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告别,凝固在西南宋代——大足石刻释迦涅槃圣迹图
相关推荐
-
造像之美(16)
十六.大足(一) 我曾来过大足,看过北山和宝顶山,那是十多年前的事,对石窟石刻所知不多,看个热闹.这次有老师带领,感受完全不同,发现许多细节,石窟值得一品再品. 北山石窟是大足地方开窟造像之始,始作俑 ...
-
造像之美(12)
十二.天落石 知道大足石刻很早,十多年前就去过,一度以为这就是四川石窟的全部.之后在国家地理上看到安岳石窟,才知道川南的田野间还有如此星罗棋布的造像分布.如今方明白,川北广元更是中唐之后石窟鼎盛之地, ...
-
佛系-菩萨实际是个学位?
本周是"佛像的故乡-犍陀罗佛教艺术展"系列的第六期. 之前的几期我们通过多件犍陀罗佛像集中为你介绍了佛陀释迦牟尼的故事.他是一位真人,曾经是古代印度一小国的王子,后来通过艰苦修行悟 ...
-
有悟则感|恭喜自己喜提谜底
青海有一座白马寺. 白马寺是汉语俗称,这座小寺院的藏文名称叫玛什藏,此外还有金刚崖寺.觉华寺等汉语俗称不一而足.关于俗称白马寺的原因也是众说纷纭,比如说是仓央嘉措的前世前往内陆途经此地,前来寺内朝拜, ...
-
【人物栏目】| 释迦牟尼的妻子:耶输陀罗
名言:"一切罪中,杀生第一,偷盗第二,淫欲第三,淫欲者,恩爱相缠,千万生中不得解脱.何以故?生死根本,淫为种子,是故菩萨,欲出处死,先断爱渴." 介绍: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一位 ...
-
大足石刻之--牧牛图
"牧牛图"是一组具有山野情趣.刀法豪放的禅宗造像.禅宗是印度佛学与中国玄学杂交的产物,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它于中唐以后逐渐兴起,到了宋代已成一枝独秀的局面. 禅宗的教育重在启 ...
-
宋代 佚名《松山行旅图》
此图写深山之间,松杉连云,幽谷之中,泉流奔泻,羊肠小道之上,行人匆匆赶路,沟壑对岸,孤村隐隐于竹林深处,其后重峦如龙腾虎跃,愈高愈险,上方巨岩骨突,直上云天,幅式不大而气象雄深.画法巨然,山石用长披麻 ...
-
宋代道教古籍经典——圣济总录之符禁门,上篇
<圣济总录>是北宋时期宋徽宗下令编撰的一部医学百科全书,"圣济"二字就有皇帝亲恭,皇恩浩荡的意思.其中195~197卷专门收录了用于驱魔治病的各种符法与符咒,被称为符禁 ...
-
宋代道教古籍经典——圣济总录之符禁门,中篇
宋代道教古籍经典,<圣济总录之符禁门>,中.
-
宋代道教古籍经典——圣济总录之符禁门,下篇
圣济总录之符禁门,下篇.
-
宋代古画《雪山行骑图》
古画讲究的是一个意境,好的作品能让现在的欣赏者感觉到一种快意.古人是如何处理作品的内容性与意境感的,不仅仅只是作品的故事层面着手,其实从绘画的感受与笔墨的运用也可以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 一张900多年 ...
-
宋代 李唐 湖山静居图 (中堂)
作者简介: 李唐(1066-1150),南宋画家.字晞古,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州)人.初以卖画为生, 宋徽宗赵佶时入画院.南渡后以成忠郎衔任画院待诏.擅画山水,变荆浩.范宽之法,用峭劲的笔墨,写出山川雄 ...
-
宋代 赵令穰 青旷山怡图 (中堂)
作者简介: 赵令穰(生卒年不详),字大年,北宋汴京(今河南开封)人,画家.宋太祖赵匡胤五世孙.官至光州防御使﹑崇信军观察留后,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追封"荣国公" ...
-
宋代 李成 暮山雪霄图 (中堂)
作者简介: 李成(919~967年),字咸熙,号营丘,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五代宋初画家,与董源.范宽并称"北宋三大家",苏州刺史李鼎的孙子.为山水画大家,被誉为中国山水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