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宇宙膨胀速度比预计快了9%,这意味着什么?

1929年,美国的天文学家哈勃宣布了一个惊人的言论:我们的宇宙处于膨胀之中!

这个现在看起来几乎是常识的言论,在那个年代可以说是爆炸性新闻。即使是最伟大的爱因斯坦,也被这条新闻震惊。毕竟在当时,所有人都认为宇宙是稳定不变的。

哈勃的发现最终被证明是正确的,我们的宇宙的确处于膨胀态。接下来,另一个问题来了:宇宙以多快的速度膨胀呢?

哈勃指出,宇宙的膨胀速度,随着距离而变化——距离我们越远的区域,膨胀的速度越快。经过缜密的计算,哈勃提出了著名的哈勃定律:Vf = Hc x D,其中Hc 是哈勃常数,D是天体和地球的距离,Vf就是这个天体远离我们的速度。

不过,由于科技水平的限制,哈勃常数迟迟没有被科学家最终测定,只有一个近似的范围,这导致我们对于宇宙准确的膨胀速度还是没有一个完全准确的把握。

最近,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的观测,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宇宙的膨胀速度,要比之前的预期要快了大约9%。

这个数据其实并不是第一次出现了,之前就有科学团队计算出了这个情况。不过,当时的计算结果存在1/3000的误差。这个数字看起来很小,但是在天文学上是不容忽视的。

不过,这一次的观测结果与之吻合,而误差则仅有1/100000。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亚当·里斯表示,这个数据已经不能用巧合和误差来解释了。言外之意,这或许就是事实了。

他的观测方法, 实际上和90年前哈勃的观测方式一样,就是借助宇宙中的造父变星。

什么是造父变星呢?

原来,在宇宙中,恒星的亮度不是全都恒定不变的,有些恒星的亮度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种恒星叫做变星。而变星之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分类,叫做造父变星。

造父变星的最大特点,就是它们的光变周期和光度成正比。而它们的光度和呈现在我们眼中的亮度又与它们和我们的距离有关。简单理解,就是光变周期和距离有关。因此,只要我们确定某一个较近的造父变星的距离,就可以利用光变周期的关系,确定非常遥远的造父变星距离我们有多远。

这样的计算,是非常准确的,因此,这种方法经常被天文学家使用,造父变星因此被称为“宇宙的量天尺”。由于科学家发现的最早的变星是造父一,于是我们称之为造父变星。

根据对造父变星的观察,科学家确定了宇宙的膨胀速度超过了以往的预期。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意味着什么呢?

事实上,宇宙的膨胀速度,很可能和宇宙的最终命运有着直接的关系。很多科学家认为:宇宙会在28亿-220亿年后终结自己的命运,终结的方式或许就是大坍缩,又叫大挤压——我们的宇宙从奇点中爆炸而来,最终又凝聚归为奇点,结束一切。

诚然,我们是看不到那一天了。不过,我们的寿命有止境,求知的心却永无止境,这也是人类能够不断“进化”的根本动力。

宇宙究竟会怎样演化,或许是一个永远无法解开的谜。但是,只要人类坚持探索,总有一天,会得到一个让我们满意的答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