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告诉你上海为啥上千万的房子很多人买?

一方面,上海房价很贵;另一方面,虽然很贵,但买的人依然很多。然后很多人在想,这些有钱人都是怎么来的呢?
 
按理说,现在房产限购这么严,房贷也卡得很紧,而且买房资金会严格审核,炒房的人操作空间已经不大了。所以买房的人,基本都是刚需和改善居住环境的人。那他们的资产是怎么来的?大家都是打工人,凭什么他们就那么有钱?
 
我曾认识过一个人,他是武大毕业的,来上海工作,进的是一家私募公司;她女朋友是同济的,就职于美团。两个人的工资水平,在同龄人中,都是佼佼者了。但是在上海,他们想买个房子,依然买不起(我觉得他们可能是想买好点的,只是刚需上车的话应该没问题)。
 
有次他爸妈来上海看他,看到他的现状,问他,你们两个人,都是国家顶尖大学的毕业生,竟然在上海立不了足,那么在上海那些能买得起房的人到底是些什么厉害角色?
 
我开始也很疑惑,在上海工作的人,大家能力水平其实也没有差距那么大,就算是那些天选之子,数量也不多,如何支撑起上海那么多的高价房子的?
 
后来我自己在了解相关二手房的时候,看到一个现象,我就大致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就是去看房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卖房的人其实现金流也不多,他们卖房的原因,就是想通过卖房获得一笔资金,然后可以够得着更好的房子,改善条件。
 
假如没有这笔卖房款,他们面对高房价,也是一点办法没有。
 
所以,我们就可以把这个事情捋一捋:
 
首先,想在上海买房的人,大多都是外地来上海打拼的人,他们在上海没有任何资产,都是从头开始。意味着他们是第一次在上海购房,资金有限。那么掏空家底,也无法一步到位买大房子。
 
那么他们为了上车,一般是买老破小,或者郊区小房子。这种房子一般是300万上下,那么两口子稍微能干点,有点自己的积蓄,再加上家里的帮助(家庭至少是其他地区的中产家庭),付首付和还贷是没问题的。
 
所以这批人,构成了上海房产的第一阶梯。他们是真正的刚需。
 
而上海本地住老破小的人,他们因为上海的发展红利,手里可能有一两套房子,总价几百万。那么他们到了一定阶段,就想换个大的点的房子,往市区地段好点的地方走。而要实现目的,首先是要先卖掉现有的。拿着这笔钱,才能实现置换。于是他们住上了更好的房子。
 
这批人是上海房产的第二阶梯。他们是上海低价和高价房的中间层,也是普通上海人现在的生活状态。
 
如果上海第二阶梯的这批人,混得不错,想继续置换,往享受型方向走,那么他们是可能够得着千万以上房产的。但前提是,他们也得卖掉手里的房子,才能凑够买更好房子的钱。
 
他们就是上海房产的第三阶梯。也就是我们眼里的有钱人。
 
从这个思路看的话,我们就发现,上海的房产是有明显分层的。而所有阶层中,最重要的不是改善型和享受型,而是外地刚需型。
 
假如没有外地刚需的入场,上海房地产一样会崩塌。这就是上海也要抢人的原因。只有让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上海打拼,那么上海房价才能维持住。
 
所以你知道上海能买得起大房子的人是怎么来的了吗?其实都是前面的刚需、改善型人群垫的底。当然这只是主流,有些土豪,直接一入场就是大房子,这个也是有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