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间有两套计算系统:人算与天算

天地之间有两套计算系统,一是人算,一是天算。
人算是人间的计算系统。人算的基础是人的聪明才智,人算算的是数据,看的是眼前的利害得失。《孙子兵法》第一篇《始计篇》讲“庙算”:“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孙子兵法》所说的“庙算”,是古人奉为圭臬的“人算”,就像现代社会的“大数据”分析及战略策划,通过对竞争双方的基本状况、利害得失进行分析、比较、预测,从而制定出更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战略规划和作战计划。
纵观历史,总控全局的君主,如刘备、李世民、朱元璋等;运筹帷幄的谋臣,如姜子牙、诸葛亮、张良等;能征善战的名将,如孙武、王翦、韩信等;白手起家的富商,如范蠡、猗顿、胡雪岩等;无一不是精于“庙算”、“人算”的高手。

天算是上天的计算系统。天算的基础是天道自然的因果定律。天算算的是公道,根据人的善恶德行,给予相对应的吉凶祸福。
人算有量有尽,胜负利害,清晰可见。天算无量无尽,业报轮转,无休无止。
《太上感应篇》云:“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
东晋高僧慧远在《三报论》中说:“业有三报,一曰现报,二曰生报,三曰后报。现报者,善恶始于此身,即此身受。生报者,来生便受。后报者,或经二生,三生,百生,千生,然后乃受。”

《太上感应篇注讲证案汇编》有则故事:明朝万历年间,扬州有一个开大南货店的人,临终时,嘱咐儿子说:“我平生起家,在此一秤。此秤乃乌木合成,中空,内藏水银。秤出,则将水银倒在秤头,称入,倒在秤尾。入重出轻,所以致富。”他儿子听了,非常吃惊。等他父亲死后,就将这杆“水银秤”用火烧毁,并多做善事以补偿父亲的罪过。
然而,令他想不到的是,他这些年勤做善事,两个儿子竟相继死亡,他不由得怨恨老天,说:“父用心不平,反获平安;今出入公平,不敢瞒昧,反丧二子。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天道公平吗?”
忽然,他恍惚梦到一官衙,见一官员坐在殿上,当面告诉他道:“你父亲欺心造业,获罪于天。上天所以派遣了破耗消散二星来投生为你儿子,以后要荡尽你的财产,还要来一场大火,家产败尽,子嗣断绝,以此显示因果报应,毫发不紊。现在你能改过从善,上帝因将二星取回,不久将换好子二人,使你家光大。”他醒来后记之,愈加力行善事。三年中,生二子,俱中进士,子孙繁盛。

人算要有尺度,多行善事,多做利他之想,利人才能利己,渡人才能渡己,德位相配,福德才能长久。否则,利欲熏心,自私贪婪,聪明过了头,就会聪明反被聪明误。俗话说,人算不如天算,举头三尺有神明。人算,算得再精明,得到的不过是眼前的利益,“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朝朝暮暮营家计,昧昧昏昏白了头。”“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持手一双”,人在生前再如何精于计算,善于谋划,走的时候依然两手空空。
台湾新竹城隍庙山门上悬挂着一大算盘,对联云:“世事何须多计较;神仙自有大乘除。”
浙江嘉兴乌镇修真观大门上,悬挂着一个大算盘,对联云:“人有千算,天则一算。”并且第一个“算”字,还故意写错了,表明“人算不如天算”,人算再精明,终有百密一疏,算不到的地方。

最聪明的人算,是多做善事,勤修功德。道教典籍《玄都律文》称:“为善者自天佑之,为恶者天必殃之。人有一善,心定体安;人有十善,气力强壮;人有二十善,身无疾病;人有三十善,所求者得。”四十善、五十善以至九十善、二百善、三百善直至千善,各有善应。
聪明才智,是人算的助力;善恶有报,是天算的法则。人算要多获福报,就要行善积德,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祥,实现人生最大收益。
作者:关公文化彭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