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辱不惊,无为而治(十三至十八)
金成教育第1048天
今日六篇,无为第一。宠辱若惊,何也?宠,得之若惊,失之若惊,身之哀乐操于他人之手。得之我幸,失之我命,难求也。有之亦喜,勿骄纵,怀恩于天;失之何悲,人有缺,常也,改之幸甚。
老聃所言: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吾明其义,不禁莞尔。若使千年之后,敢此言乎?夏启承位,家天下。传三朝两千年,分封难符。六合一,始皇登临,天下之大,唯一家之身。以史观之,可托天下邪?虽重之本身,家业之大,何人所及?尚有猥念,一家所失,天下之灾。何辜也?职场可言其道,难矣。
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如常,知常曰明。以吾观之,诸事究本,亦为道。何也?众人于繁杂之事难明,迷茫前程,难解其中。自以为法,标本未清。一时之得,亦为后事之祸。究其本,择其因,施明方,乐事于我。
太上,下知有之。吾言十七篇为施政之纲,无为而治。下者,国民侮之,败坏于斯,亡之不久。畏之,一时风平。若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亦无存。亲誉之,吾所求,亦难求。其乐融融于斯,可长久也。如前言,有一时之念而歧,未知所祸。君主于朝,无所为,民生和谐,军政于身而难得。万历未朝卅载,国依行,权柄难落,无为未至极而有所失,叹之嗟然。
大道废,有仁义;国家昏乱,有忠臣。此天道之常,无悔。余所疑,何故至此哉?何来大道废?国家何乱?何有六亲不和?探天道之常,念前事之因。知万事皆有因果,明心而为,善治于境,亲眷相融,良友相随,此为道。何求明灭之间?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