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经验』王庆其:学习仲景用白术的临床体会(上)
相关推荐
-
15、白术(苦平,补脾温土,利水去湿)
原文: 味苦,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一名山精,神药经云:必欲长生服山精.生山谷. 注解: 1.白术:苦平,健脾,专门除湿,健脾整胃,通利三焦利水,补脾正药. ...
-
茯苓不适合哪些人群
茯苓是一味利水渗湿药,药性是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功效是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临床常用茯苓来治疗以下几方面的疾病: 1.水肿,茯苓甘淡,甘能补,淡能渗湿,药性平和,既可以去除病因,祛除邪气:又可 ...
-
治湿十法
中医书友会第2897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又到了湿邪最为严重的季节.湿邪侵犯人体之后,能阻塞气机,潴留成水,病难速愈.作者根据临床实践,常用之施治方法,举其要者,可归纳如下十法.(编辑 ...
-
『名医经验』王居易教授经络诊察方法的临床体会
王居易教授曾师从杨甲三.程莘农.王乐亭.贺普仁等数位针灸界前辈,从事针灸的临床研究五十载,对于将传统的经络理论运用于临床有着丰富的经验,自70年代末开始,先后在欧美国家传授针灸,著有<王居易经络 ...
-
『名医经验』王庆其膏方用药经验
王庆其教授系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床以诊治消化系统疾病及各种杂病见长,对冬令膏方积累了30余年的临床经验.现将王庆其膏方组方遣药的经 ...
-
『名医经验』国医大师周仲瑛讲中医临证技巧(十三)
异类相使主要是指将两味以上功用不同的药物合用以促进疗效.但也涵盖相杀及相畏.相恶等药物的配伍,以使其增效减毒.临证还当根据复法治疗的需要,把握药物的配伍关系,才能取得预期疗效.兹举例介绍相关配伍如下: ...
-
『名医经验』国医大师周仲瑛讲中医临证技巧(九)
临床按病辨证选方,是切实掌握好"辨证论治"的重要一环,要想开好一张处方,首先要掌握辨证论治的基本知识,系统地学好中药学.方剂学及临床各科,熟读主要的中药.方剂歌诀,这些都是必不可少 ...
-
『名医经验』国医大师周仲瑛讲中医临证技巧(八)
复法就是复合立法,主用于证的交叉复合,有时单一的证也需通过复合立法,求得相互为用,以形成新的功效,如温下法.酸甘化阴法等.此外,还可借复法取得反佐从治,或监制.缓和其副作用. 应用复法的重要意义 错综 ...
-
『名医经验』国医大师周仲瑛讲中医临证技巧(七)立法的具体应用
中医辨证论治当分两部分,先是辨证,后是论治.临床既要掌握治疗疾病的总原则,如平调阴阳,治标与治本,扶正与祛邪,防治未病,正治与反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等,还应在治则指导下,把握立法的具体应用,才能符 ...
-
『名医经验』国医大师周仲瑛讲中医临证技巧(六)中医辨证要点及影响因素
初接触临床的医生在辨证时遇到的困难,绝大多数是不熟悉辨证分析的基本要点.现将辨证要点及其影响因素简介如下,其中某些要求实际上是在四诊过程中就开始的. 识主症 首先应确定主症(一个或若干个),因主症往往 ...
-
『名医经验』国医大师周仲瑛讲中医临证技巧(五)知常达变 掌握证的五性
证的五性即特异性.可变性.交叉性.夹杂性.非典型性,掌握证的五性对于提高认证的精确度.加强辨证的预见性大有裨益. 特异性 证与证都是互相区别的,每一个证的概念都有其特殊内涵,即特异性.但从组成证的各个 ...
-
『名医经验』国医大师周仲瑛讲中医临证技巧(四)中医辨证的内容
辨病名 根据中医有关病名的认识,抓住主症(可有一个或若干个)及其临床特点,确定可能的病名尤其是非症状病名,有利于针对疾病特点进行分别治疗.如有些病在一定阶段都可表现脾胃湿热证,但黄疸宜用茵陈篙汤,湿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