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唐医易先生伤寒论讲稿第十九节——小柴胡汤
相关推荐
-
(十三)小柴胡汤——半身麻木,低血糖,坐骨神经痛
146手足厥冷--许叔微医案 酒家朱三者,得伤寒六七日,自颈以下无汗,手足厥冷,心下满,大便秘结.或者见其逆冷,又汗出满闷,以为阴证.予诊其脉沉而紧,曰:此证诚可疑,然大便结者为虚结也,安得为阴?脉虽 ...
-
【唐医易先生:小柴胡汤的临床运用】6
唐医易先生:小柴胡汤的临床运用扩展经验 (1)半身麻木:本方加川芎.当归.桂枝. (2)半身疼痛:本方加川芎.当归. (3)半身出汗,半身无汗:本方加川芎.当归等. ( ...
-
唐医易伤寒讲稿
洪大有力或滑数. ***功效辛寒清热*** [发挥] 1.温疟本方加桂枝治温疟脉象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痛烦时呕者. 2.寒热往来热多寒少. 本方加柴胡治寒热往来热多寒少. 3.湿温本方加 ...
-
读《雨中访草药王》,深感中华之瑰宝一一民间中医草药医急待拯救
读完秦明树先生的<雨中访草药王>,我最关心的是富山中医老先生收徒没有?这么好的医术和医德,如果没人传承就太可惜了.中医博大精深,治病救人,花费不多,却能常显神奇,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可自从西 ...
-
『中医传统特殊疗法集萃』第十九章 陶针疗法 第一节 概述
陶针疗法是用瓷片或陶片作为针具,在体表一些特定的部位进行浅刺以治病的方法.这种方法曾在古代应用,目前还在我国广西柳州.南宁等地流传.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以瓷针治病, ...
-
『中医传统特殊疗法集萃』第十九章 陶针疗法 第二节 治疗作用机理
陶针治疗的依据是经络理论.皮部是十二经脉在皮肤的分区,它具有局部性和整体性两种作用.皮部对外界的变异具有调节和适应的功能,起着保卫机体.抵抗外邪的作用.皮部通过经络沟通和联系脏腑,它们之间互相影响,故 ...
-
医林指月十一种十九卷.全.清.王琦辑.清乾隆32年宝笏楼刊本
医林指月十一种十九卷.全.清.王琦辑.清乾隆32年宝笏楼刊本
-
白发伤寒论|第三十九讲(169.170)
讲述:白发渔樵 编辑:达生 标蓝:原文 标红:药征 标绿:知识点 169,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这里它有一个背微恶寒,背有点怕冷,稍微有点怕冷,白虎加人参,实际中没 ...
-
白发伤寒论|第四十九讲(231.232)
第四十九讲 讲述:白发渔樵 编辑:达生 标蓝:原文 标红:药证 标绿:知识点 231.232 .阳明病.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 ...
-
白发伤寒论|第五十九讲(306.307.309.310.311)
第五十九讲 讲述:白发渔樵 编辑:达生 标蓝:原文 标红:药证 标绿:知识点 306.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307.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