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感悟2 珍惜你所拥有的

心灵成长 生命觉醒


心灵感悟
珍惜你所拥有的
常谦

2020年11月2日,坐在火车上,从济南返回葫芦岛途中,我看着窗外的风景。
突然,有一幕场景映入我的眼帘。我看到黄土地上,有位老农半趴半跪在黄土地上,双手向前伸着,眼睛看着前面,用手在捡着什么。我感觉好像是在捡落在地上的花生等类粮食。
在那一瞬间,一种莫名的感动与感慨自心中油然而生……

在火车上看上去光秃秃的黄土地上,一位六七十岁的老人趴跪在冰凉的土地上,非常虔诚的就为了捡起落遗失在地上很少的一点粮食。就在我看到的短短一瞬间,我仿佛看到了老人家专注的眼神,感受到了老人家对眼前粮食的无比珍惜之情,我更看到了老者身上的高尚的美德在源源不断地流淌……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早都已经做到了衣食无忧。可以说,土地上能被捡起来的那点粮食,不会对老人家生活条件有多少改善。但是我想老人家看中的不是那点粮食,而是对粮食如果遗落在地上就会被浪费掉的珍惜之情,是中华民族勤劳节俭的一个缩影。这个珍惜之情让我思绪万千……

这位老农对粮食的珍惜体现出劳动人民的朴实与美德,对此我们是否该有些思想的启迪、生命的启发呢?我们在生活中需要珍惜哪些方面呢?
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珍惜生命、珍惜今天
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人的一生正常不过七八十年的光阴,在不知不觉中一年一年就过去了。实际上不管你的寿命有多长,每个人也只能很现实的活在今天,每个人能把握的也只有今天。
生命,不仅是你我呱呱坠地的那一声啼哭,而是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想起生命,会让我们每个人由衷的感恩母亲。对此,每个人都要感恩父母给我们带到这个世界,就要珍惜生命。

人们的欲望在不断增加,如果只懂得追求个人的物质享受、寻求刺激,就会在精神的空虚中而忘记自己最宝贵的东西——生命。忘记了这个生命来到这个人世间的目的。那么我们来到人世间到底干什么来了?

1、人生酬业。
父母给我们生命,让我们来到人世间,就是要以人的身份来尽伦常之道。如孝道、悌道、慈道、夫妻道、君臣道、朋友道等等。这就需要我们要敦伦尽分,以认命、认账、任劳、任怨的心,去做好自己角色所承担的职责与本分。

2、延续后代,传承祖德。
我们来到人世间就要生儿育女,延续后代子孙,并传承祖先德行,将家族发扬光大。
孝经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3、借假修真。
人的肉身早晚会随着寿命的结束而化成灰土,在某种意义上讲,这个肉身也是个假身。我们需要借这个假身来不断的学习圣贤教诲、断恶修善,培植福德、涵养心性、化解恶缘,与人为善,修身齐家、敦伦尽分、在无我利他中转凡成圣,找回自性真我,离苦得乐。

那么我们想一想,在已经逝去的生命当中,我们每天都在忙些什么?都在为谁而忙?忙到今天,烦恼是否会越来越减轻?身体还健康吗?福报和智慧越来越增长了吗?为家庭是否尽到了自己的本分与付出?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单位、为社会和国家是否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和成绩?
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就要学会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努力培养自己的德行、能力、学问及技能,尽好本分,任劳任怨、尽职尽责的付出,并在红尘中面对、接受一切顺逆境界,在历事练心中反省自己、磨练自己、战胜自己,提升自己,在有限的生命中多做利益家人、利益社会和国家的事情。这样才能散发生命的光辉,让自己成为一束光,照亮更多人。

二、珍惜健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健康问题。在人的一生中,除了德行,健康对一个人来说更为重要。如果没有了健康,再高的权力、地位、名声与财富等等都失去了光彩。一个人如果身体不健康,不仅会影响到个人的生活与工作,甚至还会给家人带来诸多烦恼和麻烦。
俗话说: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当我们现在如果身体状况还不错,就要多注意珍惜自己现在所拥有的健康的身体。
那么,怎样才能保持健康的身体呢?

(一)会吃会喝。
1、从养生来讲,吃饭要吃七八分饱,到下一顿吃饭前有饥饿感即可。饭前喝汤,有助于减少食欲。
2、吃饭要细嚼慢咽,慢慢品味,不可过快、不吃汤水泡饭、不吃口味过重、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3、少吃甜食(有寒凉性),少吃喝冷饮、少喝饮料。
4、饮食要有规律,要保持清淡,不贪图口味。限油、限盐、限糖。多吃粗粮,多吃素食。饮食多样化,不单一。
5、每天要喝2升水(大约4矿泉水瓶)保证身体供应,对于过敏性鼻炎、慢性肠胃炎、哮喘、心绞痛、呼吸道疾病、失眠、便秘、长期无名疾病、亚健康疾病,3--7天有效果。

(二)会穿。
不穿薄、漏、透的服装;尽量穿高领内衣、带好围巾;夏季不贪空调;保护好大椎、颈部、腰腿等部位不受风寒;不穿乞丐服等奇装异服;不穿过暖或过薄服装。

(三)会运动和生活。
每天要步行快走或慢跑三千米以上,或保证运动30分钟,直到身体发热、甚至微微发汗,就达到锻炼效果;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晚上睡眠不晚于十一点,早上七点前要起床,贵在坚持。
中医养生中也有很多健身功法,如八段锦,金刚功、五禽戏等等,坚持习练必有好处。

(四)每天保持好的心态与情绪。
要在以下一些方面把握好自己:
1、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出现问题,反省自己。
2、在为人处世中,要学会接受一切,看惯一切、感恩一切。出现问题用理智和智慧去化解,控制好自己的脾气。
3、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与人交往,学人长处,找人好处,改己毛病。
4、内心中没有过不去的人、没有过不去的事,内心不与人对立。
5、学会随顺因缘、不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与人广结善缘。
6、每天临睡前反省当天在言语、行为及想法有过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五)与家人及大众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1、任劳任怨、尽心尽力做好本分之事,要有担当。
2、尽道不要道,讲情不讲理。看破不说破,明辨不张扬。
3、不去控制、要求或改变别人。一切要从改变自己开始,自己改了家人就改了。
4、保持独立性,亲人在密切相处同时,也要有各自生活空间。
5、学会吃亏、包容、理解、换位思考与不计较。

(六)学会讲话
多讲感恩、祝福、鼓励、安慰、理解、体贴、温暖的正能量的话,不讲生冷硬顶、是非人我、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抱怨责备的负能量的话。
(七)不挣不义之财。
古人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财有吉凶,这就是在提醒我们,挣的钱要符合道义才是吉财。如果挣的是凶财,就是感召(皮肤病、血液病等)疾病或灾祸。
(八)不冒犯天地神明
不呵风骂雨;不指责天地不公;不妄议神明、佛像;不冒犯寺院、道场规矩等。

三、珍惜亲情
亲情是最具有能温暖人心的力量,因为有父母、夫妻及兄弟姐妹的存在,
让我们在生活中面临困境与考验时有了更多的希望、助力与美好的回亿。
那么,我们应该珍惜哪些亲情呢?

1、珍惜与父母同在的日子。
当我们越来越长大,父母一天比一天变老。结婚生子,忙着事业和挣钱,和父母团聚的时间越来越少。如果能和父母住在一起,每天能在父母面前尽孝,那可是儿女最大的福报。如果没有住在一起,都在一个城市或离得不太远,就要经常或及时的与父母沟通或团聚。
与父母在一起,给父母做做饭菜,收拾房间,喝喝养生茶,多聊起小时候的事或父母感到荣耀的事,谈一些生活或工作中高兴的事,其乐融融,享受天伦之乐,也是人生美好的回忆与幸福的时光。

父母老了,眼也花了,发也白了,背也弯了,气也短了,多么希望儿女能陪在身边,说说话、聊聊天。孝顺父母要安心顺心,莫让言语伤了父母心。
父母老了,走不远了,干不动了,吃不香了,面憔悴了,多么盼望儿女能洗洗衣服,做做饭、见个面。养育之恩要抓紧回报,莫让子欲养而亲不待。
父母老了,记不住了,说不清了,站不稳了,病加重了,多么渴望儿女能及时守候,洗洗脚,擦擦身。陪父母走完最后人生路,莫让自己人生留遗憾,莫让人生留遗憾。

2、珍惜夫妻的缘分
夫妇是“人伦之始,造化之基”,夫妻相处融洽,关系亲密而稳定,家庭就能稳固、幸福。正所谓夫妻和家道子孙必昌,夫妻和对上能孝顺好父母,对下能教育好子女。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家庭和要谐从夫妻和谐入手。

“百年修得同船度,千年修得共枕眠。”夫妻可以说是天底下最亲密的关系了,不管我们的缘分是如何形成的,这世的缘是好还是不好,都要好好珍惜当下这份缘,有恩报恩,记恩忘怨。当我们在处理夫妻关系中,要学会认命认账、任劳任怨,多包容多理解,放低自己改变自己,要学会把身边的恶缘转为善缘,了却该了结的各种因缘,在未来的生命过程里,剩下的就是更多的福报之果!

3、珍惜兄弟姐妹的亲情
爱情可能会将你欺骗,朋友可能会将你背叛。但只有家庭是你避风的港湾,兄弟姐妹是你永远的依赖与助力。剪不断的手足情深,割不裂的血脉相连。忘不掉的童年趣事,放不下的思念牵挂。兄弟之情,感人至深。
宋朝法昭禅师有一首偈:“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古代留下来的这些教诲,都是从他们的真性情当中流露的。这一首偈当中,说的都是兄弟相处最重要的心态。

弟子规讲“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就是告诉我们如何处好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
尤其是父母不在了,最亲、最近的往往是兄弟姐妹,请珍惜兄弟姐妹在一起的日子吧。

4、珍惜与儿女在一起的日子
“我陪你变老,你陪我长大,”这是人世间最动情的告白,这句话也说出了天下儿女的心声。
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再大的成功,都抵不过教育孩子的失败。
父母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就是尽好对儿女的慈道与教育,就必然能得到儿女回报的孝道。陪孩子长大,陪孩子一起游戏、学习、读书,陪伴孩子经历生活的苦难和欢喜,都会让孩子在心里留下美好的回忆。

可惜我在孩子小时候都去外面忙碌,而对孩子的陪伴与付出都很少,直到孩子长大了,才明白此理。结果就是,孩子和我感情不亲密。
因为孩子需求的不单单是食物,还有精神上的鼓励;孩子需要的不单单是好看的衣物和书本文具,还有对孩子错误言行举止的及时的提醒与纠正;而孩子一天天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中,更需要父母在言行举止上言传身教的榜样的力量。

父母给予孩子的心胸、忍耐、大度、独立、包容与诚信,好德行与好习惯的养成,往往只有在父母身边才能让孩子真正学到,而这些在学校里面是很难学到的,而这些却是父母给予孩子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给予的无条件的爱,才能让孩子把这份爱传递出去。请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日子吧,这样当你回首往事,你对孩子的付出都会成为美好的回忆,都会成为实现自己晚年幸福的资粮。

四、珍惜福德
每个人都希望成为一个有福报的人,当你有福报的时候,就要学会珍惜福报。一般来讲,普遍的规律,人的福报往往都是有定数的。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当一个人在享福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在消耗自己生命中的福报。而当一个人的福报享受尽的时候,就意味着贫穷的开始或生命的结束。但是如果平时能多培福、修福、积福,那么福报就会不断增长。

一个人如果付出的、给予的、奉献的多,而回报的、享受的、得到的少,就是在积累培植福报;反之,如果回报的、享受的、得到的多,而付出的、给予的、奉献的少,就是在折损消耗福报。

由此可以想一想,我们每天到底是在付出的多还是得到的多?是享受的多还是给予的多?是积福还是消福?如果每天无所事事,而又感到很自在、好像很清闲,表面看上去好像是在享福,实质上确是在消耗福报啊!!!
这个道理太重要了,我身边很多人听完我这个解读,都学会了多付出,多培福积福。
我在十多年的传统文化弘扬中发现这样一个规律:一个人,尤其是女人,在结婚前如果被父母宠爱、娇惯、溺爱,付出的少而享受的多,给与的少而得到的多,那么结果就是在结婚之后往往就会吃尽苦头,甚至经历很多的人生挫折与磨难。

一个人的福报、一生的钱财甚至吃的饭多少,往往会有一个定数(如果修福集德或造恶犯罪会有增减),浪费的多、享受的多就是住在折掉自己的福报。
一个人在少年、青年乃至中年时期享福都不是真有福报,只有到晚年时享福才是真有福。而我们每天所用的房子、车子、手机、衣物、家电、粮食等等,一切都是我们的福报,因此,我们要珍惜我们所有的一切。要向那位老农一样,珍惜粮食、珍惜衣物、珍惜福报,才能收获幸福。
同时更要珍惜已经拥有的美德,才能让幸福之花常开、菩提之树常青。

五、珍惜遇见
每天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种的事情,有些事情是自己主动要去做的,也有些事情是应别人的要求或需求而随顺去做的。
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有顺有逆,有好有坏,有如意也合自己心意的。其实,每天我们能遇到的一切因缘都是必然该发生的,因此我们每天遇见的一切人事都与我们与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在遇见的诸多事情当中,我总结主要有以下一些因缘:

1、遇见是来让我们在不同人群面前、所扮演的不同人生角色中尽到职责本分、完成我们来到此世间的责任与义务,甚至是使命;
2、我们遇见的逆境、恶缘以及所谓不如意的事,是来提醒或警示我们曾经犯过同样的错误;或者提醒我们要“见人恶,即内省,”、“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在不断的遇见当中反省,改过。

3、不同人与事在我们面前的出现,也是来让我们格物致知,让我们明白人生的道理,提升我们的智慧。
4、遇见的逆来之事,往往是来给我们送德。有句话讲,逆来顺受是德。如果我们能在面对逆来之事、看似不讲理、不合情理的事我们能逆来顺受,宁可吃亏不占便宜,保持谦卑恭敬心,那么就是来给我们积累德行。

5、遇见逆来之事,是来让我们磨炼耐心、扩大心量、增加忍耐力,专注力等,让我们在历事练心中成熟。一个人只有通过逆境的磨炼才能不断得以成长。
6、遇见之人与事,还有是让我们吃亏、没面子、甚至有失去财物、权位,一切都有因缘,其实这些都是让我们来偿还自己往昔的欠债。所谓认了受了,早了早好,命里是你福报与财物,即使眼前失去了,早晚会回到你身边会被你所享用,不会少一分一毫。因此,当我们能明此理,就能不看重眼前的得与失,就能在每天的遇见中看惯一切,接受一切,化解一切。

7、我们遇到的事,也不过是修身、齐家、炼心、化性乃至修炼的工具而已,借着事情这个工具来修炼自己的心达到不随境转,乃至动静一如、好坏一如,生死一如。

请珍惜每天所遇到的各种缘分,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心,善待一切人与事。对过往之事心中不存,未来之事心中不忧,随缘不攀缘,随缘化解恶缘,随缘与人广结法缘。这样就会在每天的遇见当中随缘消旧业,不断增长智慧。
如果是别人来找你做的事情,也要视自己的忙闲、能力大小、对方事情紧急程度以及是否符合道德、法律、法规等因素去决断是否去做,做到什么程度。否则如果对方只要来找你,你都不好意思拒绝,往往会给自己带来时间、精力乃至财力、物力的不必要的浪费。我就曾经面对别人来找自己要做的很多事,不一定非得只有自己才能去做,不好意思拒绝,结果让自己每天忙的够呛,劳碌不堪,劳力劳心。

六、珍惜善知识
“善”字,一般人都当“好”字讲;而“善知识”这个“善”,当“能”字讲。他能知能识,能知道什么呢?能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知道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一)善知识的内涵
善知识指具有正知正见,德才兼备,能引导大众断恶修善,趋向人生解脱的良师益友,又称善友、亲友、胜友。

(二)善知识的重要性
善知识犹如一条路、一座桥梁,顺着他的指引,能够到达涅槃的彼岸;善知识能善巧地、深入浅出地、契理契机地教示,让我们能够明白人生的真相,所以说依止善知识是修身、修学的重要捷径和资粮。

在修身、修行的路上,善知识是导师,具正知正见,行者时常会遇到恶缘的侵入,善知识能帮助行者远离恶法,趋于正道。具正知见的善知识,才能引导众生远离一切恶法,修习一切善法,能够如法而说,如法而行。在善知识身边时常会体会到他们的悲心,时刻为众生着想,受种种善行的感召力,努力向善知识看齐。

由上可知,若依善知识的教言而行,就会得到善知识正见的加持,内心就会欢喜,努力修学,获得福德、智慧圆满,如上弦之月,迅速成就菩提,得大利益。善知识如此重要,我们应平等地发大愿:“诚心祈愿所有利益我法身慧命的善知识,时刻开示普贤行愿,照明解脱大道,深入智慧大海,能在一切时处,恒时加被,无有疲厌弃舍之心,常发大愿,生生世世不离善知识。”

(三)善知识的种类
1.做人态度上的善知识:现实生活中善知识的表现各有不同,有些善知识表现在外,处处为他人着想,时刻做利益众生的事业;有些善知识,直言相劝,引导身边的人;有些善知识,时刻为他人排忧解难,当病痛时,给予安慰与照顾。

2.待人接物上的善知识:有些善知识,看见朋友贫穷困窘,尽力帮助,不计报酬;有些善知识,与人交友,心包太虚,唯在佛法上增益;有种善知识,与道友精进相惜,法上共增益;有种善知识,将感恩刻在石头上,将仇恨写在沙滩上,相互感恩。

3.处世风格上的善知识:有种善知识,处世以和为贵;有种善知识,见对方偏离正道,设法令其舍邪归正。有种善知识,看到对方懒惰,不理生计,劝他勤于劳作,一点一滴做好身边的每件事。
由此可见,善知识无处不在,只要用心观察,日常生活中身边的人事都是善知识,择其善者而从之,不善者而改之。人是生活在群体当中,必定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四)与善知识同行
同行就是好的同学﹑同事﹑同参道友,在修学的道路上,能以种种方便善巧来促进你,精勤修学;当你放逸时,能在旁边提醒帮助你;当你迷失时,能设法引导你;当你病痛时,能不舍弃,耐心照顾你;当你成功时,能欢喜赞叹你,在修学路上更进一步,同行善知识能够助我们早日成就道业。

让我们打开智慧的双眼,学会善于发现周围善知识的优点,提高自己的品德,涵养自己的心性,做到身心安稳、行为规范,渐与圣贤接近。

八、珍惜你所拥有的
珍惜已经拥有的德行,抵制各种名利与财色的诱惑,端正念头、言语与行为,因为积累德行不容易,失去却很容易。

珍惜自己的权势或地位,不要把权势和地位当做为谋取私利的工具,而是要把权位当做为大众服务的机会与方便。

珍惜在蓝天白云下,山川大地上在为我们无私付出、给予我们带来健康与美好回忆的花草树木、涓涓小溪以及万物生灵。学习它们无私无我的奉献精神。

珍惜给我们带来宜居生活保障的环卫、电力、水利、消防、医疗、交通、商业等各行各业为我们服务的庞大的人群,当生起敬意和感恩。

我们要学会珍惜你所拥有的,因为你所拥有的不一定永远属于你,如果不珍惜可能会失去。

珍惜福报,从惜福节俭开始;
珍惜亲人,从言语柔和开始;
珍惜友情,从关心付出开始;
珍惜好名声,从洁身自好开始;
珍惜婚姻,从包容理解对方开始;
珍惜工作,从尽职尽责开始;
珍惜生命,从珍惜每一天开始;
珍惜你所拥有的,从保持美好、善良心灵,善待生命开始......
2021年1月2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