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了解日本建筑中的耐震 · 制震 · 免震!

在日华人这几天热烈讨论的,应该就是地震了吧。

东京时间13日晚23时07分,日本福岛东部海域发生了震级为7.3级,震度6强,震源深度55公里的地震。震感波及了日本绝大多数地区。

这次地震造成了福岛县、宫城县和关东地区100多万户家庭停电,目前大多数已经恢复了供电。地震已造成包括宫城县、福岛县、茨城县等9县至少150人受伤。

据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教授古村孝志表示,本次地震发生在板块交界处,因震源较深不会引发海啸。但由于地震发生区域地震活动频发,“3·11”大地震影响尚存,他认为今后一周有可能还会发生强震,呼吁民众注意安全。

在熟睡的夜间发生地震,大家的警备性难免不足。那么针对余震的夜间防御,又应该注意哪些事宜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盘点一下~

1. 尽量避免睡觉的周围有重物。

衣柜、电视、书架、餐具柜等可能会因为大地震而倒塌。尽量避免床周围有这些重的家具。

2. 把手机、手电筒等放在床边。

为了在黑暗中寻找必要的东西,把握周围的状况,必须要点灯。即使枕边有照明器具,停电了也没有意义。所以需要准备能用电池或充电式照明设备,手机虽然也可以照明但两手准备有备无患。

3.把拖鞋等保护脚掌的东西放在附近。

遇到大地震,脚下各种各样的东西都会散乱,到处走动是非常危险的。脚受伤的话,避难时的速度也会变慢。所以,拖鞋和鞋子一定要在身旁,穿之前也确认鞋内没有玻璃渣等,安全状态。

了解地震震级,知己知彼有备无患。

了解电视台或者手机报警的地震信息,对于我们做出相应等级的应急防护也非常有必要。

地震保护正确应对方式

✔️钻进结实的桌子下面,保护头部。

✔️防止家具等书架物品坠落被砸伤。

✔️最好是把柜锁好或者固定住。

✔️晃动停止后立刻打开门确保出口。

✔️必要时带上救援包。

说完了夜间对地震的防御,小编再带大家了解一下,为什么日本的建筑在地震中的表现吧。

日本的地震是非常多的,每年有感觉的地震超过2000次,因此防灾也被日本国民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尤其是在建筑行业,为了「抗震」二字可谓精工细作,科技含量也是他国难以比拟的。

建造方法与抗震要求
木造
木造是日本建筑物构造中性能相对最低的一种,通常建造年代都比较久远,无论是耐震性能、耐火性能还是隔音性能都比较弱。
优点主要是通气性良好,湿气不易堆积,冬天也不容易发霉。此外房价也便宜。
S造(鉄骨造)
铁骨即用于骨架支撑构造的钢筋。又分为两种,区别是钢材厚度不同。
- 重量铁骨造:使用厚度在6mm以上的钢,多用于大楼和公寓。
- 轻量铁骨造:使用厚度在6mm以下的钢,多用于户建(独门独院)住宅和小规模店铺。
相比于木造,S造使用钢筋作为骨架支撑结构,耐震性能有所提高,但由于墙壁较薄,所以隔音性能也不太好。
RC造(鉄筋コンクリート造)
RC即Reinforced Concert(钢筋混凝土),即在混凝土中埋入钢筋以增强拉力,与S造一样为梁柱结构。
由于地板、墙壁都使用钢筋混凝土,比S造要结实很多。这种结构使得两种材质在耐热性和拉力上得以互补,在抗震性能、耐火性能、隔音性能上都表现出色。缺点是密闭感强,通气性较差。
RC造通常用于面向家庭的住宅公寓。
SRC造(鉄骨鉄筋コンクリート造)
SRC造即使用钢筋作为骨架结构,使用钢筋混凝土作为建造材料,是所有建筑构造中性能最高的构造,抗震性能、耐火性能和隔音性能都很高,经常用于高层公寓和写字楼。
它与RC造一样通气性不佳,但因为非常结实,房价也相当高。

另外,日本在1981年又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新耐震

什么是新耐震?

耐震基准即建筑基准法规中,建筑物能承受多大地震的能力的标准。它是我们在日本挑选房产、比较价格和安全性时较为重要的指标之一

日本到目前为止,几乎每次发生大规模地震时耐震基准都会被重新评估。「新耐震」这个词是在1978年6月宫城县冲地震的影响下,对建筑基准法中的耐震基准做出了较大幅度的修改,于1981年6月诞生的。
所以,我们在日本看房时如果遇到旧耐震,就代表建筑是在1981年6月以前通过建造审批的;新耐震代表6月以后通过建造审批。这里要注意,竣工时间看不出是否为「新耐震」
新 · 旧耐震基准,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承受的震度有很大差异。简而言之,旧耐震要求震度5时不会发生建筑倒塌或崩坏;新耐震则要求在震度6~7(各部件不受损伤)时,不会发生危机生命的倒塌和崩坏

2011年3月11日的东日本大地震充分证明了新 · 旧耐震抗震性能的不同,根据统计,在此次地震中震损为「中破」(需要大规模加固和维修的损伤)的旧耐震建筑是新耐震标准的4.4倍

由于日本地形多样,地震频发,没有绝对意义上安全的地方,因此根据各建筑用地风险不同,采用的建造手段也不同。

除了新耐震基准以外,日本建筑在建造手段上还分为耐震、制震、免震

耐震、制震、免震的区别?
耐震
大部分住宅采用的抗震施工方法。以「建筑物不会倒塌,居民可以避难」为前提,建筑物的强度可以耐受相应震度。
制震
建筑物内部有锤(オモリ)和减震器等「减震部件」,可以通过伸缩吸收地震的晃动,种类很多,对于高层建筑物在地震中摇晃幅度较大的上楼层非常有效。
免震
在建筑物和地基之间设置与地基分离的免震装置,使得地震的晃动无法直接传达至建筑物本体。重新建造的东京站丸之内站舍便是采用免震构造。
(耐震 · 制震 · 免震区别详解)

总而言之,在日本,新 · 旧耐震基准对建筑本身的影响可谓巨大。但如果同样是新耐震,也并非建造年代久的就便宜,就不安全。日本人大多有这样的意识——盖房子首先考虑良好的地理条件,其次才是抗震等施工手段。所以对于买房者也一样,要考虑的因素从来都不是单一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