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员为何在战场上来回狂奔?部下感叹:这是最难得的德将
相关推荐
-
战斗危急时,指挥员用一个看似不合理的打法,瞬间扭转了战局
1950年11月27日,志愿军第20军58师174团3营接到上级命令,立即派一个连穿插到下竭隅里,攻打美军的一个简易飞机场. 美军在朝鲜战场上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掌握了制空权,如果能捣毁他们的飞机场,将 ...
-
【每天老照片】-1万-6601- 八路军撤走,此敌得逃,不料因一个疏忽,又被八路军全歼!
1939年皖东北的大柏围子战斗,是新四军.八路军联手对国民党桂系军队的一次作战. 这次作战,是由张爱萍召集的. 张爱萍为什么要打这一仗? 其实是助与中共联合的国民党皖东北专员盛子瑾一臂之力. 原来,作 ...
-
三十二、八路军指挥员亲自侦察地形,伏击战全歼日军一个小队
#寻找真知派##国防科普##历史冷故事# 乾云清区队长率领着三十一区队,在五一大扫荡的前期,曾经多次和敌人进行游击战,特别是在孔小营村曾经坚守一天,在蔡村突围后,更是以步兵和敌人骑兵周旋120多里,硬 ...
-
“老虎团”的结局(谢雪畴)
"老虎团"的结局 谢雪畴 一 淮海战役的炮一响,黄伯韬兵团一下子进了我们的"口袋".急眼了,勿风忙忙把黄维兵团抽调来增援徐州.这支人马刚刚爬过涡河,离徐州还有百 ...
-
金门战役的总指挥萧锋:因全军覆没连降三级,后成开国大校
这是一个勤奋的年轻人,白天艰苦训练,晚上就点灯看书.短短三年,他的思维有了质的变化,更是攒下了一身本事.1931年,第一次反围剿战争打响.激战之中,萧锋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向上级汇报,军队应该晚上点燃 ...
-
始终没有发出的求救信号,和八路军的多次突围。李家角战斗十二
#寻找真知派# #国防科普# #历史冷故事# 我军虽然组织了突击队,把突入我军阵地的敌人打了回去,但是日军并不服输,他们的武士道精神,也让他们在战斗中凶悍的很.不久之后,他们立刻又在其他地段,再一次发 ...
-
双目失明的94岁老兵,因一物件暴露身份,部队出动6辆坦克迎接他
在上个世纪,我国和日本发生了一场长达十四年的战争,史称抗日战争.在抗战中,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他们为了保卫家园,勇敢地奔赴战场,拿着落后的武器,抵抗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其中除了我们熟知的著名英雄外, ...
-
清明祭,全中国亏欠最深的恩情:平均年龄23岁,他们为国慷慨赴死......
华人星光(ID:hrxg2020)原创内容 作者:华人星光 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今天,4月4日清明, 请别忘了,祭奠一下这样一群人. 那是令人肝肠寸断的过往, 那是中华民族最悲壮泣血的一页: 你可知道 ...
-
天问一号首次传回火星图像,美国人为何止不住感叹?
天问一号首次传回火星图像,美国人为何止不住感叹?
-
鲁迅玩伴闰土:57岁病逝,留下五子,如今后代现状让人感叹
"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这段话描写的,正是所有"八零九零"都最为熟悉的课文<少年闰土>里闰土的形象.鲁迅对闰土的 ...
-
她被誉为“当代女启功”,网友也感叹厉害了,我的韩姐
在当代,美女书法家可谓层出不穷,阵容强大,可以说快占据书坛的"半壁江山"了.但能被誉为"女启功"的,目前唯独她一位.她,就是现为中书协会员.北京市东城区书协副主 ...
-
梧闽随笔:会'狂奔'的母亲
老石码赶圩记 天宝,那边的人味,有点老家梧桥的记忆,过去的赶墟-我经常随父母去,无非想吃一碗鲁面- 近似,赶墟卖龙眼的父亲 10岁那年,我与5岁的小弟争着跟母亲去赶赴龙文小港墟,为了出售前几天剥壳的1 ...
-
艾灸有多好?央视一姐朱迅感叹:艾灸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贝!
实践出真知,只有体验过艾灸才知道它的好! 在某节目上央视一姐主持人朱迅,体验了一次艾灸后,感叹道:艾灸真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贝,后悔现在才知道艾灸有多么重要! (视频时长1分09秒,建议WIFI下观看 ...
-
猪价上涨时,大家感叹吃不起,现在降到10元时代了,为何仍不买?
近日与几个农村老头闲聊,大家都对目前有一个现象感到有些不理解,那就是过去猪价"一飞冲天"时,猪肉卖不出去尚可理解,可现在猪价已经回到了10元时代,感觉还是没有多少人购买,几个农村老 ...
-
感叹人生的现实语录,句句经典,发人深省
一.有人喜欢你,那是他在你身上,照见了他喜欢的特质,跟你无关.有人讨厌你,那是他在你身上,投射到他排斥的自己,跟你无关.你只需坦然面对,并做好自己. 二.成年人稳定情绪的秘诀之一,就是把对他人的期待放 ...
-
同治年间一奇案,读罢之后让人感叹:世上竟有如此色胆包天之人
孔老夫子说:食色性也.诚然,好色是人的本性,原本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但是,好色到了连身家性命都不顾的地步,就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了.清代同治年间,在湖南就发生了一件奇案,一富家翁为了女色,竟然不 ...
-
感恩父母/感叹在母亲节
据父母的老朋友们告知:"你母亲年轻时是令人崇敬的才女--". 可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却因体弱多病,常年不是住在医院,就是待在家中卧床不起.母亲到年迈時还不时默默地诵读<古文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