就暖和,广州的天气就是湿气重点,应该说没有冬天,基本上从3月份热至10月,一年热的时间长些,北边过来广州的人,开始不习惯,时间长了,实际上太冷太热都难受,尤其上了年纪的人,冷暖过度,影响身体健康,毕竟年龄大了低抗力免疫力下降,这都要自己时刻调节饮食、情绪、活动呀和外出,南北方都有他的优点和缺点,自己不管在南方或者北方,霜降来临已进入冬季模式,愿全国的战友们、朋友们,尤其是老战友们和老朋友们,适当加强煅炼,早睡早起,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自我养生,自我调节,冬去马上春来,春暖鲜花盛开时,愿你:
隆冬季节养好身,
春季到来花蕊新;
永远身体属自己,
春夏秋冬永开心。
在广州冬天小区旁的小河,跟夏天没什么区别。

 ★军旅原创文学与您一路同行★

 【作者简介】

姜在武,笔名海洲湾畔,江苏省连云港赣榆区人。1976年3月入伍,部队时主要服役在00012部队司令部小车班。83年7月1日转业在连云港市赣榆区政府小车班,87年7月调连云港市赣榆区政协办至退休,退休后先后在军旅原创文学、基建工程兵战友之家平台等多家媒体平台,发表了近三十多篇回忆录文章和文学作品,并入选《今日头条》和《百度》网几十篇作品。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0)

相关推荐

  • 农村80后生活记忆:以前的棉衣棉鞋都是自己做,感觉温暖舒适

    以前的农村家家户户都会种植一两亩棉花,为的就是做被褥,以及做冬天穿的棉衣棉裤和棉鞋,在那个相对来说自给自足的年代,穿羽绒服的人真的很少见,穿上自己做的大花袄,虽然显得很笨重,但确实感觉温暖又舒适,保暖 ...

  • 【望安山文学•“望安杯”首届全国征文大赛100号作品】李秀亭||怀念老家的土炕(散文)

    怀念老家的土炕 作者:李秀亭     主编:非   鱼 年逾八旬的我,离开生我.养我长大的老家快七十个年头了,每当冬季寒风呼啸.雪花飘飞的时候,对老家土炕怀念之情就会骤然袭来.尽管现在生活在具有中央空 ...

  • 张 云丨母亲做的棉袄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前几天雨水过后,冷风乍起,气温骤降,虽然加了衣服,但走在路上还是感觉很冷,看来,冬天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在这个渐渐变冷的冬季里,不禁让我想起了小 ...

  • 【军旅琐忆】王耀武||那年,我在武汉追捕“二王”

    那年,我参加 围歼"二王"战斗 王耀武 那是38年前的1983年初,春节刚过没多久的事情,那是我当兵的第一个年头,也是我们即将要由解放军转入武警的时候,遇到的一起影响较大的案件,是 ...

  • 【军旅琐忆】岩泉||骑马照相

    骑马照相 岩  泉 五十年前,在大西北当兵,有机会亲身领教骑马的滋味.那时,我们部队建有一个生产队,为了短途运输疏菜需要,特意从当地牧民那里买了一匹杂色马,我们这些从南方去的新兵争着骑马照相,为了定格 ...

  • ​【军旅琐忆】张德喜||游锤,那扯不断的情结

    游锤,那扯不断的情结 张德喜   只有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在工程建筑部队呆过的人,才知道游锤是个什么物件,我有幸经历了.游锤,顾名思义就是游动的大铁锤.人工抡大锤,一般锤重都是八至十二镑,再重就费劲了. ...

  • 【军旅琐忆】徐洪杰||我一句气话,就把战功给整没了

    我一句气话, 就把战功给整没了 徐洪杰 1985年9月,我413团1营2连驻守在老山地区八里河东山3号无名高地.3号无名高地海拔1000多米,紧临老山,正北面是敌人的1307高地. 1985年3月,徐 ...

  • ​【军旅琐忆】刘书升||心良

    心 良 刘书升 那一年,我与心良,一同军校毕业,一起坐着绿皮火车,颠簸一夜到了烟台.又一块换乘老式解放牌汽车,一路尘土飞扬地进入昆嵛山深处的步兵第七十七师. 心良,心地善良,心直口快,心不藏事.我们相 ...

  • 【军旅琐忆】张建国‖在“攻如猛虎连”的那段峥嵘岁月

    在"攻如猛虎连"的那段峥嵘岁月 张建国 1979年,我们408团3营和团直共8个连队在农场执行生产任务.团里有个指挥组驻在农场指导工作,当时我在政治处宣传股当干事,作为指挥组成员在 ...

  • 【军旅琐忆】江天||和郁钧剑相处的日子

    和郁钧剑相处的日子 江  天 人这一辈子,会经历许许多多的事儿,也会遇见许许多多的人.随着时间的流逝,许许多多的人和事儿,就像黛色的远山,渐渐的隐入了茫茫的雾霭之中.然而,有的人和事儿就像一朵朵晶莹的 ...

  • 【军旅琐忆】裘贤庆||战友情深

    战友情深 文/裘贤庆 2016年5月7日,春风拂面,天舒气爽,长涂岛内放牛山上,一群老兵从四面八方回到第二故乡参加连队战友回访故里暨第二届战友联谊会. 三十多年后炮一连中的27名老兵及家属再次聚集在第 ...

  • ​【军旅琐忆】刘书升||推材料那些事儿

      推材料那些事儿 刘书升 推材料,又称通稿子.凡是在机关干过的人,大都经历过这种事.其利在于,提高工作质量,增强能力素质,历练性格修养.其弊在于,滋生形式主义,助长官僚主义,触及文粹主义.时常独自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