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之思

  北京故宫博物院又成了“网红”,在这个“紫禁城上元之夜”。

  已经有六百岁的故宫位于北京市中轴线上,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被称为世界现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记得书上写过,当时建造故宫时,动用了23万工匠,百万民夫参与修建。很多南方名贵的木材和石材,由于体积巨大,不能切割,无法车马运送,于是勤劳聪慧的能工巧匠便在冬季汲水,使道路结冰,或利用河流走势,顺流而下,把原材料置于冰面,沿途传递,才从千里迢迢的南方原始森林中运送到紫禁城。耗时三年之久,才将材料凑齐。

  故宫按照“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营建原则,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布局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处处显示的是古代的章法礼制,对称严谨庄重,不失高雅与神秘。

  行走在宫里,我被人潮推到了乾清宫门口。瞪大眼睛,伸着脖子,努力向里张望,不仅想要看到古时室内家具陈设,悬挂的名人匾额字画,还想看到仿佛穿越时空的古人,犹如那个在《末代皇帝》中,不慌不慢地从皇位后掏出来一个蛐蛐笼子的年老的溥仪。

  牌匾、楹联、古建、家具、漆器、屏风……光看这些物件就眼花缭乱。你不知道从哪里会冒出来一个以前没见过的东西,或者被岁月剥落、斑驳了的时光,石板上偶有生发的嫩草,都让人心生怜悯,它们也是这宫墙之内的主人。宫门上映衬出当年的繁华与热闹,都归于此刻的宁静与淡泊中。不复古板,不再隔绝,不作高深之态,任凭世人打量。身处喧哗,却丝毫不影响庙堂本身的厚重,自有一股来自神灵的能量让人身心安然。身在磁场中,感受到的是古时天人合一的庄严、肃穆,低调间处处散发着国宝的优雅与精致,魅力与神采。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再栽。在故宫内几乎看不到一个塑料瓶子或者一片垃圾废纸。还清楚的记得,后宫的御花园里,还有一个小巧的书店,陈列着关于这座古老庙堂的神秘故事,与前殿文创中心形成鲜明的对比。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时尚,都在这里呈现。近年来,这座古老的宫殿愈以年轻时尚亲和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朕知道了”故宫胶带、后宫佳丽的故宫口红、登机牌、朝珠耳机、折扇等一些列文创用品不仅为故宫赚足了人气和眼球,还在2017年时文创收入就增至15亿,产品数量达10000种之多。这也使我想起来院长单霁翔有次在报道中提到的“有尊严的文化遗产才具有强盛的生命力”。

  一个是红墙黄瓦,一个是故宫黄墙绿瓦,一个在北京长安街之北,一个在台北至善路之北,一个是古代宫殿,一个更接近于现代博物馆。北京故宫与台北故宫相隔千山万水,而中间远隔的是剪不断的乡愁与情丝。

  建造于1962年的台北故宫博物院坐落于台北市士林区至善路二段221号,背靠大山,占地总面积约16公顷,白墙绿瓦,与周围的的环境相比,很是醒目。当年“行政院长”陈诚同意拨款新台币6,200万元兴建,1965年完工。

  从1948年年底到蒋介石离开大陆为止,究竟运了多少黄金。但在当时国民党检察院的秘密报告中显示,单单黄金就有价值5亿美元。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老祖辈留下的历史见证,黄金没了可以再淘,文物却世上只有一件,堪称无价。当时负责挑选运台文物的都是各方面的专家:书法家庄尚严,瓷器专家吴玉璋,图书专家梁延伟,以及玉器专家那志良,此四人被称为“故宫四大金刚”。

  据资料记载,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珍品中,有甲骨档案2万多片;陶瓷器2万多件,包括从原始陶器到明清瓷器;铜器1万多件,包括历代钱币,其中有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4300多件,其中有著名的新石器时代的玉璧、玉圭、玉璜以及闻名海内外的清代玉雕“翠玉白菜”、“避邪雕刻”、“三镶玉如意”等;古代书画近1万件,其中有从唐至清历代名家的代表作,如三稀之一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后部长卷,怀素的《自叙帖》,颜真卿的《刘中使帖》,苏东坡的《寒食帖》,张宏的《华子冈图》等;善本古籍有近20万册,包括中国仅有四部的《四库全书》较完整的一部;明清档案文献近40万件,其中有清朝历代皇帝朱批奏折、军机处档案、清史馆档、实录、起居注等,以及世界罕见的满文老档40巨册,件件都是稀世国宝。

  所藏的商周青铜器,历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献、名画碑帖等皆为稀世之珍,展馆每三个月更换一次展品。据说,按着这样的节奏,所有藏品可展出60年且不带重复,不得不佩服当年入台的国宝守护者一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漂洋过海,一路护送到了这里,才使得在战火中颠沛流离的文物得以有了栖身之处。

  台北的故宫更像是博物馆,里面珍藏的“镇馆之宝”翡翠白菜(东坡肉型石、翡翠白菜和毛公鼎并列为镇馆三宝。)以及它特殊的寓意使我至今记忆犹新。玉不琢,不成器。玉,在中国是非常珍贵的质材,琢磨玉料成为器物则相当的费工、费时。当时的匠人,就别出心裁,雕刻了这件翠玉白菜,活灵活现。据说翠玉白菜即为光绪皇帝妃子瑾妃随嫁的嫁妆。白菜寓意清白,象征新娘的清白和纯洁;螽斯衍庆,则象征多产,祈愿新妇子孙众多;嫁入帝王家,希望以后婆家的人好好珍惜这世上来之不易的姻缘。自然色泽、人为形制、象征意念,三者搭配和谐,遂成就出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我从侧面细细观看了半天,想着这件国宝已经历的历史,该承受了怎么样的委屈和磨难,才能在这里有缘相见。

  台北故宫里是禁止拍照的,到处摄像头不必说。排队想看镇馆之宝,尤其是翡翠白菜也需花费至少一小时时间排队才能瞥上5秒就立马走人。不然,后面的人就会催促“看完了吗!”

  还有那些不能用金钱衡量的名人字画,让你置身其中才会明白为什么艺术无价,当金钱变成了数字,纸张却显得格外脆弱和娇贵。“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当真正阅览过帝王家的收藏古人字画,再回头看看现如今的作品,只会想到“惨目忍睹”,但那里过于拥挤和狭窄,时间太过仓促。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六百年的故宫还在,却经历了太多变迁。人来人往,潮起潮落,更替不断,随着时针的转动,进入到了下一个六百年的轮回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