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残篇之五十六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原著:无极道人

生死轮回一场梦,

迷悟只在一念间。

俊鸟出笼游太虚,

大道无极任逍遥。

我们前面讲解了卦爻用六的数理意义,代表天的五爻六爻对应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天干地支又产生了五运六气,五运六气属于化气五行,而爻与爻之间的数理五行则是化气五行的数理依据,以上这些内容都属于易经的隐含内容,只有不断深入研究易理才能得到。所以《易经·系辞上传》第十二章讲:“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其中“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则充分表现出了《易经》的玄妙而精微,广博而深邃,那么我们就继续来深入讲解一下《易经》的未尽之言,未尽之意。

我们前面不止一次提到,易为象数学,象为象意,数为数理。《易经·系辞上传》第三章:“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可是在现实中,大部分学习《易经》的人,包括某些所谓的知名的易学大家,都是只是对原文字词语句的理解上下功夫,某个字是什么意思,某个词代表了什么含义,某句话又具有什么样的立场,导致有部分人因自己的见解与众不同而自鸣得意,认为自己才是真正读懂了易经,于是到处去大肆吹嘘,祸害别人,简直就是易学界的妖风毒瘤,而且现在这种妖风毒瘤大有蔓延之势。所以我们作为研究者,一定要传播真知识,善知识,尽一己之力去纠正这些不正之风。

发牢骚没有用,我们言归正传,其实这种对于原文字词语句的解读,古代也有很多,所以邵雍在《皇极经世书·观物外篇》中讲到:“象起于形,数起于质,名起于言,意起于用。有意必有言,有言必有象,有象必有数。数立则象生,象生则言彰,言彰则意显。象数则筌蹄也,言意则鱼兔也,得鱼兔而忘筌蹄可也,舍筌蹄而求鱼兔,则未见其得也。”对于原文字词语句的解读就是邵雍所说的言与意。其中“筌蹄”一词需要解释一下,筌蹄是古代渔猎的工具,筌是捕鱼用的竹器,蹄是捕兔用的器具,《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那么邵雍把象数比作筌蹄,言意比作鱼兔,意思就很明显了,我们只有使用象数这个工具,才能捕捉到易经原文词句的意思。因为“有意必有言,有言必有象,有象必有数。数立则象生,象生则言彰,言彰则意显”学习易经脱离了象数,理解就会出现偏差,所以学习《易经》,以象数为主。

我们前面对易经数理讲解的比较多,对于象的讲解很少,下面我们就来系统讲解一下易象。《皇极经世书·观物外篇》讲:“易有内象,理致是也。有外象,指定一物而不变者是也。自然而然不得而更者,内象内数也,他皆外象外数也。乾为天之类,本象也;为金之类,别象也。”內象就是我们讲解蓍草演卦时提到的道理、易理、数理和卦理,是“自然而然不得而更者”,比如数字1代表乾卦,数字8代表坤卦,这些属于数理;那么卦与卦之间具有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些关系就属于卦理;铜钱摇卦的三个铜全正全反为老阳老阴,两正一反两反一正为少阳少阴,这些属于易理;这些理致就是不变的规律,是内象内数。

那么“外象,指定一物而不变者是也”,比如乾为天为父,坤为地为母,震为雷为长子之类,为本象,本象恒定不变;乾主健,坤主顺,震主动之类为外象,外象是由本象延伸而来;乾为金,坤为土,震为木,乾主戌亥,坤主未申,震主卯之类为别象,别象根据其他的依据而划分归类的象意。所谓外数就是数理五行的一六为水,二七为火,三八为木,四九为金,五十为土,以及太玄数的甲己子午九,乙庚丑未八之类。

此外,《皇极经世书·观物外篇》又讲:“易有意象,立意皆所以明象统下三者:有言象,不拟物,而直言以明事。有象象,拟一物以明意。有数象,七日、八月、三年、十年之类是也。”其中,言象就是乾为天为父,坤为地为母,即直言以明事;象象就是乾为首,坤为腹,首就是首脑,领导,腹代表容纳,孕育,即拟物以明意;数象简单明了,不必解释。

以上就是对易经的深层解读,是《易经》的一些未尽之言和未尽之意,特别是对易象进行了分类讲解,学习者可以参考《易经·说卦传》的内容来辅助理解,就可以对易象有整体上的认知和把握。

无极道人乘鹤去,

空留残篇八十一。

谁能解得其中意?

不枉人间走一回!

(0)

相关推荐