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类药物”它到底适合哪些人

一男子在吃了“ED类药物”后行房事,过程中,丁丁“爆炸”了,炸得四分五裂,不多不少正好四瓣,后来在医院里才知道,是因为该男子饮酒后,同时服用了两种大剂量的“伟哥”类药物——西地那非和他达拉非。

(图片来源:soogif)

丁丁真会爆炸吗?

这个“脑洞巨大”的假新闻当然是无稽之谈!

我们先来看看丁丁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丁丁是由3个长柱状海绵体组成,外面包覆着一层白膜。

在性刺激下,大量血液流入海绵体,丁丁由疲软变为勃起。在机体调节下,若丁丁血液的流入大于流出,那么丁丁就能持续坚挺。

不过,血液绝对不会像大家想的那样,会无限制充盈海绵体直至“爆炸”,一般在“需要”结束后,会自然恢复到原有状态。

如果长时间过度充血,不但不会“爆炸”,反而会导致内部的血液形成微小血栓,导致血液流通出现梗阻和障碍,更加严重就会出现坏死

(图片来源:soogif)

说了这么多,ED类药物到底能不能吃?对身体有没有伤害?

ED类药物不是万金油

“ED类药物”是一类被用来治疗勃起障碍的药,包含有很多品种。其中最早的一款英文名叫Viagra,音译后就有了这个形象的中文名字——伟哥(后来同类药物出现时,也延续了它的名字)。
在没有性刺激的情况下,丁丁并不会无缘无故挺立不倒,但会增加夜间自发勃起,大家普遍感受到的是“晨勃明显增加了”。
在清醒状态下,服用者在有爱欲望时,药效才能发挥,丁丁才可能达到满意的勃起状态。吃完药后,不要以为干等着丁丁就能自己Biu起来,必须要互动起来,走点心,动点情。

ED类药物的3种类型

市面上的ED类药有好几种:
1. 主要成分是西地那非:万艾可、金戈;
2. 主要成分是他达拉非:希爱力;
3. 主要成分是伐地那非:艾力达;

(图片来源:soogif)

虽然他们都是勃起药物,但是在用法、时间、剂量上还是有不用的(详情请咨询专业医生)。

ED类药物适用于哪类人群

ED类药物不是万金油,不要幻想着通过服用这类药物来增强性能力,它只适用于勃起功能不好的人。而勃起功能良好的人一旦滥用,可能会导致勃起异常,甚至猝死,酿成悲剧
勃起功能障碍是生理性疾病, 同时也与心理活动的状况有密切的关系。约50%的勃起功能障碍都可以找到器质性病因,比如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肥胖、吸烟、手术或外伤等,导致丁丁血管、神经损伤。
但紧张、压力、抑郁、自卑、缺乏自信、焦虑等精神心理性格因素,或者性知识缺乏、女方配合不佳等导致初次性行为失败,也可以造成丁丁不能自如发挥。如果讳疾忌医,疾病得不到有效干预,随着病程的延长,这些因素的影响会越来越严重。所以,一旦发现有勃起障碍,请及时就医。
另外,大多男科医生、泌尿外科医生会给患者开到此类处方药物,而在精神心理科,因为抗抑郁药物导致的勃起障碍也常常会被建议使用此类药。

ED类药物有哪些

说起经典“ED类药物“有哪些?毋庸置疑的是“蓝橙黄三兄弟”。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1.“蓝色精灵”——西地那非

性学专家认为,50~70岁的勃起功能障碍患者最适合服用此药。

2.“橙色火焰”——盐酸伐地那非

号称“闪电侠”,药效不受酒精影响。

3.“黄色水晶”——他达拉非

绰号“周末丸”。如果你想周五服用1次,与爱人随时自由从容地营造浪漫气氛过性生活,那么他达拉非可以帮你实现这个愿望。

一般来说,此药适合30岁左右的人使用。

第一次用ED类药物要注意这些

(图片来源:soogif)
1. 不能与治疗心脏疾病的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消心痛)混用,否则可能会明显降低血压,导致生命危险。
2.与治疗皮肤疾病的酮康唑同用,易中毒;与激素药地塞米松、抗癫痫药卡马西平、治疗肺结核的利福平等药物同用,会降低“伟哥”药效。
3. 饮酒会严重减轻药物的勃起功效,所以服用时不应过量饮酒。若是肆意增加“伟哥”剂量,则可能造成持续勃起,疼痛甚至伤及阴部组织等。
4. 刚洗完澡最好不要马上服药。

有些人第一次服用药物可能不成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

中年男性可尝试食补

● 南瓜子
男人40岁过后,大多数人有前列腺肥大的问题。美国一项实验发现,让前列腺肥大的患者服用南瓜子的萃取物,确实减少了患者尿频的次数,也改善了其他症状。
● 西红柿
西红柿丰富的维生素C能结合细胞之间的关系,制造出骨胶原,强健血管。西红柿对男人前列腺、精子的好处是不容置疑的。男人不妨每天都吃一餐西红柿,最好熟吃。
● 豆类
豆类有植物性荷尔蒙,对男人来说是绝佳食物。常吃黄豆制品的日本男人罹患前列腺癌的几率比西方男人低。

最后来解答一下所有男性都关注的问题:伟哥,有没有依赖性?

伟哥不作用于大脑,不会带来欣快感,最终会由人体代谢排出体外。大家不用担心,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可以安全服用。

注: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

—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孙学东. “伟哥”的药理、药效及不良反应.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1.2(1):109-110.

[3]王健, 任骏, 王振纲. 西地那非的作用机制.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99. 6(21): 493-496.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