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喊“加油”怎么就没文化了?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我觉得这两句话挺好的,这几天,突然之间,就被嘲笑没文化了。拿来一堆日本人捐赠物上的诗文拿来说我们的母语怎么怎么了。嘲笑谁呢?似乎对象是我们的媒体。

以我学外语的经验,别的不敢说,英语、泰语和韩语当中骂人的话是最容易学的,因为情感在短时间内的宣泄爆破语气、需要最简单、最简短的音节、需要音节的急剧变化,我就不举例了。如果你朋友的孩子要出国留学,你想给他打打气,加加油,可以坐在那里给他写一首诗,写一封信。但是如果你去看一场足球比赛,大概率是你没有这样的情致。

一个人掉井里去了,命悬一线,“救命”比之于“孰能助我”是更经济、更有力的呼喊。如果这个时候我们的媒体写“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会不会被骂死我不知道,大概湖北同胞是要抱怨这不是一个拽文的时刻了。

我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赵本山的相声中有个梗,他问,青春痘长在哪里不让你担心。答,别人脸上。我丝毫没有怀疑日本朋友的善意,我是说,我们要表达的对象是灾民,而日本表达的对象是友人。你失恋了,你的朋友找一堆人生大道理、小资名言安慰你,只有你妈才关心你,今天中午是吃西红柿鸡蛋面还是红烧牛肉面。

一个厨师做饭好不好吃,不是厨师自己说了算,是吃饭的人说了算。写文章的人也是,写“山川异域,日月同天”的也是,文学的创作需要消费,需要作者和读者达成一定的共识,只有被解读了,才算结束。对于大众来说,“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此刻真的很实在。

至于缓慢的抒情,我们的汉语当中有很多,到疫情结束,去报告文学里面找一找,阳春白雪,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