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 | 春季“養肝”的正確打開方式,比吃藥效果更好

     “春三月此謂發陳”,第一句話不是說春天的三月哦,尤其不是陽曆,是講陰曆。這是指春天的三個月。一年分四季,一季三個月。

“春三月”是春季三個月,根據醫學來講,“發陳”就是舊的換成新的,陳舊的發散了,變成新的;也就是說生氣來了。

     “天地俱生,萬物以榮”,我們的身體與天地的氣候配合在一起,以道家的觀念講,人的身體是個小天地,整個的天地只不過一個人身。這是舊的天文科學研究跟人體配合的觀點。春天是生長的季節,萬物欣欣向榮。

說到養生,還有一件事告訴大家,《黃帝內經》有個主要的觀念,與道家講的相同,生命重要的是養生,保養,不是衛生。西方文化講衛生,是消極的。衛是保衛,防禦。養生是積極的,把現有的生命再加培養,自己來培養。這裡講的是養生學,不是衛生。但是怎麼養生?下面講到春天應該如何,只不過我們人現在做不到。

     “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早晨起來多運動,我也常常告訴許多學禪的運動家,尤其現在人,學武功的,學禪的,白天沒有時間,晚上到公園到樹林,打拳練武功。我說你不要命啦!什麼意思呢?夜裡在公園山林裡,吸的都是碳氣;因為草木到了夜裡放出碳氣,早晨起來放的是氧氣。結果非要夜裡去練不可,真的有意思!這個需要懂得啊。

     “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古人頭髮都是綁起來的,最好是散開,給它生長。我們人同動物一樣,春天也脫毛,秋天也脫毛,動物也春秋兩季換毛的。我們身上也是一樣,大家沒有注意。所以這個時候“以使志生”,使你意識精神來了。“生而勿殺”,醫學同政治有關係,不要殺生。“予而勿奪,賞而勿罰”,對於生物世界,只能夠施出去,不要罰,不要殺生。你們都曉得秋後算帳,對不對啊?為什麼呢?中國以前的法令,就是犯了重罪的,除非很嚴重的,很少當場處理的。判決以後,一定等到秋天處決,就是根據氣候時令,因為春天不准殺生,所以“秋後算帳”是這樣來的。秋天到,該殺頭的才會殺頭了。以前幾千年的帝王政策,說春天是不殺的。

所以古人有兩句話:“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望母歸。”春天的鳥不准打,因為小鳥正在窩裡等著母親回來喂呢!中國文化天人合一這個道理,同氣候是有連帶關係的。

     “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這是關於春天養生,是這樣一個情形。

     “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這就要讀古文了,你看它多彆扭,講的什麼話!其實是它當時的文字,簡單明瞭,把言語變成文字,濃縮裡頭的意義而已。這幾句話,“逆之則傷肝”,春天是生長的時候,所以叫你頭髮也打開,心境也要好,什麼都好,夜裡早一點睡,早晨早一點起來,身體要這樣保養,還沒有講到心理狀態。

     如果違反了這樣的生活,肝容易出毛病。春天屬木,木主肝。你聽到肝出毛病,現在的醫學以為自己有癌症了,其實是肝氣受傷。肝氣是個什麼東西?這就是中醫跟西醫不同了。後來西醫一來,第一個反對中醫,說中醫亂講,說肝在左邊,解剖了,肝明明在右邊嘛。我現在還承認肝在左邊,是指肝氣;身體的神經交叉的、發動的地方在左邊,就是說肝氣還是在左邊。

所以我們看中醫的把脈,心、肝、腎在左邊,肺、脾、命門在右邊。不是搞錯了,沒有錯,它是講肝氣的來源。氣脈都是交叉的,上下交叉,左右交叉,這個網路是這樣的。所以你違反了春的自然法則,肝會出問題。我們發脾氣、憂鬱的、內向的、受委屈的,都傷肝。後面有關心理方面的,《黃帝內經》都有,心理跟生理要配合研究才好。

——《小言黃帝內經與生命科學》

如果一個天生悲觀的人,在醫學的理論上來說,認為此人的肝不太健康,至少他的肝多少有點問題。如果不是天生悲觀的人,但因為一時某種的影響導致悲哀,又不知自拔,久而久之會產生一種陰縮的現象。所謂陰縮,是指性的方面發生冷感現象,以及性器官的萎縮,另一方面,陰氣亦呈萎縮,臉色隨之發生變化。

     肝在五行上屬木,如果肝出了毛病,嚴重致死的時間是秋天,因為秋季屬金,金克木之故也。肝的不健全或者有病,常會表現在一個人情緒狂妄之上,也就是說思想言語有擴大欠真的情況,歸納為魂受傷,會導致精神病證。所以從一個人的情緒,即可判斷他的病症,知道了病人的病,也就可以判斷他的命運,這就是以往所謂的,能醫能蔔的道理。

     肝是營養血的,血又營養神魂,如果肝氣虛的話則膽小,肝氣壯則膽大。肝氣有時會呈現不疏通的現象,稱為肝氣實,在這個時候,此人容易發起脾氣,所以看到火氣大的人,就知道他的肝氣不通順,俗話說肝火旺就是根據這個道理。

——《易經與中醫》

到了中年以後,真正的補藥就是靠自己,也就是道家講的,“上藥三品,神與氣精”。精、氣、神怎麼培養轉來呢?心靜、妄想少、欲念少(廣義的欲)、寧靜到極點時,自然“太陰真水”就培養出來,精神也就來了。

     “離中元精,本太陰真水,又稱木液”,在道書上,元精另外一個名稱叫做“木液”,木屬肝,所乙太陰真水另外一層意義也叫“木液”,就是肝功能。肝功能幹什麼的?藏血的,真水有形的就是血,血是什麼?木液。說到肝及肝功能,東方人得肝炎、肝病的也最多,差不多都是肝血出毛病,就是血液的問題。

在道家的文化,也就是同醫學文化有關的,肝臟屬木,肺屬金。金木怎麼相交?我們曉得肝是管人體生產血液的,肺是管呼吸系統吸進氧氣的。以中醫道理來講,是氣血兩樣如何調伏,自相交會。氣是氣,血是血,兩個是不同的系統。如果身體後天的氣血調和了,肝氣寧靜了,妄念不生,而且肺氣也靜止了,呼吸到達心息相依,甚至到氣住脈停,此時“木性金情,自相交會,已成伏食之功也”。這樣就有真正生命的把握,這個丹藥就得到了伏食,吞進去了。工夫做到這一步,轉化自己的生命,返老還童祛病延年就有把握了。

——《我說參同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