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掐丝珐琅到画珐琅,康熙帝用了十年

(0)

相关推荐

  • 康熙朝的珐琅器礼物与皇权

    内容提要: 中国画珐琅产生于康熙时期,康熙二十五年(1686)赏赐大臣的内制珐琅日用器物,当是铜胎掐丝珐琅器.康熙朝工匠借鉴西洋方法烧造珐琅彩,康熙五十五年(1716)以降朱批奏折中有关珐琅的记载较多 ...

  • 极为罕见明清景泰蓝民间惊现,国内外众多藏家争相夺宝

    明朝皇宫中那些精美绝伦的景泰蓝.在当年一定给刚刚入关的清朝皇帝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们把这些皇 家景泰蓝视作珍宝的同时又制造出清朝独有的景泰蓝. 决定景泰蓝颜色的还有"烧蓝".烧 ...

  • 浅谈景泰蓝,博大精深几人能懂?

    一锤一锤的敲打.一根一根的弯折.一滴一滴的点蓝.一遍一遍的打磨,景泰蓝的美正源于此,从古至今,景泰蓝始终以繁复的流程打造着流光溢彩的精致,即便今天,依旧光彩照人. 据历史记载,在乾隆年间,吃年夜饭的时 ...

  • 流金岁月的技艺——珐琅的前世今生

    珐琅,又称"佛郎" "法蓝",起源于中国隋唐时古西域地名拂菻音译.珐琅器是以珐琅为材料装饰而制成的器物,其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 ...

  • 景泰蓝鉴藏常识

    决定景泰蓝颜色的还有"烧蓝".烧制时,火候掌握非常重要,丝毫的偏差都会导致色彩改变.釉质脱落或者铜胎受损.烧制时间的长短因物不同,艺人们的经验就是掌握分寸的标尺. 打磨是给景泰蓝上 ...

  • 珐琅彩为何让人眼花缭乱

    掐丝珐琅以用料昂贵,铜胎为主,珐琅釉多为进口 天然矿石.半宝石加工提炼而成,耗金量也大,其用料和制作工艺构成了它 的巨大成本.并且工艺繁复.需要能工巧匠多个环节的配合,因此很长时期内作为御用器主要由宫 ...

  • 知道景泰蓝的你,知道画珐琅吗?

    画珐琅,也叫铜胎画珐琅,金属珐琅工艺之一.先在铜胎或瓷胎.玻璃胎上涂以白色珐琅料,入窑烧结后,在白色珐琅料的表面以各色珐琅料及金彩描绘图案纹饰,再入炉焙烧而成. 清乾隆金胎画珐琅杯盘 画珐琅十五世纪末 ...

  • 珐琅彩难得一见

    珐琅彩用的瓷胎都是由景德镇烧制的素胎,瓷质细润,瓷胎细薄,修胎规则,完整无缺,所烧器型多为碗.盘.杯.瓶.鼻烟壶之类的小件器物.底轴,为纯白轴,不偏青也不偏黄,轴面光滑洁净无疵.康熙时,古拙.丰满.浑 ...

  • 掐丝珐琅器真假鉴定

    设计.制图.掐丝.粘丝.点蓝.烧蓝.磨光和镀金,这就是传统手工艺品景泰蓝的制作的主要工序,然而制作景泰蓝掐丝珐琅画的过程要远比这复杂,中间糅杂了多达上百道工序,而这些工序的基石,是设计师的奇思妙想. ...

  • 清·康熙御制铜胎掐丝珐琅仿古缠枝莲纹大铜镜

    清·康熙御制铜胎掐丝珐琅仿古缠枝莲纹大铜镜.直径43.5厘米,人民币6555000元.

  • 珐琅彩收藏如何鉴别真假

    瓷胎画珐琅的创烧,与康熙皇帝对画珐琅的喜爱有密切关系.康熙十九年(1680年),清廷在紫禁城内武英殿附近设置珐琅作(康熙五十七年改归养心殿),主要制作铜胎掐丝珐琅和錾胎珐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 ...

  • 掐丝珐琅阅读解答

    元末明初的掐丝珐琅器釉质细腻洁净,表面晶莹若水晶,红.蓝.紫.草绿等色珐琅鲜艳醒目. 掐丝珐琅,珐琅器品种之一,一般特指铜胎掐丝珐琅,又称"景泰蓝". 其制作一般在金.铜胎上以金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