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可以带货,但你的景区或文旅项目有什么货呢?

“喝一杯茶,唱一首歌,写几段文字,拍几张照片,录一段儿视频。我就是“大秦笔记”秦智勇,行走在美丽乡村和中国景区。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愿意分享、共同交流。”
直播可以带货,但你的景区或文旅项目有什么货呢?
“大秦笔记”秦智勇

1,直播可以带货,但你项目上有什么货?

货,就是商品与服务。
比如景区,门票、交通票、
剧场票、演出票、单项体验票、
住宿、餐饮、
特产、手工艺品、文创品、等;
比如小镇,吃住行游购娱那些是有票的?
既然是票,首先是相对标准化,
服务的内容、时长、商品实物的样式等,
其次是最基础的刚需,
住一间房、玩一个刺激项目、看一场演出等,
再者就是有线上下单的优惠,
力度还不能太小,让人要感觉捡到了便宜。
货,还有身份与特权。
“大秦笔记”所言:
一切的收费,是货;
一切的付费,也是货。
策划一个活动,可以标价,即可竞卖;
认定一个身份,可以标价,即可售卖;
创作一个作品,可以标价,即可寄售;
设置一个特权,可以报价,即可预售。
这里说的特权,是服务分级,尤其是会员制,
与官场以及职场里的特权不是一个意思,
主要还是以服务分级而对应的消费感受不同。
“免费是方法,收费是身份”
2,货卖啦,如何结算与分配呢?
关于标准化,相对还是容易的,
难的就是:
如何把不同类型与个体的商户给整合起来?
大品牌的就是自持经营,
中等项目就是上一套系统,
小的地方就是设一个统一结算点。
其实就是一套自己景区和项目的结算系统,
加上及时快速的到商户账的承诺与执行,
还有的可以把租金与结算体量给挂钩,
不然平台收取的费用很多线下商户是不愿接收的,
那么这部分差额去哪里找?
一是直播带货实现的新的销售,
一个是借助分销与会员后续购买实现销售,
这样做着做着一个项目自成一个购物商城,
定时进行新品开发、促销活动、会员推送等。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尤其是目前自己项目内的商户不配合
机制是关键,就是让商户的利益不受损失,
反而可以享受直播所带来流量与销售的增加。
但前期肯定是要牺牲项目主的利益的,
找补差就得重视与提升整体策划运营的能力,
而这又是一个持续地、复杂的、
琐碎的、以及电商专业化的事情。
对于擅长以建设为主的项目开发方,
建了、卖了,最省事!
租出去其实都不愿意,还用心经营呢?
可房地产为主的转型必然要重视运营
就像景区也是要转向运营为王。
“财散人聚,皆为利来利往”

3,直播平台那么多,那个效果好呢?
选择,是个大事儿,
既要看平台影响力,
又要看平台特点与自己的货的契合度,
当然还要看你的内容生产水平与费用预算。
内容的平台,似乎更适合宣传和推广,
顺带兜售门票很好;
电商的平台,似乎更适合低价刚需消费品销售,
顺带卖个特产还行;
社交的平台,似乎更适合圈子里的活动组织,
以及信任式和兴趣型产品推荐,
顺带卖个席位呀装备呀或什么研修班兴趣班呀。
一个景区或项目,要选择与确定自己的突围点,
再来匹配直播渠道,这样精准度才会高。
目前旅游行业,
主要集中在大的宣传推广带动游客到目的地的综合消费;
目前文化产业呢,
主要集中在大型活动与会展以及文创产品的线上销售方面;
目前的小镇呢,
还是侧重在地产与商业的销售以及分时租赁方面;
目前的乐园呢,
还是集中在销售门票及园区内及时必须的消费上;
目前的研学呢,
还是集中在学生群体的“刚需”完成任务体验上;
目前的自驾游呢,
主要是圈子里的事儿,可以衍生出很多内容呢,
首先是服务类的,比如线路设计、攻略等,
其实是装备与设备的,比如穿戴的、驾驶的,
再就是活动与比赛的,比如分级别、分距离、分路况等,
最后还可以半专业、半游乐,圈子越大人越多,生活方式越成立!
“合适的,永远是最好的; 
“适合的,永远是最对的。”
4,话不多说,马上行动!
没有什么比行动更重要!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一说就办、马上行动!
借助直播进行品牌第二次飞跃
更加贴近自己的消费群
更好地与顾客进行沟通
互动、认同、信任
好玩、有趣、有意义
......
“大秦笔记”
2020年12月27日
中国-长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