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家访纳入考评比计入工作量更重要

最近,福建省福州市教育局连续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的通知》《福州市中小学家访工作管理规定》,将家访情况计入工作量。根据要求,福州全市每个学生家庭每学年至少接受两次学校家访(入户家访一次,校园约见一次)。原则上,每学年班主任家访不低于二分之一的学生家庭,该班科任教师对剩余约二分之一的学生家庭进行家访。家访情况将纳入班主任、年段长等级考评和校长、教师年度绩效考评的范畴,计入教师工作量;纳入学校领导班子考核和教育督导、文明校园、平安校园等考核评价范畴,作为学校、教师评先评优工作的参考依据。笔者认为,教师家访纳入考评比计入工作量更重要。

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入户家访,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到学生家里,与学生及其家长面对面,能够了解到学生在家学习及其家庭的真实情况,能够更好地与学生家长谈学习、谈成长及教育子女的方法。笔者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参加工作,老班主任带着我们几个年轻教师,骑着自行车去家访,每周家访三四个,一个学期就把一个班级近60个学生家访遍了,一学年下来,两个班级的学生都家访过了;九十年代,笔者担任了班主任,也带着任课教师,骑着自行车去家访。家访增进了家校之间的联系,形成了教育的合力,促进了学生的成长。

但是,进入本世纪后,家访式微,甚至要销声匿迹。一方面,包括班主任在内的教师习惯于用电话跟家长联系,反馈学生的有关情况;而且,近年来,又习惯于用微信与家长联系,与家长见面只剩下一年一次或一学期一次的家长会了。家长会又受到时间和人数的制约,不可能与每一个家长交流、深谈,对于学生家庭的真实情况极难了解,有时候做学生思想工作就无的放矢。另一方面,家长基本上都要上班,下班回家忙着烧晚饭、做家务,很忙,顾不上接待老师,所以,家长对老师家访也不怎么欢迎。还有,对于家访,学校领导只是停留在号召层面,不检查落实情况,真正重视的不是很多。

到实地去调查研究,才能了解到真实情况,掌握到真实的材料。家访实际上也是一种调查研究。要做好学生的工作,必须掌握学生在学校、在家里的真实表现;要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必须有良好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所以,单靠电话、微信等,难以了解真实情况,更无法进行深谈,两种教育就难以形成合力。传统的家访还必须从新拾起来。

教师去入户家访,会占用一定是时间和精力,所以,将家访计入工作量,既是对这项工作的肯定,也是对这项工作的鼓励。但是,有的教师依然用电话、微信与家长联系,甚至是学生出了点问题后才有仅限于电话、微信的联系。所以,为了真正发挥家访的作用,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必须在计入工作量的基础上加以考评。为避免家访走形式、走过场,甚至弄虚作假,不仅要对教师加以考评,作为教师评先评优工作的参考依据,还必须纳入学校领导班子考核和教育督导、文明校园、平安校园等考核评价范畴,作为学校评先评优工作的参考依据。对考评的家访材料要着重检验其真实性,对于弄虚作假的,要一票否决,与年度考核、绩效奖、职称晋升等挂钩。这样,促使学校领导真正重视家访,出台经过全体教师或者教代会通过的考评办法,促使教师真正入户家访,不会发生期末交上来的是编造的家访材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