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125)杨镐为什么四路出兵

(125)杨镐为什么四路出兵

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开国立号。
赫图阿拉是什么地方?估计普遍网友是毫无直观概念的。
赫图阿拉位于现在的什么地方?位于现在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对于这个地方,估计普遍网友也同样毫无直观概念。
这个事实本身证明,当时的努尔哈赤还没有占据一座象样的城市。否则,就不会在赫图阿拉这种地方开国立号了。
总的来说,大明帝国在关外直辖的、汉民族聚居区(辽东都司),还完整的控制在大明帝国手中;努尔哈赤占据的地方,还是那些大明帝国间接控制的、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
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以所谓的“七大恨”,公开打出了反明旗号,
所谓的“七大恨”,都是一些扯淡之极的历史问题。无非是想告诉大家,多年以来,大明帝国一直都在压迫我们、奴役我们,现在是我们摆脱大明帝国压迫与奴役的时候了。
随后,努尔哈赤便开始大举进攻抚顺为中心的城堡了;以此为标志,意味着努尔哈赤开始正式侵犯大明帝国在关外的直辖地区了。
听到这个消息,大明帝国中央政府自然会高度重视起来。因为此时的努尔哈赤,已基本实现了女真民族的统一;他可以集结的最大兵力,已接近六万。如果大明帝国无视这个问题,就有可能渐渐丧失整个辽东的控制权。
在这种背景下,万历皇帝就让杨镐挂帅坐镇辽阳,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准备,在辽东一共集结了十万大军。
从当时的情形去看,双方的态势是这样的。
一方面,大明帝国主动进攻努尔哈赤时机并不成熟;另一方面,努尔哈赤大举扩张的时机也不成熟。
因为类似的原因,在过去的半年多时间里,努尔哈赤始终不能抢占一座比较重要的城池;但是大明帝国也不能阻止满清不断蚕食周边的众多城堡。
当时的大明帝国,有一个无解的问题,那就是经过二百多年时间的发展,既得利益集团已把大明帝国掏空了。
此时的大明帝国财政,只能维持国家机器的基本运转,面对大规模的突发事件,马上就会出现财政危机。
晋惠帝曾说,何不吃肉粥?
我们总觉得,晋惠帝是个傻子。问题是,我们在分析历史问题时,通常都是用这种逻辑分析问题。
在晋惠帝看来,钱永远不是问题,所以他实在奇怪,为什么不让灾民吃肉粥?
在许多读者看来,钱永远不是问题,所以他们难免会感觉奇怪,为什么大明帝国要一个劲的加税?因为在当时背景下,减税才是正途啊;甚至不收税才是正道;更有甚者,应该加大拨款力度才是正解。总而言之,如果让他当大明皇帝,他就这样做!问题是,这和晋惠帝的何不食肉粥,有什么分别呢?
历史上的问题也好,现实中的问题也好,如果钱不是问题,通常啥也不是问题。
问题是,大家就是解决不了钱的问题。
既然无法解决钱的问题,大明帝国能调拨到辽东的最大兵力上限,其实就是十万左右,而且还只是账面上的十万,兵员素质是什么样的?军队的装备是什么样的?这个都不能深究。
关键是,谁也知道以这样军事资源,只能和努尔哈赤玩城墙大炮战略(也就是重点防御主要城池),才能避免努尔哈赤迅速席卷整个辽东地区,但是大明帝国就是无法支持这种战略。
因为支持这种战略,就意味着有一大笔计划外的军费开支,需要中央政府常年负担。
更要命的还在于,这笔计划外的军费开支,中央政府根本无力承担,所以只能额外征收一笔农业税,这就是著名的辽饷。
在这种背景下,杨镐虽然一直拒绝主动进攻努尔哈赤,但是中央政府却是一再催促杨镐赶紧出战。
因为按杨镐的那种战略,这场战争就是旷日持久的、看不到解决期限的战争。而这就意味着,中央政府需要一直负担一大笔计划外的财政支出;而老百姓也得一直负担一大笔额外的税收。
面对中央政府的一再催促,杨镐只能无奈率军出战。虽然说,杨镐也知道出战凶多吉少,但是却无法拒绝。
杨镐的作战计划是以赫图阿拉为目标,让开源、沈阳、清河、宽奠四路大军分进合击,一举围歼后金主力、攻陷后金老巢。
结果,努尔哈赤任你几路来,我也只是一路去;于是,满清兵力集中、明军兵力分散,明军被逐个击破了。
许多人似乎总认为,杨镐就是一个傻子。因为随便拉出一个人也知道,分兵四路的结果,就是会让敌人逐个击破。杨镐竟然连这么简单的道理,也不懂得。
其实呢,说这种话的人,都忘了一个最基本的历史事实。那就是,杨镐是一个资深的军事统帅,更有众多参谋、将领协助他工作。所以杨镐制订的战略、战术,也许并不高明,但它肯定很专业。
所以,杨镐的失败,绝不是一个集中兵力就可以避免的。
这就好像,一个职业棋手,被另一个职业棋手,杀得再一败涂地,他也是一个职业棋手。
如果我们研究这局棋时,总认为,那个失败的职业棋手,之所以会失败,就是因为他根本不会下棋。那我们研究相关棋局,不过是为了寻找廉价的优越感罢了。因为这样研究棋局,永远不会有任何收获。
学习历史,其实也是如此的。如果我们总认为,那些政治人物、军事人物,之所以会失败,就是因为他们弱智、低能,那我们看历史,除了获得一些廉价的优越感外,不会有别的。
这样的历史看多了,只会让我们觉得,如果我们有机会穿越回古代,就能如何如之何。总而言之,处于杨镐的位置上,只要知道集中兵力,就能如何如之何了。但是杨镐连这也不知道。
问题是,如果知道一个集中兵力,就能在战场上如何如之何。那知道一个低买高卖,肯定就能在股市上如何如之何了。
一切是显然的,随便拉出一个人,也知道集中兵力的重要性,问题是,兵力不是你想集中就能集中的。就好像谁也知道,想在股市里挣钱,必须得低买高卖。问题是,这不是你想做到,就能做到的。
其实呢,我们只要对着地图,简单看一下当时的战争,然后假想自己是明军统帅会如何做,自然就会知道,我们处于杨镐的位置上,大概率上也会这样做。关键是,我们拒绝这样玩,也只是换一种方法失败罢了。
当时的明军主要驻扎在开原、清河、沈阳、宽奠四个地区。
这是辽东地图。我把努尔哈赤的老巢赫图阿拉城用红圈标出来,开原、清河、沈阳、宽奠四路明军驻扎地区,都用蓝圈标了出来。
我们现在的第一个问题是。
杨镐为什么把明军分散在这们四个相距很远的地方呢?
答案非常简单,如果明军真把军队集中在某个城池(比如沈阳)。这个城池之外的地区,就都会变成“棉花地”,从而任由努尔哈赤随意摘取了。
总的来说,集中兵力的好处,正常人都知道,问题是,集中兵力的弊端呢?那就是会广阔的地方,丧失最基本的防守能力。
我们现在的第二个问题是,杨镐为什么不集中兵力进攻努尔哈赤,非要从这个四个地方,四路合围努尔哈赤呢?
答案也非常简单,那就是杨镐真的要集中兵力,就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努尔哈赤不是傻子,也不是死人。如果杨镐真的计划集中四路大军于某个地方(比如沈阳),然后再亲自率领四路大军进攻努尔合赤,你说努尔哈赤会如何做呢?
大概率上,肯定是在杨镐军队还没有正式集结完毕时,就留一半兵力防守老巢,然后率领另一半军队,大举进攻那些因为明军离开,而丧失基本防守能力的城池。
在这种背景下,你说杨镐能怎么办?还能继续率军进攻努尔哈赤的老巢吗?肯定是不能了。
总的来说,辽东是一个广阔的地区,帝国必须得在辽东的主要地区,都配备一定的兵力。否则,敌人大举抄掠相关地区,肯定如同进了棉花地。
更主要的是,如果敌人把相关地区抄掠遍了,就算明帝国的军事主力安然无恙,你说大明帝国算不算失败?而且,这样折腾过几轮,敌人的物资自然不会匮乏(因为抢够了),而明帝国的后勤保障靠什么维持呢?
战争最难做到的事,就是集中优势兵力。
如果你集中兵力的结果,就是你的防御地区,遍布空门,然后让敌人随意进攻。那你集中兵力,还不如不集中兵力呢?
战争,往小了说,也是在一条线上进行的。换而言,几百里、上千里的防线,哪个点,也可能随便让敌人的进攻。
战争往大了说了,就是在一个面上进行的。换而言之,几万、十几万、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地区,哪个点,也可能随便让敌人的进攻。
在这种背景下,你单纯的考虑集中兵力。却不考虑敌人,可能趁虚进攻你兵力空虚的地方。那你肯定只会让敌人牵着鼻子走。
一切是显然的,你兵力集中起来后,敌人肯定会避免与你的主力接触,更主要的是,会借此机会打击你兵力薄弱空虚的地方(因为,你的兵力集中在某个地方,兵力薄弱的地方,肯定多的是)。到时,你救援不救援?关键是,等你军事主力过去时,人家肯定又打你别的地方去了。
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你必须得适当分散兵力。否则,你肯定连敌人的影子也抓不住,只会让敌人牵着鼻子走。
所以呢,杨镐四路出兵的战略,并没有任何错误。问题是,明帝国的军队丧失了野战能力;所以面对敌人的突袭时,它无法坚守足够的时间;而其它几路军队,也无法迅速过来支援友军。
这样的军队,就算它集中兵力,后果也是灾难性的。
一切是显然的,这种军队集中起来后,突然听到那些不设防的地区(因为相关地区的军队调走了),受到努尔哈赤的进攻时,他们应该怎么办?突然听到,他们的后勤补给线受到努尔哈赤攻击时,他们应该怎么办?
说实话,这种军队,面对新兴的满清军队,只适合袁崇焕的战略,那就是躲在城里,千万不要出城(美其名曰城墙大炮战略)。只要出城,怎么打,也是非常危险的。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熊廷弼经略辽东

识字君东征网友,把我的三国长篇改编成了视频节目,已开始陆续上传到了西瓜视频。

https://www.ixigua.com/home/2198669005429151/
有兴趣的网友,可以复制这个链接到互联网上观看,也可以在西瓜视频APP上搜索用户  识字君东征  观看。
目前已上传六个视频。希望大家会喜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