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僚人述论

(0)

相关推荐

  • 同为女人,她与花木兰同时代,但可能比花木兰更伟大

    自南北朝陷入分裂后,一些地方的少数民族据地自守,成为地方割据势力争相笼络的对象.而南梁时岭南的冼氏家族出了一位女中豪杰,她辅佐当地望族冯氏三代拥护中央政权,保境安民,历经梁.陈.隋.唐四朝,对维护国家 ...

  • 【转】冼夫人的丈夫姓冯为什么不称冯夫人而称冼夫人?

    电视剧<冼夫人传奇>开机发布会在京举办!男女一号亮相! 2020年11月12日,由茂名市.广东广播电视台.北京光兆大地传媒有限公司.北京润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制作的电视剧<冼夫人传奇& ...

  • 中国历史上比较有名气的第94个女人---冼太夫人

    作者:中国摄像师潘长宏 2021年2月27日 各位朋友,今天我要和大家讲述的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有名气的第94个女人,她是一位南方人,在南北朝至隋朝时期,杰出的俚人大首领.有岭南圣母之称. <隋书. ...

  • 《琅琊榜》中的霓凰郡主的原型——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观看电视剧<琅琊榜>,被其中刘涛扮演霓凰郡主所吸引.这真是一个大方得体英气逼人的女子,在面对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刻,她能够披甲上马,大战沙场.但她并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女人,在面对久别重逢的爱人 ...

  • 青城山和道教祖师张道陵无关?成汉国神秘军师范长生才是推手

    都江堰市青城山,今天是天下闻名的道教胜地,去过的人对这座名山的由来渊源,多半都知道流传张天师张道陵在青城山修道传道的种种传说.事实上,青城山作为道教发展过程重要的一个名胜之地,和通过附会一些神灵故事名 ...

  • 海南冯冼家族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冯",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中华冯氏网" 再点击"关注",即可成功加入中华冯氏大家庭.让我们携手同行,弘扬冯氏文化 ...

  • 段丽波 | 分化与发展:南诏大理国时期的东部乌蛮

    摘要:东部乌蛮是南诏大理国时期西南地区的重要族群,包括东爨乌蛮.昆明等,分布于雅砻江以东.大渡河以南.安宁河两岸.但东部乌蛮与东爨乌蛮并不能简单地直接画等号.东爨乌蛮与东蛮虽共源于乌蛮,在唐诏时期已分 ...

  • 唐代无名之人留下的名篇佳作《杂诗》,每一句都蕴含人生哲理

    记得以前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年轻的画家呕心沥血十年画了两幅画,他志得意满地向世人展示了其中一幅.可是等来的却是无人问津,他很沮丧,他想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于是就带着自己几幅画作去拜访国内有名的绘画大 ...

  • 唐代夫妻多人葬现象探析

    唐代夫妻多人葬现象探析 焦杰,李欣宇 (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摘 要:多人葬是唐代夫妻合葬的主流形式,多发生于原配与继室均早于丈夫去世的情况下,体现了继室并嫡的礼法观 ...

  • 揭秘中国古代南方民族群体“僚人”的前世今生

    僚人是中国古代南方民族的一大群体,活跃于川渝.广西.贵州.云南等地,但关于他们的历史记述却极为有限.11月21日,首届南平僚学术研讨会在綦江区举行,来自国内外的90多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揭秘僚人这一群 ...

  • 唐代诗坛猛人王之涣

    王之涣只留给我们六首诗,这多半不是因为他懒,而是后人不给力,没能把他的作品保留下来,由于诗文数量太少,今天我们几乎都没法研究他,他的风格到底是什么样的,作品的水平究竟如何,主要爱写什么题材,更擅长五言 ...

  • 唐代 · 三彩胡人牵骆驼俑(故宫博物院)

    来源:故宫博物院 时间:2021年03月30日 字体大小:  默认 唐 骆驼高70厘米 长51厘米 俑高68厘米 这组唐三彩俑比例和谐,神情准确.俑白色陶胎,面部敷粉画彩,身施黄.绿.白三色釉.深目高 ...

  • 唐代 · 三彩胡人牵驼俑(甘肃省博物馆)

    唐代 · 三彩胡人牵驼俑(甘肃省博物馆) 来源:甘肃省博物馆 时间:2020年11月12日 阅读量:1046 字体大小:  默认 唐代 陶胎  质较松 人俑高76厘米,驼俑高93.4厘米 甘肃省秦安县 ...

  • 唐代 / 张泌 | 寄人

    古诗原文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译文翻译 别梦中隐约来到了谢家,徘徊在小回廊栏杆底下. 只有天上春月最是多情,还为离人照着庭院落花. 注释解释 谢家:泛指 ...

  • 唐代书坛牛人,超过虞世南,连草圣张旭都跟他学书法,少有人知

    从魏晋开始,从钟繇.王羲之带动下,书法开始具备实用与审美的二重属性,判断一幅书法作品好坏,往往从笔法.墨法.结字和章法等等,尤其是笔法,更是重中之重. 而笔法传承是家族式的,因其特殊性,往往靠的言传身 ...

  • 綦江得胜山藏有僚人古寨?

    作者:搬螃蟹  2020年6月21日,綦走一行掀开了雪藏近千年的永城古得胜山的盖头(详见<綦江得胜山等古地名消失后新生的綦走作为>).后又在今年1月24日的花门活动中(详见<跟着清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