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校歌《校园里有一排年轻的白杨》,青春奋进,敢为人先!

《校园里有一排年轻的白杨》由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1978级文编系叶延滨作词,著名音乐教育家、民谣吉他演奏家、团委教师刘天礼作曲。现为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校歌。

歌曲以象征着青春、团结、昂扬向上的白杨为喻,描绘了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校园的秀美风光,展现了一代又一代北广学子渴求知识,勤奋钻研,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赞美了广大师生献身国家广播事业,志在一流,以天下为己任的敬业精神和远大志向。

中国传媒大学,位于首都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语言艺术类行业特色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入选高校,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发起单位。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4年的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195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升格为北京广播学院。2004年8月,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截至2018年10月,校园占地面积46.3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88万平方米。学校设有6个学部、1个协同创新中心、5个直属学院,开设本科专业87个;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0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0个专业硕士类别;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教职工2000余人,双聘院士3人;全日制在校生近14000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9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

中国传媒大学坚持“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相互支撑”的学科建设思路,充分发挥传媒领域学科特色和综合优势,形成了以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文学、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交叉渗透的学科体系。

截至2015年,中国传媒大学已与五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所国外知名大学、科研与传媒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2009年学校发起成立了“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49所知名传媒高校加入“联盟”。学校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单位,建有亚洲传媒研究中心、欧洲传媒研究中心等国际学术研究机构。由该校主办的亚洲传媒论坛、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中国传播论坛等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已成为国际传媒界、高教界交流的重要平台。

“立德、敬业、博学、竞先”是中国传媒大学于20世纪90年代初确立的校训,其含义是“立德”就是坚持德以所谓,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功德和职业道德。“敬业”就是要敬重事业,热爱专业,专心学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博学”就是要掌握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博文广识,博学多才,基础厚实。“竞先”就是要具有时代精神,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开拓进取,敢为人先。

《校园里有一排年轻的白杨》

《校园里有一排年轻的白杨》整首歌歌词优美,韵律悠扬,充满青春气息和美感,唱出了传媒学子的青春和理想,是“广院精神”的生动体现,深受师生喜爱。

《校园里有一排年轻的白杨,简谱》

1982年,《校园里有一排年轻的白杨》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评为优秀获奖歌曲,并向全国推荐,随即这首歌成为了20世纪80年代广为传唱的经典名曲。

弦律公众平台
谢谢观赏
弦律
与您共享
弦乐旋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