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恩志:以伤亡16人的代价,歼灭美骑一师800余人,立特等功
相关推荐
-
志愿军一炮击中美军坦克,排长不屑一顾,下一幕却让他吃惊!
1951年5月,朝鲜半岛局势更加恶化,驻守在鸭绿江岸的二线部队开赴朝鲜.23岁的梁继永,当时是第68军203师609团1营的一名战士,也主动申请赴朝作战.到了朝鲜战场,他被分到炮兵连,担任副排长. 同 ...
-
朝鲜战场,不是你想的那样,志愿军经常遭美军伏击
正面打不过就搞伏击,交火拼不过就搞偷袭,这是美军在朝鲜战役时惯用的手段,志愿军经常有站岗的士兵被美军抓走,没了人把守,美军就能顺利实现他们的伏击计划,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志愿军也不是好惹的. ...
-
【家国情怀】老照片背后的故事/刘湘源
1992年6月15日,我的父亲开国将军刘贤权在长期伤残和病痛折磨中去世了,享年77岁.丧事办完后,我和母亲安绍杰在整理父亲的遗物中,发现一张略显发黄,但保存完好的老照片.母亲指着照片和我说:" ...
-
还原最真实的“上甘岭战役”,43天血战背后,惨烈程度超乎想象
这是一场我们熟悉却又不真正了解的战役,这是一场被世界所有著名军校载入史册的战役,这是一场无数中国军人喊出了"向我开炮"的战役.短短43天内,在这片仅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敌我双方 ...
-
1984年,四川广电一职工家中被盗2500元,他的特殊身份随之被揭开
1984年6月的一天中午,四川省巫溪县(今属重庆市)广播电视局干部徐天良的妻子洪德英因为外出办事,提前回了家. 她像往常一样打开大门,向屋里走去,突然一个人从屋里窜出,同她撞了个满怀. 洪德英很快就反 ...
-
志愿军入朝有多隐蔽?老兵回忆:不得大声说话,以免被飞机听见
抗美援朝战争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中国人民志愿军凭借着低劣的武器装备和严重不足的后勤给养打得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溃不成军,美军战士称呼志愿军是"移动中的幽灵":南韩军队看见志愿军 ...
-
奔袭三所里、抢占龙源里、血战松骨峰;三十八军一战成名万岁军
奔袭三所里.抢占龙源里.血战松骨峰: 三十八军一战成名万岁军 1950年11月初,志愿军第一次战役已经结束,我军取得了初战的胜利,歼敌一万五千余人,但我军伤亡也达到一万余人.最可惜的是我军负责迂回穿插 ...
-
上甘岭战役究竟有多惨烈?炮火密度超过二战,每秒有6发炮弹落下
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上甘岭战役和长津湖战役给中国人以及全世界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上甘岭战役,战斗惨烈程度空前高,火力密度已经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高水平,作战双方伤亡都很惨重. 1952年1 ...
-
傅崇碧临危受命,铁原阻击战挽救志愿军危急之中,却再也不敢回乡
1951年4月22日的黄昏时分,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共15个军总计15个军沿着200多公里宽的战线上突然向"联合国军"发起攻击,突然而来的炮火把联合国军打懵了. 战役发起的第 ...
-
他在朝鲜战场力挽狂澜,如战神降世,为何成名后隐姓埋名33年?
1951年5月22日,已经遭到志愿军连续痛击的美军,趁志愿军已于5月21日开始向北转移之机,突然集结重兵,打算抄我军的后路. 为什么说是集结重兵呢?因为光是美军的先头部队就达7个主力师之多,而且配备了 ...
-
战史上罕见:区区40名志愿军,凭什么拖死美军一个加强团?
1951年6月4日,志愿军第六十三军一八八师五六三团三营八连临危受命,前往涟川至铁原公路边的无名高地构筑阵地,阻击北犯铁原的美军. 这场战役就是以惨烈卓绝而名扬军史的"铁原阻击战" ...
-
5万打2.4万,美军为何突不破铁原?这8个志愿军的回答震撼了他们
在你的面前有一座250米高的悬崖峭壁,你是否敢毫无顾忌的纵身一跃? 要知道,从250米高的地方,摔下来就是粉身碎骨!我想一般人是绝不敢跳下去的!而在70年前的抗美援朝战场,就有8位志愿军勇士,为了不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